太原到兴县有了火车——“蔡家崖号”,昨日首发

太原到兴县有了火车——“蔡家崖号”,昨日首发

6月21日7时20分,冠名为“蔡家崖号”的K7823/2次旅客列车首次从革命老区我省兴县蔡家崖村驶出,开往太原,圆了老区人民的火车出行梦,为助力当地红色旅游发展,实现百姓精准脱贫再添快捷通道。

“小延安”迎来空调列车

地处吕梁山脉的山西省兴县,曾是晋绥边区首府和晋绥军区司令部所在地,被人誉称“小延安”。作为贫困山区,兴县又曾位列山西省35个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首,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战场。

为让老区人民充分享受铁路改革发展红利,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积极筹备,对原有铁路货运线——太兴铁路和瓦日铁路的部分区段进行扩建和改造,使线路具备了旅客列车开行条件。

据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客运处负责人介绍,当天太原至蔡家崖间往返开行 K7821/4 、K7823/2次和4621/4 、4623/2次空调旅客列车,中途在白文东、岚县、娄烦、镇城底、古交、古东、汾河、太原东站办理客运业务。为把列车真正打造成老区人民的扶贫车、红色旅游的宣传车、游客满意的观光车,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在全方位改造设施设备的基础上,精选性能状态俱佳的机车车辆编组成列,专门抽调机车司机、车辆检修人员、客运服务人员进行革命历史、红色景点知识强化培训,让每名乘务员都成为红色旅游的宣传员和导游员。

为扩大列车知名度和吸引力,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不仅从方便游客角度多次调整列车运行时刻,而且把“兴县北站”更名为“蔡家崖站”,命名了“蔡家崖号”列车。

当日,乘坐这趟列车时,可以看到车身上印着“晋绥首府红色兴县”为主题的红色卡通文化元素,车窗上张贴着“铁路助行精准扶贫”的红色窗花……这些都和绿色车身形成了鲜明对比。这趟列车汲取了沿途各县的红色文化元素,对列车各车厢进行红色旅游主题装饰,让旅客乘车不仅舒适满意,而且能随时随地感受革命老区的红色基因。

孩子们假日计划是“坐火车”

几个月来,开行旅客列车的消息刷爆了兴县人民的朋友圈。距离蔡家崖火车站2公里处,就是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讲解员王晶介绍:“消息传出后,已有众多省城及外地的机关团体预约前来参观,相信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到这里接受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当地以八路军一二○师番号命名的“120师学校”师生对列车开行非常关注。开行当日,该校包括9个年级在内的26名师生乘车进行了体验。

五年级班主任姜婵说,今年许多学生把“坐火车”作为这个夏天最重要的假日计划。“不论是孩子还是我们,都感到特别自豪,我们这里有了属于自己的火车。”

二年级的李含章小朋友手里攥着车票高兴地说:“爸爸、妈妈领我到过太原的各大博物馆参观、学习。每次去之前我心里又高兴又害怕,高兴的是能学习知识,看太原长啥样。害怕的是每次开车都会在路上遇到堵车,现在不怕了,火车不会堵车,我也不怕晕车了。”

而家住省城的青年教师郝雯丽则在开通当日专门乘车体验,她欣喜地说,以后坐火车回家,不仅更安全,而且票价比大巴便宜一半,“学生们能更方便地走出大山,这是老区不断发展的见证,也让我们奉献老区教育事业的信念更加坚定”。

将加快老区人民脱贫步伐

吕梁市政府工作人员介绍,旅客列车途经的娄烦、岚县、临县、兴县都是贫困地区。列车开行后,这些革命老区连入了全国高速发展的铁路客运网络。全省乃至全国的游客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就可以乘坐火车来缅怀革命先烈、感受革命精神,老区盛产的小米、核桃、大枣等特产也会随着更便捷的交通走向全国,必能有效带动红色旅游发展,加快老区人民脱贫步伐。

■特写

价格便宜又安全出门再也不用看天了

蔡家崖、岚县、娄烦……当天,列车每停靠一站,都可以看到站内有很多人乘车体验首趟列车,站外的山坡上则站满了沿线的老区人民,他们望着这趟车,拍照、留念。在采访时,一位乘车的老区人民高兴地说:“坐火车价格便宜还安全,不怕下雨雪,再也不用看天出门了。”

“孩子长大了,我也要出去挣更多的钱贴补家用。”43岁的刘瑞珍,是首批乘列车“上”太原找工作的27名吕梁山护工之一。

她家位于兴县罗峪口镇,距县城有两个小时车程。从21岁起,她到太原的行程就是,赶天气好的时候下午出发,在兴县县城住一宿,第二日乘坐大巴车到太原。

“我记得第一次去太原的姐姐家,前一天出发到了县城,第二天坐上大巴再赶到姐姐家时已是20时了。住宿费和乘车费算下来得再节约也得一百多元,成本太高。”刘瑞珍说,关键是如果有急事,遇到下雨、下雪天还走不了。“通了火车后,这样的事情不会再发生了。和乘大巴花费80元相比,火车票还便宜一半。”

据了解,刘瑞珍将和其他26位姐妹在太原进行实训。之后,她们将正式上岗。

康荣惠,今年70岁,是兴县一名退休干部。他六七岁的时候,第一次到太原。“当时步行得走四五天,我们在忻州、岚县、静乐山里走。”

后来,有了卡车,他觉得快得有点不可思议。“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了卡车,我们站在车斗里,一车人既兴奋又害怕,每个人的手都牢牢攥着车身,怕颠出去。那时,坐卡车两天就到太原了。”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这样的出行一直持续。“后来我们这里通了去忻州的汽运,我们会先坐车到忻州,再转火车到太原。可有时候却因为买不上票,只能在忻州待一天,干着急就是走不成。”

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里终于有了到太原的客运班车。“绕行忻州,山里有段路被我们称为‘十八盘’,可想而知有多绕。路况好,天气好的情况下8个小时候后能到达,终于实现了当天直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