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古城之殇

在希望中热盼古城之苏

残垣断壁的老宅

官员

李英俊(太谷县文物旅游局局长)

太谷的价值在于比较完整地保存下了晋商最辉煌时代的民居和商铺格局。除了没有城墙,太谷城内存留的建筑可以说比周围任何一个县都完整。但几十年来,地方政府领导的短视使这一瑰宝长期蒙尘。

1996年,国家要求有条件的县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太谷准备申报,但当时的县长明确表示:历史文化名城一旦报上,旧的东西就固定住不让动了,这样太谷就难有新的发展。太谷就这样错失了良机。1997年,国家给历史文化名城批下来了,国家文物局的有关专家看到没有太谷,异常惋惜,太谷文物局的领导在会上受到强烈批评。国家评历史文化名城是一批一批搞的,不可能给谁家零星评定。太谷可以说已经没有了机会。

后来,山西民俗博物馆在晋中选址,省里的意向原定在太谷三多堂,但三多堂正在经历一场财产纷争,最后只能花落祁县。历史上的机遇全部丧失了,现在我们只是按照国家赋予的职责,保住现存的有价值的东西,但这也很难。

从2000年以来,太谷县做过多次城市规划,都是因为文管部门的竭力反对而没有通过。争执的焦点在于南大街的存留。我们认为太谷老城的主体是一个整体,不同意拆。主张拆的人则说南大街前半段已经毁弃殆尽,没有保存价值。有三四次差点就拍板要拆了。

你们的报道出来后,我们复印了许多份。我觉得报道内容和我们的观点不谋而合,对我们做文物工作是很有帮助的。

李希军(太谷县文物旅游局副局长)

古城应该是一个整体,绝不是一两件孤立的“标本”。

我们始终认为,太谷老城有价值,不光因为它建筑精美,更因为它相对完整,东西南北大街都在,临街铺面还有很多存留。可是有一种人是十分机械地理解文物保护的,他们并没有认识到文物的科研、艺术以至经济价值。国家要求保护,他们又不能不听,于是有人十分荒谬地认为“留上一两件标本就行了。”

有一次县里开会,一位县领导公开提出“太谷老城没有什么价值,应该全部拆掉。光把鼓楼和白塔留下就行了。”我当时就拍桌子站起来了。这种不值一驳的言论居然能够说出来,还得站出来反驳,这才是文保工作的莫大悲哀。

晋华(晋中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长)

地方政府不重视文物保护工程,认为文保是一项“光花钱没效益”的事业,这种观念在很多地方都存在。但太谷县几任领导在看到平遥的今天后不知他们作何感想,我想应该有所反思吧。保护老城,另辟新城,这个思路从梁思成开始就有,今天的许多古城也是这么做的,太谷也完全有条件这么做。

侯联合(太谷县城建局城建规划股股长)

太谷的古城保护,作为城建部门,我们也十分重视。太谷的城市总体规划在春节前就可以审批下来,“总规”出来后,我们马上就编制古城保护详规。我了解的大致思路是分集中成片保护和点上的保护两种。太谷的东西两街必须保护,这是早已确定的。南大街毁的较多,是否也纳入保护范围还不能确定。

专家

郭齐文(原晋中地区史志研究院副院长)

这篇报道写出了关心太谷现状的一些专家学者的心声,同时也反映了部分有识之士的呼声。山西晚报办了一件非常好的事。作为一直关心太谷古建筑的一名普通百姓,我感觉到很欣慰。因为它不仅给一些人敲起了警钟,同时也为进一步搞好太谷建设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现在太谷是落后于周围县份,但我觉得并不需要步它们的后尘,而是应该有自己的思路,把握太谷的历史特点,然后进行保护开发,迎头赶上也不是不可能的。现在问题的关键就是看掌权者的决心,是到了该觉醒的时候了。

杨锡九(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研究员)

我就是太谷人,1997年我回家探亲,抽空在太谷的街上转了转,一家一家地进去看,一共看了138个宅院,初步认为75个院是有保护价值的。有些院子小巧玲珑,保存得还相当完好,雕梁画栋,十分精美,有的檩子上面金色的花纹都还在,如果保存下来,估计到今天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还有太谷县的那个鼓楼,那是全国一绝啊,相比较而言,临汾、平遥的鼓楼真的不算什么。太谷有句俗话,“太谷城,真有名,鼓楼建在城当中。”那个鼓楼,跟一般的鼓楼不一样,有四个门,传说建鼓楼的时候,因为要通四条街,人们正犯难,有个老头挑个箩头(四条梁),说就照这个盖嘛,这才建起来的。

我回来以后,就给当地政府写了封信,郑重地提出了修复古城的意见。我在信上说,太谷县的城市建设应该以保留古城原貌为主,以鼓楼为中心,把能够恢复的院落恢复起来。其实有些院落恢复起来是不用费很大劲的,比如书法家赵铁山的花园,只要恢复书房就可以了,还有县衙,大堂三堂都挺完好,只要把武装部占用的二堂恢复就可以了。而且,我也给他们出了具体的主意,比如资金筹集,我建议,公共设施公办民助;居民住宅自建公助,还可以用集资入股、海外募捐等形式筹款。也许是因为自己人微言轻,意见并没有被当地政府采纳。

张玉民(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旅游与区域规划所所长)

太谷先前曾有几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一次次与机遇擦身而过了。现在山西晚报能将视角聚焦在这里,可以说给太谷古城保护带来一线生机。能否真正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亡羊补牢,可谓至关重要。当然,这项工作是巨大的,艰难的,还需要做大量细致的深入调查和研究。

太谷目前正在申报山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如果申报成功了,那么它的发展与希望也就不会遥远了。

冯秉道(山西省金融工会副主任)

我的祖籍是太谷县水秀乡东怀远村,仅我们乡,就有一祠、八庙、九观音堂、24个五道神,以及土地庙、魁星楼、大仁寺等等,公共建筑是相当多的,只是现在已经辉煌不在了。那时太谷在晋中来说的确是富甲一方,结果却被破坏得不成样子,实在是太可惜了。

保护古城,是一件利国利民、惠及子孙的好事,早一天保护,我们就会早一天受益。

居民

孟庆峰(孟氏小园创建者第四代孙)

看了《太谷:古城之殇》一文我感触颇深,非常感谢山西晚报为挽救古城建设所做的努力,同时也希望媒体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历史遗留问题。

作为孟氏小园创建者的后人,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盼望太谷县房管所能将“公经”的房子退还给我爷爷,了却老人家的心愿。我爷爷这些年虽然手里攥着房产证,但祖上留下来房子却一直被别人住着,他自己却被迫住在一间十余平方米的简陋房屋里,而且一住就是三十多年。去年房子漏得不行了,不得已才住到亲戚家里。老人家现在已经是八十多岁的高龄了,身体每况愈下,全家人的希望就是,能在爷爷有生之年,将本属于自己的房子要回来,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安慰,更主要的是给老人一个精神上的慰藉。

如果包括我家老房子在内的大部分古建筑能得到重建修复,那将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儿。等我有了孩子,在它恢复原貌之际,我会再次去感受它曾经的繁华与辉煌,并骄傲地告诉我的孩子,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