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医王永昌:我的生活有诗和远方

村医王永昌:我的生活有诗和远方

“医技医德赛华佗,心热似火如家人。”走进高流镇高东社区卫生服务站,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满墙悬挂的锦旗。在每一面锦旗的背后,都曾发生过一个感人肺腑的医患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年近花甲的郑建业医生说起话来特别实在:“我做医生就是为了服务社会,兢兢业业为老百姓看病。只要我的眼睛不瞎,就会一直给病人看病,直到不能看为止。”

郑大夫的眼睛患有弱视和白内障,刚刚做完手术不久的他正在滴眼药水,一听到有患者来找他,急忙擦去眼角还在流出的药水迎向病人。

作为江苏省新沂市高流镇一名普通的基层医生。郑建业出身于中医世家,1976年从新沂卫校毕业后回到高流镇,开始从事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这一干就是42年。年轻时,他曾独自在深夜里走了四五里山路,背着药箱、提着手电筒穿行于坟地间;为给触电休克的病人进行人工呼吸,他不顾病人吃过韭菜呼出的气味,直到病人出现好转,他才停下来休息……

42年来,他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凭借崇高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从医至今无一起医疗事故,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老百姓看病不易,挣钱不是目的

村医王永昌:我的生活有诗和远方

郑建业正在帮助乡亲进行检查

要对得起病人信任,不能让患者等我

一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正在睡梦中的郑建业被诊所外的嘈杂声吵醒。他披好衣服快步赶了出来,还没出诊所就听见有人喊:“我只信得过郑大夫,快请他出来看看。”郑建业连忙出门,发现病人已经休克,必须要做心脏复苏抢救。他二话没说就开始进行心脏按压,这时一口呕吐物喷到了郑建业的脸上,他毫不在意地继续进行抢救,待病人完全出现好转,他又为病人开药。救治完成后,他已在室外冻了近一个小时。

由于大家的宣传,郑建业的病人也越来越多,甚至有山东、上海、南京、常州等地的患者慕名而来。患者最多的时候,郑建业一天要看100多位病人,吃饭上厕所都没有时间。他笑着说:“病人最多的一天,连续多次被从洗手间叫回。但人家是信任我才来的,所以患者来看病,我尽量不让患者等。对严重病人危重病人,我都留有电话号码,并根据病历进行随访。”

看过这么多病人,当被问及他是如何处理与患者之间出现的问题,他回答:“一定要用好的服务态度去说服,让病人感到暖心。要是对病人使脸色,病人当然反感。”

不久前,郑建业去新沂市做白内障手术,结果手术的第二天,他就返回了高流,就是放不下这边的患者。当问到郑建业这件事时,他说:“病人信任你的时候,只认你。你不在,宁可走也不会让别的医生看。我感激他们对我的信任。”当旁人说不久前来北京参加活动,是他42年第一次出远门,他还是呵呵一笑:“心里躁的不得了,根本呆不住。”

帮助乡亲解除病痛,是我最大的收获

从医42年,一直扎根于基层,是什么信念一直支撑着他?郑建业说:“作为党和国家培养出来的医生,我要回报社会。从新沂卫校毕业到后来的进修学习,是国家给了我发展的机会。我母亲也从小教导我,做医生就是治病救人。因为我也经历过贫穷,知道农村人看病有多不容易,而且现在的医疗条件和就医条件也比过去有了不少提高,所以我一直的理想就是服务人民,给老百姓看病。”

当被问到人生中最好的时光都倾注在基层值不值得,家里人有没有过怨言。郑建业不容置疑的回答:“值!一个人要是不对社会做贡献,人生就没有意义。1995年我主动放弃升职做院长的机会,也是因为觉得基层的老百姓更需要我。至于家里,没有任何怨言,他们都鼓励我的追求。”

运营人员:王军MZ0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