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说人生有三大遗憾:鲥鱼多刺,海棠无香,《红楼》未完,有什么深意?

默生8

张爱玲在《红楼梦魇》里说:“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的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小时候看红楼梦看到八十回后,一个个人物都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起来,我只抱怨‘怎么后来不好看了?’……很久以后才听见说后四十回是有一个高鹗续的。怪不得……”

张爱玲实际上是记错了,鲥鱼多刺,海棠无香外,原文还有三恨。蒋寅在他全部用文言写就的《金陵生小言》种的第三卷收录了三个古人的恨事:

朱国桢生平所恨者五事:一恨鲋鱼多骨,二恨金橘多酸,三恨莼菜性冷,四恨海棠无香,五恨曾子固不能作诗。

张翼廷亦有五恨:一恨河豚有毒,二恨建兰难栽,三恨樱桃性热,四恨茉莉香浓,五恨三谢李杜诸公多不能文。

钱振鍠所恨三事:读史见小人痛杀清流一也,见道学人排斥天下有才有气之士二也,见迂腐不通人论文法诗法三也。

胡文辉《拟管锥篇》首篇《恨事》,借张爱玲“三大恨事”起讲,但他以为不仅作家张爱玲错了,学者蒋寅也错了,并指出“五恨”的发明者不是明代的朱国桢,而是宋代的彭渊材,有宋人释惠洪《冷斋夜话》为证:“第一恨鲥鱼多骨,第二恨金橘大酸,第三恨莼菜性冷,第四恨海棠无香,第五恨曾子固不能作诗。”

张爱玲对《红楼梦》是真爱,年轻时是认认真真学习过《红楼梦》的笔法的,我忘了是谁说的,张爱玲和白先勇是《红楼梦》笔法的最后的继承者。后来又认认真真花了十年功夫考校各种本子,写成《红楼梦魇》,这本书考校得真是细,从是否裹脚来推测书中谁是汉人谁是旗人,别的红学家可没有这么细的心思。爱它,所以恨它没完,也恨自己没有能力改变这件事,如此而已。


锻彰趣义

张爱玲说,人生有三大遗憾:鲥鱼多刺,海棠无香,《红楼》未完,是什么意思?我猜她想表达:“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其实这何尝不是在说她自己的心事,她的命运多舛、她遇人不淑以及她的红楼之梦呢?

1. 第一遗憾:鲥鱼多刺

鲥鱼有两大特点:美味、多刺。

因其美味,引发很多文人墨客的吟咏,有王安石的“鲥鱼出网蔽江渚,荻笋肥甘胜牛乳”,苏东坡的“芽姜紫醋炙鲥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

多刺,同时也引来了人们的些许遗憾,这不就像她笔下的人物虽美却带“刺”。

如《金锁记》的七巧,麻油西施嫁入豪门。

30年来,用她戴着的“金枷锁”逼疯了自己,也劈死了媳妇,毁了孩子的婚姻,最终没死的人也剩下了半条人命。

又犹如张爱玲自己的原生家庭,父亲逼她出逃,母亲只是教育她,却很少关爱她。在那样带“刺”的家庭里,她岂能没有遗憾。

2. 第二遗憾:海棠无香

海棠花的美丽妖娆,艳丽动人深得人们喜爱。古时,石崇非常喜爱海棠,只是海棠虽美却无花香,让他倍感遗憾,对盛开的海棠叹道:“汝若能香,当以金屋贮汝”。张爱玲则感慨说“海棠无香”,一样觉得遗憾。

文人们也常用海棠寓意佳人,表达思念、珍惜、慰籍从容淡泊的情愫。

张爱玲的原生家庭,她没法称之为“家”,母亲离婚后单身,父亲又重娶。她自己的爱情也不完美,不能思念,无法珍惜。

她曾卑微地爱着胡兰成,爱他爱到“爱上一个人,心会一直低,低到泥土里,在土里开出花来……”可胡兰成还是离开她、背叛了她。

后来,时事变迁,张爱玲颠沛流离到美国,找到了真命天子赖雅,赖雅60多岁,张爱玲才40左右。虽然赖雅给了张爱玲最真挚的爱情,弥补了她爱情上的创伤,但他终究无法陪她走到人生的最后。

3.第三遗憾:《红楼》未完

张爱玲对《红楼梦》珍爱之至!十几岁的时候,她便捧着《红楼梦》狂读,在她的字里行间也可以寻到《红楼梦》的踪迹。

后她又花十年时间考证《红楼梦》,写出《红楼梦魇》。

她说平生最大的愿望是能够坐上时光器跑进曹雪芹的时代去抢救出百回本的《红楼梦》。也因爱生恨!恨高鹗之流续尾,无视雪芹之血泪。

现今,在《程灵素专访张爱玲》里也有记载她的三大遗憾。

程灵素:您的前生有什么遗憾?

张爱玲: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骨,三恨《红楼梦》后四十回未完——高鄂妄改,狗尾继貂,死有余辜!

这句典型的张爱玲式的语句道尽了人间世事沧桑,百般遗憾、万事难料,而世上又岂有完美事物?正如她自己所说:“生命就像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

人生悲欢离合错综复杂,最辉煌的生命往往暗藏着最悲凉的底色;“华美”是给别人看的,“虱子”只自知。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天都在上演不完美的现实剧,正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常十有八九,遗憾、残缺才是生活的常态,不完美的生活才是真实的生活。

所以我们要正确对待生活,一边前行一边与不完美的过去和解,且行且珍惜!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有书君将会挑选一个精彩留言,送出神秘大奖!


有书共读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张爱玲的人生三大恨事是在她的散文《红楼梦魇》中提出的。

“三大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张爱玲的“三大恨”原是借宋人彭渊材的“五恨”而来,曰:一恨鲥鱼多骨;二恨金橘带酸;三恨莼菜性冷;四恨海棠无香;五恨曾子固不能诗。

附一张彭渊材的照片

彭渊材的五恨出自《冷斋夜话》

三大恨大致意思:

鲥鱼纵然鲜嫩美味,却无奈因多刺而无法尽兴品尝,此其一恨。
海棠花虽然娇艳美丽,却没有迷人的芳香,此二恨也。
张爱玲用其后半生去陪伴《红楼梦》,珍爱之至。而可叹《红楼梦》只是一篇残稿,雪芹惨淡经营,无奈八十回后已“迷失无稿”。更怒者高鹗之流又狗尾续貂,无视雪芹之血泪!《红楼梦》未完,岂不是人生之一大憾事!怅恨久之,此三恨也。

彭氏有两恨被张爱玲拿来恨之,算是同道中人,今日想来,海棠虽美却无香,乃因憾而生恨,人生之美中不足,亦如此。鲥鱼多刺,则食之戒心,难以坦然,纵览张爱玲的文字,凄婉有余而阳光不够,多少可以悟出她其中的无奈来。而她在评《红楼梦》时,亦透出她对其中人物最后命运的点滴感慨,以为有不足之处,不够圆满。

但个人不是特别赞同张爱玲前两个观点,虽然自己特别喜欢张爱玲的书籍,并有幸拜读了张爱玲的大部分书籍,但是不得不说张爱玲的人生观过于狭隘,可能是爱之深吧。张爱玲的人生观和她的幼时经历有很大的影响,我们从《金锁记》中就能看出。个人觉得不完美的才是人生,世事一饮一啄、福祸相依。

不过对于第三恨我是比较赞同的 当年曹雪芹写了《红楼梦》前八十回,我以为是不忍心写下去了,便有高鄂续之,后人皆评曰高是狗尾续貂,我以为大致如此。倘若我们今天读到的仅是半部《红楼梦》,后人何至于会伤感不已,红楼梦未完,残缺之美亦有其绝妙之处,让读者在遗留下的未完中,寻觅属于自己的无数想象空间,亦无人有恨,就像红楼梦魇一般,续写的红楼梦像一个噩梦将我们从睡眠中惊醒。

比如我们今天,面对诸多不如意,有时想得太满,便亦因无果而生憾生恨,彼此留下空间,总不至于有李煜的那句“人生常恨水常东”那样无奈的叹息了......


心泪残痕

张爱玲在《红楼梦魇》一书中,提到过人生“三大恨事”。在原文中,她是这样写的:“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

彭渊才字彭几,进士出身,尤工乐律,曾向朝中献乐书,官至协律郎。这位饱读诗书的音乐家,十分痴迷名人,也好追求完美。传说他曾畅游庐山,在太平观看到狄仁杰的画像,打躬作揖说:“有宋进士彭几谨拜谒。”上前端详后发现狄公“眉目入鬓”(意思是眉毛很长,连接鬓角),惊叹狄公相貌奇特,即作书:“翠眉入鬓,位于公卿。”于是,他赶紧让人替自己修眉,整成狄仁杰眉毛的式样,到处招摇。这件事也成为文人笑谈。

张爱玲,有人说她是名国奇女子。堪称民国女作家花丛中的“奇葩”,“树大根深”却旁逸斜出。她的“三恨”中的“恨”其实是沿用古意,应该是“遗憾”的意思。因为张爱玲和彭渊才有一点相似的地方,就是追求完美。

“海棠无香”与“鲥鱼多刺”解析:

海棠虽为名花,但雍容华贵不及牡丹,顽强坚韧不比梅花。可是海棠鲜红纯正的色彩自古以来就赢得了大诗人的称赞。比如苏轼在《海棠》中写道:“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诗中把海棠比喻成盛装美人,为了看“她”,诗人秉烛夜观,痴到了极点。可见海棠是美艳高标之花,张爱玲作为一代奇女子,其审美情趣也是美艳高标。唯独遗憾的是海棠有色有形却无香,自然也成了张爱玲的“第一恨”。鲥鱼被称为“长江三鲜”之一,历来是河鲜珍品。改革开放初,过度捕捞,数量稀少,涨到四百元一斤。出生名门的张爱玲应该吃过多次鲥鱼,所以有“鲥鱼多刺”的感叹。

“红楼未完”:

《红楼梦》堪称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可惜八十回后由于种种原因遗失了,由高鄂续之。续作多如牛毛,但都是狗尾续貂。张爱玲生于贵族,经历了大家族由盛变衰的过程,所以《红楼梦》更能唤起她的共鸣。张爱玲一生钟爱《红楼梦》,在她点评《红楼梦》时,也透露了她对其中人物命运的点滴感慨,认为有不足之处,不够圆满。


十点读美文

从句子的字面意思来看很简单,无非是说人生不如意、不完美的事情很多,别去纠结那么多复杂的问题,想简单些或许会豁然开朗很多。

张爱玲写的这句话想表达的意思,大概就是说人生如朝露,须臾一晃,又是一年,提醒人们时间很宝贵,在岁月面前我们没有所谓的来日方长,只有珍惜现在能够把握的当下。

人生三大恨与古人所言的人生三大喜“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差不多,大意想表达的无非就是情绪上的一种宣泄。

分解拆开张爱玲所言的这“三恨”,关于“鲥鱼多刺”,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都垂涎于鲥鱼的肉嫩鱼香,都为鲥鱼挥毫泼墨描写它的美味,比如“白水塘边白鹭飞,龙湫山下鲫鱼肥”,描绘的便是肥美味鲜的鲫鱼。

世人都贪吃鲥鱼的美味,可是味道虽鲜,然而刺多,无法让人吃得尽兴,这未免有些遗憾。从这里可以看出,张爱玲想借此比喻有些事物虽然美好,但只有一次,你得珍惜,不要错过。

关于“海棠无香”,大家都知道海棠花很美,可是美中不足的便是她没有馥郁的香气,这难免会让人遗憾。这里的遗憾,或许想表达的就是世间很多东西虽然美好宝贵,可总有不完美的地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我们没必要非得追求太完美,刚刚好就不错。

关于“《红楼》未完”,我想这里不仅仅是张爱玲的遗憾,也是大家的遗憾吧。这里想表达的意思,就是美好的东西应该有始有终,不应该半途而废,都应该得到圆满,可是《红楼梦》这本奇书终究没有“圆满”,这也是张爱玲的遗憾了。


沈善书

对张爱玲来说鲫鱼多刺,鲫鱼虽好食之多刺难免鱼刺扎喉,恐惧之心犹然而生,这里说的是爱情像游鱼般自由,寻找的惬意常常又横生枝节像扎在喉咙的刺,让人痛苦不堪。海棠无香,完全可以照搬一树梨花压海棠来解释,香指的是两人之间的关系,无香即是平淡,两人关系实则名存实亡,各自心照不宣各取所需惨淡维系。《红楼》未完,体现出张爱玲对爱情的向往和憧憬,活着一天必须要去继续爱一天。《红楼》故事完了故事里的人只要还活着红尘烟火就还得继续,继续演绎《红楼》故事。可见张爱玲对爱情的无奈,如同有刺在喉,只见花开不闻花香,只到故事的结束,活着,还得继续。张爱玲在沉浮中寻找爱情,又爱又怕又舍不得不继续圆一个爱情梦。


尚善若水80526077

张爱玲在《红楼梦魇》中,借他人之口写道:“有人说过人生三大恨事“等等。所谓说话听声,锣鼓听音,意在言外。张爱玲所说也并非字面之意。所谓鲥鱼多刺,海棠无香诸如此类数不胜数,是天设地造,乃无法改变之事,并非人力所至,何来遗憾之说?《红楼》未完乃是作者之遗憾,与你何干?纵观张爱玲一生遭遇,中晚年其忧愁苦闷,己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碍于自尊,却无法与他人敞开心扉,痛快淋漓的诉说。其状态正如:“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诗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所谓鲥鱼多刺,言外之意是无有心爱之人与其共食鲥鱼,没有在其人生寻觅到自己的终身伴侣。张爱玲一生两次婚姻,胡兰成是汪精卫伪政府政务次长,后因胡的出轨离异。第二个丈夫,大她三十岁早逝。海棠无香,说自己华美内敛盛装以待,却无人欣赏。《红楼》未完,说得是自己的才华横溢,人生也将如《红楼》一样,没有结局,遗憾而终。张爱玲最后在异国他乡悲凉谢世,死时无人知晓,后被房东发现,正是中秋佳节之日,亿万家庭团国之时。比红楼梦诸金钗下场,有过之而无不及。张爱玲一生即使不是著作等身,也是十分勤奋多产。有些作品己改编为电影电视。《色戒》是其一。一生毁誉参半。所以,张爱玲一生的遗憾,不是鲥鱼,海棠及红楼。而是爱情,事业与她的人生遭遇。


偷得浮生三日闲

赵爱玲的人生三大遗憾,说穿了也就是一个遗憾,红楼未完。前两个遗憾都是为第三个做铺垫。

张爱玲酷爱《红楼梦》她对爱情的观点和宝玉和黛玉的爱类似。宝玉黛玉,彼此深爱,彼此谁都没有明确的说出来,就这样纠缠不清。

张爱玲认为:“彼此都有意而不说出来是爱情的最高境界,因为这个时候两人都在尽情享受媚眼,尽情的享受目光相对时的火热心理,尽情的享受手指相碰时的惊心动魄。一旦说出来,味道会淡许……”

是啊,《红楼梦》里宝玉和黛玉的爱,就是爱你在心,口难开。两个人彼此试探,彼此猜测,都为了自己的这颗心,千方百计的试探对方的心。一旦宝玉表白一点儿,黛玉又埋怨,宝玉害怕唐突了妹妹,因此两个人的爱都深深的埋藏在心底。宝玉好不容易鼓足勇气要表白了,黛玉又走了,导致糊涂的宝玉向袭人诉起衷肠,袭人开始戒备宝黛的关系,伺机向王夫人进言,截断了宝黛的爱情之路。

千回百转,百般纠结的宝黛爱情,不知道结局是什么,作者的后半部失传了。张爱玲对于《红楼梦》没有完结遗憾终生。

张爱玲和黛玉一样也是一个天才。她才华横溢,清高孤傲。黛玉的文字里都是哀伤和眼里。张爱玲的文字,我不忍猝读。不仅仅是哀伤,而是撕裂的绝望。她的文字,就像一席爬满虱子的华美袍子,让你看到了华贵,也看到了不堪。

张爱玲不知道黛玉的结局,她对自己的未来也没有信心。她遗憾红楼未完,也是对自己人生的抱憾。

暮年的张爱玲,孤独的生活在美国,死了多日,才被人发现。

张爱玲本是林黛玉,却活成了薛宝钗。


润杨的红楼笔记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文坛,张爱玲真真是一个奇葩的存在。

1943年,张爱玲以一篇《沉香屑》横空出世,向文坛投入了她的第一块“敲门砖”,随后,又接连发表了《金锁记》、《封锁》、《倾城之恋》、《茉莉香片》等小说,其文采之华,质量之高,数量之多,几乎一举超越了同时期的许多其他著名作家。为此,傅雷先生惊呼:“太突兀了,太像奇迹了!”这一年,张爱玲刚刚二十出头,说她少年天才,似不为过。

很多名家对张爱玲有过自己的评价,夏志清说张爱玲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王安忆说:“张爱玲的一生,就是一个苍凉的手势,一声重重的叹息。”在诸多评价中,我最欣赏白先勇先生对她的评价,白先勇说:“张爱玲当然是不世出的天才,她的文字风格很有趣,像是绕过了五四时期的文学,直接从《红楼梦》、《金瓶梅》那一脉下来的,张爱玲的小说语言更纯粹,是正宗的中文,她的中国传统文化造诣其实很深。”这道清了张爱玲的文学源流和掘进路数,让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确实,《红楼梦》对张爱玲的影响是至深的,因此张爱玲才会花整整十年时间,创作出研究《红楼梦》的著作《红楼梦魇》,正是在这部凝聚了她十年心血的著作中,她几乎是向天呼喊出了她的“人生三恨”。她在书中说:“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的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

其实,关于鲥鱼多刺,海棠无香,是清朝以前的古人之言,他们是没有年寿去读几百年以后的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的,张爱玲所谓恨红楼梦未完,纯粹是她内心的纠结,是她对人生不如意的叹息。

作为民国集才女、奇女于一身的张爱玲,其文字的曼妙、处世的乖僻、经历的跌宕,都是那个时代的奇特风景。奇女子当然有奇特点,比如她的名门身份,比如她“咬啮性的小烦恼”,比如她那被人目为“惊世骇俗”的服装,比如她与胡兰成的爱情和婚姻……均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典故。鉴于此,许多人干脆抛开《红楼梦魇》原文,简省为张爱玲有三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

彭几,今江西宜丰人,是个音乐家,官至协律郎。据宋朝诗僧惠洪《墨客挥犀》记载,彭几曾说:“吾生平所恨五事:一恨鲥鱼多骨,第二恨金橘太酸,第三恨莼菜性冷,第四恨海棠无香,第五恨曾子固不能作诗。”表达出对白璧微瑕、美中不足的遗憾。其中便有张爱玲所谓:鲥鱼多刺、海棠无香。


帝国的脸谱

这句话出自张爱玲所著《红楼梦魇》第一篇《红楼梦未完》的开头,张是这么说的,有人说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的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

所以在这里前两句也是她从别处听的,只为引出第三句,恨《红楼梦》未完。

《红楼梦》对张爱玲一生影响极大,她八岁开始读《红楼》,14岁的时候还写了个五回的《摩登红楼梦》,章回名是其父给她拟的,极其工整,情节我不记得在哪里看到过,贾宝玉和秦钟坐火车去个什么地方,林黛玉还吃个冰淇淋,总之情节让人捧腹。

而她后来从事写作了,处处有《红楼梦》的影子,《沉香屠:第一炉香》里,葛薇龙的姑妈家里有两个丫鬟,这两个丫鬟几乎是可以跟晴雯和袭人对位的,还有《花凋》,有学者说过《花凋》是张氏的《葬花吟》,《花凋》的主人公川嫦性格与林黛玉惊人地相似,得的是肺病,应了林黛玉的“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当然,最像的还是语言风格,张爱玲的语言大家说是民国范儿,其实上接续《金瓶梅》、《红楼梦》的传统,她自己也在《国语本》译后记》里写道:“《金瓶梅》、《红楼梦》一脉相传,全篇长江大河滔的泊泊,而含蓄的地方非常含蓄,以致引起后世许多误解与争论。”这几句也可以用来形容张爱玲的作品。

说回《红楼梦魇》,打开《红楼梦魇》能看得下去其实是很难的,因为张爱玲居然用的是考据法,这个跟我们常规的想象太不符了。考据需要大量的资料作为基础,要求严格。比如张爱玲可以指出脂砚斋本的《红楼梦》在六十九回多出了“鸳鸯又揭起裙子来”一句。用“十年一觉迷考据,赢得《红楼梦魇》名。”来形容张爱玲是很合适的。

为什么“恨?”因为张爱玲对后面的四十回不满意,从小时候开始,她就发现“看《红楼梦》后四十回,一个个人物都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起来”。后来长大了,她也倒举出许多例子来印证后四十回有问题,比如对满汉之别的避讳与否。

她提到,续书第九十二回“宝玉也问了一声妞妞好”,称巧姐为妞妞,明指是满人。张爱玲觉得,曹雪芹不会这么写。如果被人知道了十二钗是大脚,不知作何感想?

所以说,张爱玲应当是认为,如果是曹雪芹自己把《红楼梦》写完了,《红楼梦》的后半部分,人物不会语言无味,面目也不会可憎吧,所以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