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故事:工作在可口可乐的“可乐男孩”

一个民族在这一刻噙满了泪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26秒,仅仅22秒。

一位母亲以艰难扭曲的姿势,保护熟睡的孩子到生命的最后,孩子襁褓里的手机上,写着妈妈的遗言:“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一位教师双臂紧紧保护住两个小学生,用自己的死换来孩子的生,他生前最喜欢一句诗“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

当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大的“汶川大地震”来袭时,给予、信心、力量成为共同的主题。在一幕幕活生生的场景中被反复演绎,在危机时刻的生死抉择中被千锤百炼,在抗击自然灾害的艰难时日中久经洗礼。

在这场灾难中,有一名特殊的男孩,让许多人挂念。

汶川故事:工作在可口可乐的“可乐男孩”

2008年5月15日19时许,压在薛枭身上的预制板终于被移开,被困了近80个小时的薛枭被救出了废墟。他一句“叔叔,我要喝可乐,要冰冻的”通过电视直播,让人们在悲痛中看到乐观和坚强。也因其乐观阳光的性格,薛枭被称作“可乐男孩”,家喻户晓。

当有人问他这个故事怎么来的时候,,薛枭陷入了短暂的沉默,随即非常认真地说:“十年来,我想感谢的人,真的很多,排在第一的,就是把我救出来的叔叔们。”

薛枭回忆,地震时自己还是绵竹市汉旺镇东汽中学的高二学生,当自己和同学被找到时,差不多已经被困了近80个小时。“找到我后,就有医护人员给我打了止痛针。”薛枭说,救援队叔叔一边施救,一边和他聊天鼓劲,“他就问我,你出去了想干嘛,我就说想喝可乐。”

“因为之前在下面,每隔四个小时可以喝一点矿泉水。”薛枭解释,但喝多了矿泉水会觉得没有味道,而且当时的身体状态和打了篮球后很像,口干舌燥得厉害,又全身乏力,“就特别想来一罐冰冻的可乐。”

“我又问叔叔想吃什么,叔叔说想吃雪糕。所以,我们就形成了这样一个约定,等出去后,他给我买可乐,我给他买雪糕。”薛枭说,自己被救出来后,救援叔叔为了鼓励自己就说“你要记得我的雪糕哦,我就说你也要记住我的可乐,要冰冻的。”没想到,这句话正好被电视直播了出去。

汶川故事:工作在可口可乐的“可乐男孩”

薛枭用左手在手术通知书上按了手印。“手术结束之后我把自己的QQ号给了当时的志愿者,让他们帮我在上面发个状态,说在什么地方,后来被我表姐看到了,她跟我爸妈说了,他们才过来。”

薛枭一家人都很乐观,薛枭觉得截肢后住院的日子过得挺好,“反正都已经截肢了,难过也没用,再说好多人都截肢了,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在一起玩”。

汶川故事:工作在可口可乐的“可乐男孩”

2009年7月,薛枭被上海财经大学金融与经济专业免试录取。

2013年4月,临近毕业,薛枭去了上海可口可乐(中国)总部财务岗位实习。

2013年5月,薛枭向公司提出工作申请,希望回到成都工作,随后回到成都工作至今。

2013年进入可口可乐成都分公司工作,也是成都可口可乐博物馆的负责人。

汶川故事:工作在可口可乐的“可乐男孩”

后来,在参加一次节目录制时,主持人对他说:“可乐男孩”不仅仅代表着那个要可乐喝的男孩,还代表着‘可以乐观’、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坚持精神的传递。

我们的生活,本就是由苦难与幸福编织而成,回首过去,所有痛过的,笑过的,遗憾的,开心的,都是闪闪发光的。我们曾经失去,我们一直找寻,我们终将会拥有幸福。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伟大梦想,不仅有欢乐与荣光,更有艰辛与创造。“中国梦”既在理论家的哲学思辨与规律认识的探讨中,也在千百万人民与自然灾难的搏击和现实困境抗争中。曾经满目疮痍的汶川在浴火重生中实现精彩蜕变,书写了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历史篇章。拥有梦想才能创造奇迹,创造奇迹才能开创美好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