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华:人生曼妙风景,来自心境“自如”

文/朱敏华

“自如”二字,辞典上的释义大体是“没有障碍地;不受约束地”、“活动或操作灵活自然”,以及“犹自若。神态镇静自然”、“犹相当”。此外,“自如”在道教妙真道,专指“无所以借、无所以达、自然而然的本元本真状态”。可见,“自如”应当是一种状态,一种“镇静自若、灵活自然、自由自在”的状态。

朱敏华:人生曼妙风景,来自心境“自如”

面对纷繁世界、红尘俗事,一个人保持内心的宁静殊为不易,倘偌始终能坚守“自如”心境,更属难能可贵。

心境“自如”,表现的是动静自如、收放自如、进退自如,彰显的是一种淡定的姿态、稳定的状态、镇定的心态,体现着对纷繁复杂、瞬息万变局面的把握。《诗经》之“我心匪石,不可转也”、郑板桥之“任尔东西南北风”、毛泽东主席之“乱云飞渡仍从容”……这些诗词名句,无不生动地写照出“自如”之境界。

古今中外,活出了“自如”境界的不乏其人。譬如,清代王晫的《今世说》中有两则故事,说是有一个叫罗贤的京官,既有才华又有名望,却一直没有得到提拔重用,但罗贤对此不仅毫不介怀,而且还“歌啸自如”;另一个是叫汪汝蕃的人,遇上饥荒年月,却把家里的几百石米拿出来赈济别人,而自己和家人则“粗粝自如”。

又如,1783年9月3日,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11月2日美国国父华盛顿向追随他征战多年的将士发表了著名的告别演说。他说:“你们在部队中曾是不屈不挠和百战百胜的战士;在社会上,也将不愧为道德高尚和有用的公民。”“平民生活的俭朴、谨慎和勤劳的个人美德与战场上更为壮丽的奋勇、不屈和进取精神同样可贵。”最后,他公开表达了自己即将退役、过平民生活的热切愿望,“分离的帘幕不久就要拉下,我将永远退出历史舞台。”两天后,华盛顿乘船离开纽约港,回到他日夜思念的故乡弗农山庄,正式解甲归田,表现出“为国家做任何事情都是责任和义务,而不是获取个人利益的手段”的自如和豪迈。

再如,科学家于敏在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之前,曾为祖国的国防事业隐身30年之久,体现出“远却喧嚣尽自如”的淡泊;航天员邓清明,一次又一次地入选“神九”“神十”“神十一”飞行任务乘组梯队,却一次又一次地与飞天梦失之交臂,当了20年“备份”也没有后悔,体现出“吾道悠悠心自如”的从容。

当今社会,生活的鼓点越敲越紧,莫名的诱惑扑面而来,人们无不常常慨叹被功利的大流裹挟着往前走。曾有一项权威的调查显示,受访者感到“浮躁,踏实不下来”的人超过四成之多。乍一看,这个比例确实太大,但细细一想,并不奇怪。事实上,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汲汲于功名,一切围着私利打转,常常心神不宁,何谈“歌啸自如”?有的人戚戚于贫贱,总是跟人攀比,一旦比不上就心态失衡,何谈“粗粝自如”?还有的人在变动不居的世界中迷失自我,陷于“身不由己”的喟叹,坠入“无所适从”的迷茫,更遑论动静自如、收放自如、进退自如了。

梭罗说:“每一个人都是一座圣庙的建筑师。”可见,建造自己心中的“圣庙”,找到自己内心的尊崇,避免自己的灵魂失重,尤其是在匆匆赶路时,不妨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想想当初为什么出发,问问自己心中的那个人生准则或信条,才能在内心深处积攒起力量,抵抗“不自如”的焦虑状态,把前行的节奏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朱敏华:人生曼妙风景,来自心境“自如”

“胸中自有青山在,何必随人看桃花”。守护“自如”心境,守护不变初心,才能彰显“自如”的价值,才能称出“自如”的份量,才能收获人生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迎风长啸、倚水清歌的曼妙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