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為什麼要大費周章的編纂《四庫全書》?

乾隆皇帝作為中國近代重要的一位君主,不僅在位時間極長,而且英明武斷。他既仁慈,又殘暴,既英明神武,又目光短淺。正是他在位的時候,把大清王朝推向鼎盛,同時,又把中國拉進了危機的深淵。關於這個人的評價,我最贊同的就是史學家張宏傑先生所著的《飢餓的盛世:乾隆時代的得與失》這本書,非常深刻和客觀的描述了一個畸形但又繁榮的時代。對於乾隆本人,我想最能表現他多面性的當要數編纂《四庫全書》了。

乾隆皇帝為什麼要大費周章的編纂《四庫全書》?

乾隆皇帝為了籠絡漢族知識分子和士大夫階級,也為了成就自己在歷史上崇文的地位,由政府牽頭啟動了大規模的圖書編纂工作。其實在乾隆帝即位不久就組織學者編寫了大量圖書,比如《續文獻通考》、《國朝宮史》、《清三通》等等,竟有十幾本之多。但是他總覺得不過癮,到了乾隆中期,他決心編一部史無前例的大書,對中國古代文化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系統整理,至少要超過明代《永樂大典》,這就是《四庫全書》。

乾隆皇帝為什麼要大費周章的編纂《四庫全書》?

為此,他首先下令廣泛徵集民間的各種書籍,要求官員和民間把自家的藏書向政府奉獻。乾隆三十八年,編纂委員會徵得的圖書就已經超過1萬種。同時,他還組織人員整理內府所藏的《永樂大典》,從中查出佚書500多種,大大豐富了圖書資源。他下令成立“四庫全書館”,徵召全國最知名學者如紀昀、于敏中、王念孫等入館,並讓他們擔任總裁官、纂修、校理等職務。通過艱苦卓絕的工作,這些學者們在書館裡整整花了15年的時間,終於編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部叢書。當然了,與其說是最大的叢書,倒不如說是最厚的一本,現在看來,所謂編書,只不過是把散落在民間的書籍彙總,再抄一遍。幾乎沒有任何文學意義,也沒有任何傳播意義。

乾隆皇帝為什麼要大費周章的編纂《四庫全書》?

所謂《四庫全書》,“四庫”就是按經、史、子、集分部,部下又分類。其目錄中介紹的書籍大約有一萬多部,基本上將明代以前的主要著作收羅殆盡,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一些極其珍貴的文獻資料。《四庫全書》編成之後,乾隆皇帝又耗費巨大的人力,把叢書抄了七份,分別藏在乾隆帝特意為此書修建的紫禁城文淵閣、瀋陽文溯閣、圓明園文源閣、熱河避暑山莊文津閣、揚州文匯閣、鎮江文宗閣、杭州文瀾閣等處。放在這些地方,你想普通的老百姓讀書人能有機會進去參閱觀看嗎?話這麼大的代價編書,遠不如建七座公共圖書館有用的多。

乾隆皇帝為什麼要大費周章的編纂《四庫全書》?

後人聯想起《四庫全書》的時候,會想當然的想到乾隆為中國文化所作的貢獻。但事實上,乾隆皇帝是利用編纂《四庫全書》機會,對中國古代文化典籍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清查和銷燬。根據記載,經他批准銷燬的書籍將近3000餘種,67萬卷以上,比如明末清初的反清大文豪顧炎武、黃宗羲等人的著作都在此列而被銷燬,還有很多存在“胡漢之論”的書籍,也都被大規模銷燬,也許這就是現代關於“十六國”和“五代十國”時期的史料極少的原因吧。因此乾隆編書的負面影響,對中國文史典籍的破壞是不可忽略的。

乾隆皇帝為什麼要大費周章的編纂《四庫全書》?

當然了,《四庫全書》的編纂,還是幫助乾隆皇帝籠絡了大量的知識分子,這些知識分子都埋頭於編書中,無暇顧及政治,從而達到了穩定政治的目的。並且由此而起的文字獄,更是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其實早在康熙、雍正時期,清政府為了加強思想控制,就已經開始大興文字獄,而乾隆則變本加厲,登峰造極。他不僅對收藏具有反清色彩詩文野史的文人無情打擊,還對非議朝政的當代人嚴厲懲罰。無論是文字獄的名目還是數量、乾隆一朝都是空前的。比如很有名的詩句“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就因為這一句詩,就不知道有多少人慘遭屠戮。

乾隆皇帝為什麼要大費周章的編纂《四庫全書》?

另外,乾隆帝發動文字獄的原因也很荒誕,比如妄議朝政、私懷怨望、詆譭程朱、妄為著述都是他製造文字獄的藉口,甚至捏造妖言、狂誕不經也成為興起文字獄的名目。在整個乾隆時期,爆發的文字獄事件竟有80多起,比如王肇基“獻詩案”、王錫侯“字貫案”等。許多詩人、學者,甚至普通的讀書人都因文字獄而被處死或下獄,親屬也受到株連。嚴重的時候,連刻書坊的老闆、書店的夥計都牽連其中,搞得學界人人自危。全國上下一片文人沉默、學者緘口的景象。酷烈的文字獄嚴重阻礙文化的繁榮,使思想界成為死水一潭。這也是中國近代思想愚昧,百姓奴性深重的主要原因。所以,乾隆皇帝對於後來滿清王朝的沒落,和中國飽受列強欺壓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