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市昭化區:“創新+實幹”摘“窮帽”

“創新+實幹”摘“窮帽”

廣元昭化全力衝刺脫貧攻堅

初夏的昭化山村,清新怡人,生機盎然。

一個個曾經貧窮、落後的小山村,正爭相盡展美麗畫卷:一條條寬敞的道路四通八達,一片片的現代農田鬱鬱蔥蔥,一座座漂亮的新居美不勝收。加之現代化的村衛生室、嶄新的村民廣場等讓人目不暇接。

舊貌換新顏,是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在昭化大地上的生動實踐。

廣元昭化區屬全省88個貧困縣區之一。近年來,通過持續攻堅,全區脫貧攻堅取得了重大階段勝利。截至2017年底,全區已退出貧困村36個,穩定脫貧6529戶22813人,貧困發生率降至3.2%。

“昭化,是全省2018年計劃完成摘帽的30個貧困縣之一。面對全新的歷史使命,今年來,昭化全區上下堅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積極奮力展開脫貧攻堅決勝戰的創新探索與實踐。”廣元市副市長、昭化區委書記陳正永說,當前23萬昭化人正以攻堅克難的昂揚鬥志,全力高質量高水平衝刺脫貧攻堅,全力以赴推進昭化脫貧摘帽工作走在全省摘帽縣區前列。

興家園,興產業,富腦袋……瞄準2018年“摘帽”,眼下,昭化全區正傾力吹響脫貧決勝衝刺號角,山鄉處處,正潮湧著一幕幕不勝不休的戰貧鬥貧景象。

興家園

而這正是昭化創新破解“攻堅危舊土坯房大難題”的一個縮影。

昭化一直是廣元全市危舊土坯房佔比最大的縣區,最高時存量高達41562戶,佔比68.7%。通過持續攻堅,截至2017年底,全區危舊土坯房下降至20000餘戶。如何把剩下的20000戶變為零?“農村貧困群眾住房問題不解決,怎麼談得上脫貧,又怎麼能提高他們的生活品質。”龍兆學說,為了啃下這塊最硬的硬骨頭,今年來,昭化堅持創新施策、超常規推進,堅持不留一戶爛土坯房。

創新中,該區出臺了《土坯房建新拆舊獎勵政策實施細則》,率先在廣元全市推出了非農戶拆除土坯房獎補細則,有效地通過獎補政策,激活了廣大群眾拆除土坯房的積極性。

系列舉措,有力提升了工作推進力度。僅今年春節7天,全區就拆除危舊土坯房852處,可謂刷新了昭化速度。截至5月底,全區拆除土坯房19229戶,16個行政村已全面消滅危破土坯房,土坯房佔比降至4.2%……

加大土坯房建、改、拆力度同時,昭化還特別重視高質量推進新建改建新居建設。專門聘請了農房建設監理人員,分片區蹲點督導,構建起了“村建員+監理員+建築工匠+農戶”全程參與實施建設的質量安全監督格局。

興產業

夯實“四個結合”,讓造血功能強起來

而這正是昭化抓實產業扶貧的一個縮影。“產業扶貧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關鍵舉措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保障。”昭化區委副書記杜非說,昭化堅持用滴水穿石的精神抓實產業扶貧。

抓實產業扶貧中,昭化建立堅持增強農村群眾特別是貧困戶自身造血能力的“四結合”產業扶貧新謀略——有效地將主導產業與因戶施策相結合,確保戶有增收門路;大園區與戶辦企業相結合,推進產業優勢互補;長線產業與短線產業相結合,實現種養收益疊加;農產品基地與工旅融合相結合,助推三產互動發展。

通過“四結合”帶動,全區50%以上貧困戶緊跟鄉、村主導產業發展戶辦致富產業:63個貧困村特色產業串進9個萬畝示範園區,8000餘戶貧困戶串進村特色產業示範園;全區30%以上農業企業、專合社、種養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參與利益聯結;引進和培育南方食品、奧升達等農產品加工企業34家,年產值達6億元,助力農戶戶均增收3000餘元,農產品加工率達到60%;全區發展現代農業綜合園區9個,新建鄉鎮示範園28個、村特色園64個、戶辦小庭園3540個……

2017年,昭化貧困群眾人均產業增收2100元,比上年度增加300元,貧困人口從13.47%下降至6%。今年春季攻勢期間,新建成鄉村產業示範園32個、戶辦小庭院1784個。

富腦袋

“道德積分”,讓發展更有精氣神兒

新時代的小康之路,不僅要物質脫貧,也要精神脫貧。

柳橋鄉普子村,是昭化富了口袋、更富了腦袋的“明星村”。

“2016年,我們是全區第一批開展星級家庭評比的63個村子之一,全村292戶中,有30戶3-5星家庭獲得表彰,每戶獲得了1000元的實物獎勵。”村支書呂玉春說,“2017年,村裡又率先試點道德積分,讓每一戶、每一個村民,都能通過做正能量的事情上紅榜。”

所謂的道德積分機制,是以家庭為單位,將愛護環境、熱心公益、遵紀守法等五項內容作為標準量化打分。道德積分每季度評定一次,超過25分基礎分的,可到村裡的道德超市兌換實物。

道德不僅“變了現”,更激發了村民的榮辱觀,從過去的比吃喝玩樂,變成了比孝敬、乾淨、上進、和睦、發展。

村民朱德軍,通過道德積分榮辱感激勵,從以前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懶漢,變成全區脫貧示範戶,還當上了村社隊長。與此同時,村裡群眾也跟著變了起來。今年4月初,村裡的辣椒基地要栽種辣椒幼苗,需要20-30人,由於加入了“村集事業要積極參與”的道德積分加分項,村民們從過去的不關心變成了踴躍參與。

普子村的嬗變,是昭化著力推進精神脫貧的一個縮影。

為破解農村“精神貧困”難題,昭化區在廣元全市率先開展文明健康示範村(戶)創建活動,配套開展“感恩奮進、自強脫貧”“自力更生、美化家園”“文明健康、和諧奔康”三項主題教育活動。先後評選出“文明健康示範村”88個、“文明健康示範戶”2762戶,配套發放獎勵物資6300多套。創建經驗入選《2017年中宣部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選編》。

而農村道德激勵機制(道德積分)是文明示範創建活動的升級版。今年,昭化區全力打造文明健康示範創建活動“升級版”。在文明示範創建重點村試點的基礎上,通過總結提煉,目前已在全區210個行政村(社區)全面鋪開,不等不靠、主動作為,崇德向善、競相爭發展的良好社會風尚,正成為昭化山鄉新美景。

強監督

“說事服務站”,引領扶貧之花在“陽光”下盛開

決勝摘帽,作風紀律是保障。結合廣元市委開展的全市“作風紀律深化年”活動,昭化區在創新實踐中,推出了系列舉措織密扶貧監督網:

系列舉措,有力地提升了昭化全區扶貧監督工作。今年1至5月,全區6名單位“一把手”因脫貧攻堅慢作為被約談,處置扶貧領域問題線索44件,立案25件,黨政紀處分12人。

“打贏這場脫貧摘帽攻堅戰,既需要精準施策,更需要嚴格監督。”陳正永說,“全區上下將堅持持續擂響監督戰鼓,嚴查扶貧領域和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堅決斬斷伸向扶貧領域的‘黑手’,堅決確保扶貧風清氣正,奮力全面確保昭化扶貧之花在‘陽光’下絢麗盛開。”

眼下,昭化數以萬計的幫扶幹部和人才,正傾力紮根脫貧攻堅一線,切實把脫貧攻堅這一最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

山鄉處處,正湧動脫貧奔康的浪潮,厚積著鄉村振興的底力。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時代使命和擔當中,昭化正一步一個腳印地唱好同心歌,畫大同心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