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幹,在這裡寫下出彩答卷——新蔡縣脫貧攻堅調查

走轉改·記者蹲點 ▏實幹,在這裡寫下出彩答卷 ——新蔡縣脫貧攻堅調查

實幹,在這裡寫下出彩答卷——新蔡縣脫貧攻堅調查

  實幹幹實鑄就了“新蔡脫貧攻堅精神”,也充分展現“大美新蔡”好形象。如今的新蔡一派生態水城好風光。宋超喜 攝

  金秋時節,花果飄香,中原大地上一派豐收景象。新蔡縣幹部群眾臉上的笑容更甜蜜,心中的喜悅更濃厚,因為他們的收穫,讓人更加驕傲與自豪。

  8月8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鄭重宣佈,經國務院扶貧辦驗收復核,新蔡縣成功實現脫貧摘帽。

  新蔡脫貧了!中央和省委念茲在茲的“讓老區人民擺脫貧困過上幸福生活”目標實現了!這是130萬新蔡人民盼望已久的“出彩”時刻。

  9月5日,全省扶貧重點縣脫貧工作推進會在新蔡召開,省裡特意安排新蔡在會上重點介紹貧困縣退出工作經驗。

  一個人口多、底子薄,基礎差、包袱重,經濟指標曾長期處於全省倒數的國家級貧困縣,為何能在短短几年內實現高質量脫貧?因何能從“貧困樣本”變身“脫貧先鋒”?昔日十年九淹的“洪水走廊”緣何蝶變為“夢裡水鄉”?

  近日,記者走進大美新蔡,探訪新蔡脫貧攻堅與富民強縣同頻共振、相得益彰的寶貴經驗和生動實踐。

  實幹,在這裡寫下出彩答卷——新蔡縣脫貧攻堅調查

  人民的期盼是第一呼聲

  貧窮有顏色嗎?

  灰色、暗淡、陰沉……走進新蔡佛閣寺鎮孤兒小冰雁的家,一輛破二八自行車是這個家最值錢的家當。和爺爺相依為命的小冰雁,見到生人緊張無助、目光怯弱的一幕,讓幾年前探望爺孫倆的愛心人士至今難忘。

  貧窮有滋味嗎?

  苦澀、辛酸、無望……韓集鎮林窪村的張曉菊,丈夫不幸去世,撇下她一人照顧幾個孩子,最大的17歲,最小的剛牙牙學語,讓這個家庭一度陷入絕望的深淵。

  貧窮有重量嗎?

  像壓在胸口的巨石,似橫亙在前方的大山,如籠罩頭頂的烏雲……不僅讓全縣11萬多貧困群眾喘不過氣,也讓新蔡廣大黨員幹部“壓力山大”,更嚴重製約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

  ……

  1947年7月,在解放戰爭的炮火硝煙中,劉鄧大軍鏖戰豫東南,在新蔡前線指揮部發出“狹路相逢勇者勝,要不惜一切代價堅決打過去”的戰鬥號令,在新蔡人民的有力支援下強渡汝河,千里躍進大別山,加速了中國革命勝利的歷史進程。

  彈指一揮間,革命硝煙早已散盡,新蔡群眾卻還有近十分之一生活在貧困中。“人民的期盼是第一呼聲,絕不能讓這片灑下革命先烈鮮血的土地繼續窮下去了!”這是新蔡縣委縣政府作出的莊嚴承諾。

  2014年以來,新蔡全縣上下弘揚當年劉鄧大軍“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精神,立下決勝脫貧攻堅“軍令狀”,吹響脫貧攻堅的衝鋒號,盡銳出戰鬥貧魔,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打贏了一場波瀾壯闊、氣壯山河、輝映未來的脫貧攻堅大決戰。

  截至目前,新蔡縣13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已有128個穩定退出,10.84萬貧困群眾穩定脫貧,全縣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10.63%降至0.88%。經第三方評估,群眾認可度達96.88%。

  弱鳥先飛敢為人先

  新蔡是我省大別山區集中連片特困縣之一。2015年國務院提出要求,大別山革命老區的國家和省定貧困縣,要在2019年前全部摘帽。

  2016年,隨著新一輪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深入開展,新蔡縣委主要領導提出了爭取提前摘帽的構想。

  縣扶貧辦主任孟長青說:“這等於是三年任務兩年完成。”

  “提前摘帽”構想的背後,是嚴峻的現實:2014年新蔡的貧困發生率為10.63%,比全省高3.53個百分點。

  縣情擺在面前。農業大縣、人口大縣、貧困大縣,工業小縣、財政窮縣,基礎設施差,人均可支配收入低,經濟綜合實力弱。

  資源稟賦差,交通不發達。用孟長青的話說,就是“四不靠兩沒有”:不靠山、不靠海、不靠大中城市、不靠普鐵高鐵,地上無特產、地下無資源。

  新蔡地勢低窪,水患嚴重,素有“洪水招待所”之稱,嚴重製約發展。民間流傳:過去一年十二個月,十個月在防汛,一個月在過年,一年只剩一個月時間“幹活”。

  發展落後,幹部提不起精氣神,“庸懶散浮拖”現象多發;“靠著牆根曬太陽,等著政府送小康”,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嚴重。

  面對“提前摘帽”的艱鉅任務,有的幹部認為條件不成熟,“隨大流”脫貧最保險,爭上游會冒險;有的領導擔心幹部作風軟散,提前脫貧風險太大,脫不了貧怎麼辦?

  思想破冰,行動才能突圍。

  科學分析,此時加壓奮進抓脫貧,有利條件和優勢也不少:國家出臺支持脫貧攻堅的一攬子政策利好效應持續疊加,國務院批覆的《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是“挖金鑿銀”的重大利好;有40多萬外出勞務大軍,勞動力資源豐富;地處豫皖兩省四市六縣接合部,是鄭州、武漢、合肥三大省會的幾何中心,區位優勢明顯,後發優勢突出……

  縣委書記王兆軍認為,跳出新蔡看新蔡,壓力在脫貧、責任在脫貧、機遇在脫貧、希望也在脫貧。新一輪脫貧攻堅為新蔡經濟社會發展趕超跨越提供了重要的平臺和抓手。

  縣長申保衛說,經過前期的作風建設,縣委班子敏銳地感到,幹部精神狀態已經起來了,有了明顯的改善,此時不一鼓作氣趁熱打鐵,就會錯過大好時機。

  審時度勢綜合研判,希望大於困難,機遇大於挑戰。

  縣委一錘定音:提前脫貧!

  抓住精準這個“牛鼻子”

  精準識別,繫好脫貧攻堅的“第一粒釦子”。

  2016年以來,新蔡先後3次組織縣鄉村三級幹部開展“萬名幹部大走訪”回頭看,對全縣所有村逐村逐戶逐人“過篩子”,提高了識別精準度。

  構建縣、鄉、村、黨員幹部四級精準扶貧體系,成立全縣脫貧攻堅小組,下設14個專業組,專班推進,將全縣24個鄉鎮劃分為6大戰區。黨政主要領導掛帥出征,建立工作臺賬,實施掛圖作戰。推進三級網格制,實現網格化動態管理,全縣設立8600多名網格員,覆蓋26萬戶。派駐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1195人,實現對全縣130個貧困村、217個非貧困村全覆蓋。

  補短板,強弱項。全面實施產業扶貧、就業扶貧、金融扶貧、光伏扶貧和扶貧車間“五個應扶盡扶”,推進公共服務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攻堅,提升醫療教育住房低保和特殊救助水平、築牢保障底線,開展志智雙扶攻堅,確保貧困群眾增收有渠道、致富有門路、脫貧能持續。

  在精準退出環節,堅持應進則進、應退慎退的原則,嚴把“四個不能退”:收入達到了,“兩不愁四保障”未完全解決不能退;當年識別的貧困戶不能退;幫扶成效不明顯的不能退;低保標準未超過國家扶貧標準的不能退。確保脫貧過程紮實,脫貧結果真實,脫貧成效獲得群眾認可,防止錯退和退出後斷崖式返貧,經得起實踐和歷史的檢驗。

  推進“危房清零”。2014年以來,共投入3.7億元,改建改造18418戶危房,消滅“住人危房”和“危房住人”。實施“六改一增”工程,8986戶貧困家庭居住條件大為改善。累計投入12.8億元,新改建農村道路1810公里,道路覆蓋100%行政村和99%的自然村。

  推進健康扶貧工程,探索形成了“三提兩免兩突破”(提高貧困人口縣內住院、縣外住院和門診重症慢性病政府補助標準,免貧困人口住院起付線和住院押金,突破貧困人口住院自付醫療費用和非貧困人口住院合規醫療費用救助政策)等醫療報銷和救助體系,最大限度減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2017年救助貧困人口住院患者22789人次,慢性病患者13505人次,報銷和救助總費用達15342.44萬元。

  資金投入不搞大水漫灌,確保精準滴灌。2016年新蔡整合涉農資金7.02億元,2017年整合資金8億元,用於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兩年超過15億元,確保脫貧攻堅“糧草充沛”,同時創新扶貧資金使用機制,形成“多個渠道引水、一個龍頭放水”的投入新格局……

  枯燥的數字背後,是“責任重於泰山”的使命,是“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概,是“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勁頭。

  精準識別、基礎設施、志智雙扶“三大攻堅”齊上陣,醫療、教育、住房、兜底全覆蓋,產業扶貧、就業扶貧、金融扶貧、光伏扶貧“應扶盡扶”,脫貧攻堅大格局,有了實實在在的支撐。

   實幹幹實的生動畫卷

  行走洪汝河兩岸,平疇萬頃,綠濤陣陣。乍望去,水土還是那方水土,人還是那些人;深入城鎮鄉村,則見大地醞釀著豐收的氣息,貧困群眾的收入一年更比一年高。

  走進獅子口村,粉牆黛瓦,小橋流水荷香撲鼻;合作社大棚裡,瓜果飄香,菜苗青青,長勢喜人,貧困戶忙著採摘;家門口的扶貧車間,縫紉機“嗒嗒”叫,巧媳婦哼著歌幹著活,既顧家又帶娃,大人小孩笑哈哈……

  不一樣的貧困村,同樣的火熱生活。針對不同的貧困戶,用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為他們打開致富之門,內生動力悄然增強。

  有能力的“扶起來”。

  李橋回族鎮獅子口村雅高戶外藤編扶貧車間。“俺老兩口,一天能掙100多塊。兜裡有錢,心裡不慌。”68歲的李運明和老伴張粉,都在這裡編織“鴨蛋椅”,“風不著雨不著,比在家裡閒著強。”老漢的笑容掛在臉上。

  孫召鎮大馬莊供港蔬菜基地。廣東菜心的小苗剛探出頭,28歲的大馬莊村委會主任馬明明介紹,按供港標準生產的這種菜薹,主打短平快,二十天可收穫一茬,能帶動98名貧困戶和周邊400多人就業。路邊乘涼的村民郭權輝說:“採菜薹,不用學、不用練,男女老少都會幹;鍛鍊胳膊,還鍛鍊腰,只當做做保健操。”

  扶不起的“帶起來”。

  磚店鎮大宋莊未來有機生態園。身材瘦小的王漢中,前幾年幹建築出事故落下了殘疾,幹不了重活。企業幫扶,給他2分半菜地,頭茬種的是辣椒,掙了一千多塊錢;一個月前剛種上豆角,還有20多天上市就能見著錢。扳著手指算賬,光伏發電分紅2000塊,企業幫扶分紅每年3000元,加上老伴公益崗位工資,一年下來小兩萬跑不了。

  一畝田十畝園,嚐到甜頭的王老漢,準備收了秋自己也建個大棚。老漢感慨道:“遍地有黃金,就怕不勞動。”

  帶不起的“保起來”。

  據統計,截至2017年年底,新蔡剩餘貧困人口因病致貧比例高達55.42%,成為群眾致貧返貧的首要因素。

  平鋪村70歲的袁玉華,早些年兒子和老伴相繼得病去世,兒媳離家出走,撇下她和孫子。今是街道辦主任李斌介紹,街道辦為老人辦了低保,通過企業幫扶,每年有5000塊錢收入。袁玉華閒不住,村裡給她安排了公益崗位,每月能掙1000元。由於在公益崗位上幹得好,去年袁玉華還獲得了“脫貧之星”獎狀。

  住不起的“建起來”。

  孫召鎮孫莊的王新志,媳婦去世,沒了心勁。住著三間破瓦房,日子過得不鹹不淡。駐村幹部周康上門,給他申請危房改造資金,王新志和兒子,按規定兩口人標準是60平方米。2017年底,拆了舊房,王新志住上新房,感覺還不賴。過了年,孩子初中畢業去學汽修了,王新志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主動到鎮上打起了零工。

  建起來的“靚起來”。

  “過去龍口到彌陀寺,路上的坑能臥牛;如今新修的龍彌路,路寬景美,走起來連心胸都寬了。”龍口鎮龍口村支書時海寬向記者介紹。

  昔日的龍口村,雖緊挨著街道,村民房子蓋得不錯,但公共衛生沒人管,垃圾亂堆,蚊蠅肆虐。時海寬任村支書後,大刀闊斧,改善村容村貌人居環境,成立了物業公司,購買了環衛車,讓貧困戶優先上崗,引導村民房前屋後,種花種樹,河渠種上蓮藕,不僅淨化了水質,更扮靚了村子。

  如今的龍口村,既富且美,僅剩的8家貧困戶,有活幹有錢賺,環境面貌也煥然一新,已由過去的落後村變成全縣聞名的“紅旗村”。

  實幹,在這裡寫下出彩答卷——新蔡縣脫貧攻堅調查

   黨建推動高質量脫貧

  “抓好黨建促扶貧,是新蔡脫貧的重要經驗。”新蔡的扶貧成效,成為這句話的生動詮釋。

  新蔡在脫貧攻堅中,以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為突破口,注重在脫貧一線錘鍊隊伍,夯實堡壘育好苗,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黨員致富能手培養成村幹部。

  對軟弱渙散黨組織,明確整頓任務。對不能勝任的村幹部及時調整,從農村致富帶頭人、大學生村官、返鄉大學生等優秀群體中,選拔骨幹充實到村幹部隊伍中,一批有思路、有幹勁、有活力、有本領的80後、90後村“兩委”幹部成為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主心骨和生力軍。

  “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董莊村第一書記馬雲菲“新官上任”,第一把火就將基層黨建的熔爐燒旺了。村“兩委”班子的力量逐漸凝聚起來,採取“村黨支部+生態農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建起了佔地300畝的自然美蓮藕生態園,37戶貧困戶按項目扶貧資金入股參與分紅。有了領頭羊,百姓心中有了方向,昔日的軟弱渙散村煥發出勃勃生機。

  一名黨員一面旗,帶領貧困群眾闊步行進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

  最大的變化在人心。

  人心思齊,人心思進。破除“等靠要”,打掉庸懶散,提振精氣神,“看得見的勝利”在作風。

  幹部擔當,貧困戶自強。

  孫召鎮郎莊村82歲的張立勳,在村支部書記楊金明的幫助下,建了兩畝半蔬菜大棚。見到記者他邊比劃邊自豪地說:“村裡人說我種的菜都‘成了精’,三個番茄四斤八兩,辣椒有尺把長。兩個大棚一年收入兩萬多。”“把好政策留給更需要的人吧。”張立勳跟老伴一合計,主動要求摘掉貧困戶帽子。

  在脫貧攻堅戰場上,廣大黨員幹部撲下身子、紮根基層,為群眾辦了數不清的實事和好事,得到了廣大群眾的認可和讚揚,湧現出以原玉榮、趙超文等10名“扶貧先鋒”和10個“紅旗黨支部”為代表的一大批先進典型群體。他們把脫貧攻堅一線作為幹事創業的大舞臺、錘鍊黨性的大熔爐,用自己的青春、熱血和汗水,書寫了人生出彩的篇章,成為推動新蔡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

  廣大黨員幹部作為脫貧攻堅的親歷者見證者,很多人在經歷脫貧攻堅洗禮後有一種脫胎換骨之感。

  “獅子型、老虎型幹部多了,綿羊型、鴕鳥型幹部少了。”孟長青說,新蔡的黨員幹部用實際行動,過硬的作風,高昂的鬥志,回應了來自方方面面的質疑:弱鳥先飛,至貧先富,後發趕超不是空想。

  磚店鎮黨委書記管健說,奪取婁山關,強攻了臘子口,脫貧攻堅如大浪淘沙,留下來的都是最能打硬仗的。

  孫召鎮黨委秘書劉傑說,最艱難的成功,不是超越別人,而是戰勝自己。這些年乾得很辛苦,但很有成就感。

  新蔡縣教體局長陳曦發明了一個詞,叫“精神遷移”。他說,如果把脫貧攻堅激發的戰鬥力凝聚力,遷移到其他任何工作上,相信都能做到所向披靡無往不勝。  “莊稼長得再好,門道還在泥土裡。”今是街道辦黨工委書記張小歌說,幹部原來坐辦公室裡,為啥出不去?因為群眾堵住了門。脫貧攻堅讓幹群關係融洽了,走下去,群眾拉著幹部手不放,非要嘮嘮高興事煩心事。

  新蔡為什麼能?

實幹,在這裡寫下出彩答卷——新蔡縣脫貧攻堅調查

  金秋時節,全省40多個市縣的黨員幹部絡繹不絕來新蔡參觀學習。他們問得最多的是新蔡脫貧攻堅有哪些“亮點”,最想探究的是新蔡打贏脫貧攻堅戰有哪些經驗。

  王兆軍感慨地說:“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脫貧攻堅的戰略部署,解放思想實幹幹實,用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發揚劉鄧大軍‘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精神,認真踐行焦裕祿同志的‘三股勁’,牢固樹立‘弱鳥先飛’‘至貧先富’的趕超意識,為新蔡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指明瞭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

  抓脫貧就是抓發展。王兆軍說,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跳出脫貧抓脫貧,一手抓脫貧攻堅,一手抓經濟發展;一手抓農村,一手抓城鎮,走好全縣一盤棋,以高質量脫貧促進高質量發展,以高質量發展推動高質量脫貧,是新蔡打贏脫貧攻堅戰最大的體會。

  解放思想是總開關。新蔡“三年任務,兩年完成”的實踐說明,解放思想,立足實際,提升站位,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切實樹立“弱鳥先飛、至貧先富”的鴻鵠之志,堅持把發展作為擺脫貧困的總辦法,敢想敢幹敢打敢拼,是新蔡實現“後發趕超”的重要原因。

  創新激發內生動力。新蔡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創新脫貧攻堅工作機制、產業扶貧機制、城鄉互動發展機制、基礎設施建設機制、公共服務提升等機制,對扶貧資源實行精確化配置、對扶貧對象實行精準化管理、精準化扶持,是新蔡實現精準脫貧的第一動力。

  無堅不摧是精神。新蔡廣大幹部群眾大力弘揚當年劉鄧大軍“狹路相逢勇者勝”的“亮劍”精神、光大焦裕祿同志的“三股勁”,以作風攻堅促進脫貧攻堅,將脫貧攻堅作為鍛造幹部作風能力的“大熔爐”,把脫貧實效當作檢驗幹部作風的“試金石”,集各方之智,聚各界之力,畫好同心圓,凝聚向心力,增添正能量,是新蔡脫貧攻堅的重要保證。

  融合催生多方共贏。新蔡把脫貧攻堅與基層黨建緊密結合,激活黨建“微細胞”,開啟致富“新引擎”;與構建產業體系統籌推進,打造轉型發展新動能;與構建新型城鎮化體系和鄉村振興深度融合,打造宜居城市、美麗鄉村;與構建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體系有機結合,補短板強弱項,在脫貧攻堅中完善了縣域治理體系,為縣域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紅利”。

  實幹作風是法寶。脫貧是中心工作,發展是第一要務。新蔡全縣上下抓住一個“實”的關鍵,突出脫貧攻堅、突出縣城帶動、突出產業支撐,將求真務實的導向立起來、真抓實幹的規矩嚴起來、攻堅克難的勁頭鼓起來,讓真幹假幹不一樣,幹多幹少不一樣,幹好幹壞不一樣,錘鍊出一支能征善戰的脫貧鐵軍,提升了縣域治理能力,為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強力支撐。

  實幹幹實創造了“新蔡速度”,鑄就了“新蔡脫貧攻堅精神”,也充分展現“大美新蔡”好形象。

  看鄉村,基礎設施持續完善、公共服務逐步提升,產業旺了,混日子的少了,奔富路的多了,群眾上得了學、看得起病,住上了安居房、過上了好日子、養成了好習慣、形成了好風氣,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指數噌噌往上躥……

  看城市,三水相擁潤古蔡,五湖互聯生美景。打響重點項目攻堅戰,實施“一城二軸三河四門戶五湖六區”建設,“一路一循環”“一庫一聯通”等十大城建項目快速推進,縣城56條道路全部打通,城區五座湖泊全部實現水系連通;“六城聯創”成績顯著,一舉獲得國家級衛生縣城、國家級園林縣城兩個國家級榮譽;佔地23.96平方公里的西湖新城,綻露芳容……

實幹,在這裡寫下出彩答卷——新蔡縣脫貧攻堅調查

  看產業,紡織服裝、食品藥品、建築材料特色產業優勢突出,佳諾威木業、花花牛乳業、愛民藥業、奧田電器、華英集團、一笑堂製藥、未來能源等龍頭企業交相輝映;第三產業蓬勃發展,房地產業、現代服務業、現代金融、旅遊業繁榮興盛,水韻天街、紅星美凱龍等大型城市綜合體,帶動商務中心區淌金流銀……

  看民生,佔地177畝的萬人廣場、會展中心、群眾文化藝術中心,成為新蔡人休閒娛樂的“會客廳”;佔地近萬畝的問津教育園區,氣勢恢宏,惠澤莘莘學子;擁有千餘張床位的省人民醫院豫東南分院,讓老區群眾在家門口看病免受奔波勞碌之苦……

  千年古縣,煥發生機;生態水城,鍾靈毓秀;秀美田園,留住鄉愁;大美新蔡,風光無限!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孫德中 孫勇 楊曉東 通訊員 宋超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