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态度的人生,决定你能否能走多远!

  • 点击右上角【关注】微课知识共享头条号,私信回复“微课”
    ,赠送您国学课堂全网精品微课(定期更新)~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曾子说: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知识很充实却好像很空虚;被人侵犯却也不计较(jiao四声)。从前我的朋友就这样做过了。

三种态度的人生,决定你能否能走多远!

一、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

曾子在这里所说的话,完全秉承了孔子的思想学说。"问于不能","问于寡"等都表明在学习上的谦逊态度。没有知识、没有才能的人并不是一钱不值的,在他们身上总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所以,在学习上,即要向有知识、有才能的人学习,又要向少知识、少才能的人学习。其次,曾子还提出"有若无"、"实若虚"的说法,希望人们始终保持谦虚不自满的态度。第三,曾子说"犯而不校",表现出一种宽阔的胸怀和忍让精神,这也是值得学习的。

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

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

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很多人讲究面子,为了维护面子而不懂装懂,尤其是家长在孩子面前,老师在学生面前,上司在下属面前,往往很难做到“以能问于不能”,他们总觉得,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向“整体上比自己不能”的人请教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情。

三种态度的人生,决定你能否能走多远!

二、有若无,实若虚:

还记得“杯满了,心空了”的故事吗?老禅师向满满的一杯水里再加水,能加进去吗?答案当然是“不能”,因为杯满了,没有了空间,再加水,放哪里呢?一个人不管多么有学问,总有他不懂的东西,也总有其不擅长之处。所以一个人不要因为自己在某一方面有所专长,就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即使对于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也可能有不懂的地方,所以要虚怀若谷,才能不断提高。不要总摆出行家里手的样子,半桶水硬要装成一桶水。就像孔子所说的:“亡而无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有恒矣。

孔子说:“圣人,我见不到了,能见到君子,就可以了。”又说:“善人,我见不到了,能见到操守坚定的人,就可以了。没有而装作有,空虚而装作充足,贫乏而装作饱满,这种人难有坚定的操守呀。”

三种态度的人生,决定你能否能走多远!

三、犯而不校:

鼹鼠说要向狮子单挑,以决雌雄。狮子说,我要接受你的挑战,日后不知有多少人会笑话我,说我都会接受你的挑战,太没面子了。而你不同,虽然必定输,但赢利了名气,可以在人前炫耀,你曾经和最强大的狮子单挑过。狮子于是不再理会鼹鼠。

一个人,一生中只应当做当时该做的事,其他干扰事项就免了。

这叫啥?犯而不校。不要跟每个人都去争。留着点精力让自己心安吧。

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知识很充实却好像很空虚;被人侵犯却也不计较(jiao四声);从前我的朋友就这样做过了。

这个朋友是谁呢?不知道。但他就在我们身边,须臾也没有离开。在哪里?就在心里吧。

有一句谚语:“不懂的时候问别人是一时的羞愧,如果不问则是一生的羞愧。”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