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到三國,只有魏國和吳國常常被冠以曹魏、孫吳這樣的名字,蜀國卻從不被叫做劉蜀?

混亂的性子

劉備的“蜀國”是“蜀國”的叛徒陳壽加上去的,在三國時期,根本就沒有一個“蜀國”,劉備的勢力一直叫“漢”,歷史學家可以叫他“季漢”,只要是“漢”,那必然姓劉,根本沒必要加上姓氏,叫什麼“劉蜀”“劉漢”——這是一個讓人笑得、氣得流汗的話題,咱們看著好笑,劉備卻要氣得吐血:陳壽這廝改了我的國號——朕繼承大漢正統,什麼時候叫過蜀國?

都說史官正直,一貫秉筆直書,但是陳壽這個劉備系統出來的史官,不但沒有為劉氏(或者說漢室)江山殉國,反而乖乖地做了三姓家奴:先事劉,後降曹,最後歸了司馬家的晉,做《三國志》的時候,直接把三大勢力變成了魏蜀吳,魏國吳國倒是有根有據,那是曹家孫家的正統稱謂,而一個“蜀”字,更是直接抹殺了劉備繼承漢室江山正統的事實。《蜀書》中牌位,劉備居然在劉表劉璋之後,而且是《傳》而非《本紀》。熟讀《史記》的人都知道,司馬遷傳下的規矩:帝王用《本紀》,諸侯用《世家》,只有跟帝王和諸侯不沾邊的,才用《列傳》。

曹家最無能的繼承人、斷送了江山的窩囊廢,陳壽統統給做了《本紀》,要說《三國志》尊劉貶曹,鬼也不信。

難怪清代史學家趙翼說:陳壽《三國志》雖稱善敘事,有良史才,然亦有舛誤。事實上是陳壽的老爹曾經當過馬謖的參軍(馬謖原先也是參軍,參軍與參軍,一對瞎參謀),諸葛亮殺了馬謖,剃了陳壽他爹的頭髮(髡刑,一種侮辱刑罰)。

回到正題,劉備集團真正的稱號應該是什麼呢?您猜對了,就叫大漢!劉備的諡號是“漢昭烈帝”,也就是說,當曹丕“受禪”、孫權稱帝之後,真正的三國才開始形成,分別是趕走劉協的曹丕(魏文帝)建立的魏國,孫權(吳大帝)建立的吳國,還有就是繼承了漢朝正統的劉備——不能說是建立,而是繼承得來的大漢,所以劉備應該叫漢而非蜀。

真正的歷史應該這樣寫——事實上已經有人這麼寫了: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章武三年(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終年63歲,諡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

現在大家都明白了吧?大漢並沒有因為曹丕稱帝而滅亡,三國實際就是漢、魏、吳。我們都被陳壽這個漢朝叛徒(當然不能說是漢奸)給騙了。


半壺老酒半支菸

蜀國從來被我們稱為漢。

蜀漢就是劉備所建的漢帝國。因為要區分前漢、後漢、成漢、南漢、北漢等政權。

事實上,自丟失荊州之後,劉備的漢帝國也就只限於蜀地一方,說是蜀國,蜀漢並無什麼不妥。而不需要去稱呼一個別口的劉蜀。至於那個古蜀國則可以忽略。

而陳壽的“三國志”只是分本的《魏書》〈蜀書〉〈吳書〉,但當時已是西晉時期,無論從保護自己的腦袋,還是尊重客觀事實,陳壽都沒理由將蜀漢稱為正統,而只能稱為先主後主,列傳而非皇帝專用的本記。多說幾句。

縱然劉備當時號稱延續自後漢,但不論是同時代的士子,還是後世官方,從來沒誰承認劉備是當時的中央政權。

記得我們讀書時候是怎麼說的?

兩漢魏晉南北朝。

看到沒有?

沒有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的說法。

所以,承接東漢政權的是曹丕的魏朝。

更合適的說法是,曹魏是中央政權,蜀漢及孫吳只是地方割據。

無論從統治區域、人口、軍事、經濟等方面都是如此。

尤其重要的是法統。

過去想當皇帝,想被後世承認為皇帝,是要看法統的。

就是說,你憑什麼當皇帝。

曹魏很簡單,也很正規。無論漢獻帝本人是否願意,但是當曹丕站在高臺上,當著數十萬人的面接過漢獻帝呈遞過來的玉璽,他的法統就確立了。

很簡單的道理嘛。西晉時期,只有孫吳政權在苟安,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說孫吳是正統。

那末,晉就是當時的正統王朝。

那末,與曹魏同樣屬於禪讓形式的晉,他的法統自何而來?

顯然,只能來自於曹魏。

而曹魏的法統來自於哪裡?

當然來自於漢獻帝的讓。

這就是曹魏的法統。

劉備當皇帝可沒這麼多理由,不過以所謂漢家血統(可是漢皇后代未知凡幾),藉口漢獻帝被曹丕殺害,然後祭祀上天,郊告四野,就登上皇位。

當時的士子就要問,你劉備有什麼資格當皇帝?

有漢獻帝的傳位詔書?還是統一天下的功勞?

至於孫權當皇帝的理由那就更搞笑了。

折騰七八年,還是找不到自己當皇帝的藉口。但是自己不當皇帝,就永遠比曹魏蜀漢低一頭,不是皇帝的話,最多也不過一個王。

只能含混其詞地說,天下大亂這麼多年,曹操曹丕都不是什麼好東西。

可這樣依舊沒有當皇帝的理由啊。只能借春秋故事,說漢吳故宜,將來天下統一,我和劉禪平分天下。

所以,即便到了唐宋時期,官方與士人都依舊承認曹魏是正統。


張勇達州

因為當時三國的官方名稱分別是魏、漢、吳。

魏國是曹家篡漢自立,因為曹操被封為魏王,所以老曹家自立為皇帝后,朝代順理成章就叫魏國。東吳也是老孫家自己建立的政權,所以另起了個國號叫吳。

而劉備則不同,他建立政權名義上是繼承漢朝法統。劉備即位時,蜀漢官方文章是這麼說的:

今曹操阻兵安忍,戮殺主後,滔天泯夏,罔顧天顯。操子丕,載其凶逆,竊居神器。群臣將士以為社稷墮廢,備宜脩之
,嗣武二祖,龔行天罰。備惟否德,懼忝帝位。詢於庶民,外及蠻夷君長,僉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業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無主’。率土式望,在備一人。備畏天明命,又懼漢阼將湮於地,謹擇元日,與百寮登壇,受皇帝璽綬。脩燔瘞,告類於天神,惟神饗祚於漢家,永綏四海!

曹操父子篡奪漢家社稷,我劉備恐怕祖宗功業即將消亡,漢朝帝位後繼無人,因此忝居皇帝之位,繼承漢統。所以劉家政權的國號是“漢”。

但魏、漢、吳三個國號在之前都有人用過了。為了把它們和春秋時的“吳”、戰國時的“魏”和之前的“漢”區分開來,後人就在國號前面加一個字。

這個加字區分法,有時候是用前後。比方說東漢也被稱為後漢,比方說五代的梁唐晉漢周,因為都是重名,所以分別被稱為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有時候是用方位。比方說東漢西漢,南宋北宋。

有時候是用姓氏。比如五胡十六國時期,石勒創立的政權“趙”,就可以被稱作石趙。

這種區分法的命名,很大程度上是遵循約定俗成的習慣。比如南北朝時期,南方四個政權宋齊梁陳,可以叫做南朝宋、南朝齊、南朝梁、南朝陳。其中南朝齊有時候也簡稱為南齊,而梁和陳就很少見到這種稱呼。至於宋,那就更別想了——南宋這個名號,已經被老趙家佔了。

而且一個政權可以有不止一種稱呼法,還是那句話,這裡沒有什麼硬性規則,更多地由習慣決定。就好比南朝宋同時也可以稱為劉宋,石趙也可以稱作後趙。

把視線拉回三國,在這裡,人們用的是“姓氏區分法”,所以魏變成了曹魏,吳變成了孫吳。但漢就不能叫劉漢了——因為兩漢的皇帝也姓劉,叫劉漢沒有任何區分度。於是就用“蜀漢”代替。

至於蜀這個字的由來,因為四川是蜀地,在三國時期,曹魏政權的人就在用“蜀”這一稱呼。比如曹真曾經說過:“蜀連出侵邊境,宜遂伐之,數道併入,可大克也。”

後來陳壽在寫《三國志》時,把三國的歷史各自獨立成一本書,分別是《魏書》《蜀書》《吳書》。後代人於是就用蜀來指代劉備政權了。蜀漢自己有時候自稱為“季漢”。季者,末端也,這還是表示他們是漢朝的延續。

其實除了姓氏區分法,有時候我們在三國也用方位區分法,比如“西蜀”和“東吳”。但“北魏”是不能用的,因為被人佔了……南北朝時期,北方拓跋珪建立的政權就叫北魏。(嚴格來說是“魏”,後人稱之為“北魏”。)


北門猿

曹魏和東吳,分別冠以姓氏和方位以示與歷史上相同國號的區別,重點落在後一個字,如與魏相同的還有北魏東西魏,歷史也有其他吳政權。劉備建立或說繼承的政權是“漢”,並不是“蜀”,蜀是地理名稱並非國號,自然不能稱為劉蜀,前冠以姓氏後加地理稱謂讓人一頭霧水。


把劉備的“漢”異化為“蜀”,首先出現在陳壽的《三國志》,三國志是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紀傳體史書,陳壽是晉朝臣子,自己人寫的必須是以自己為正統,晉承魏而得到天下,(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以此上推,所以必須尊魏為正統,理由是曹魏是由漢禪讓而來,而晉則由魏禪讓,以正承正。


如此就出現一個問題,220年漢獻帝禪讓於曹丕,以魏代漢,本來至此漢朝滅亡。可是221年,劉邦後代劉備在四川登極稱帝,宣稱繼承漢朝,“天命不可以不答,祖業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無主,……備畏天之威,又懼漢邦將湮於地”。

有血統有地盤有漢臣擁護,這樣,又不該認為漢朝已經滅亡。三國時三家交戰,劉備方國旗上的字號可是“漢”字,“蜀”和“蜀寇”是敵人稱呼,正如劉備孫權方面罵曹魏為“曹賊”、“篡賊”一樣。


歷史由勝利者書寫,陳壽雖然曾經是蜀漢之臣,降晉則為晉臣,以晉為正統便魏也成正統,如把劉備的蜀漢記為“漢”便會混淆,只能違背實際記為“蜀”,記載曹操曹丕採用帝王專用的本紀,而劉備則降級為王侯將相的列傳。

這也是陳壽為後人多所詬病的地方,認為他扭曲事實,不能稱為良史。北宋歐陽修重修五代史,王安石跟他說,五代沒什麼值得寫的,不如重修三國史,陳壽他們搞得亂七八糟的。歐陽修深以為然,著手進行不久就逝世了。


南方鵬

其實這是個誤會,我們常說三國是魏蜀吳,四川簡稱蜀是因為是三國時期有個蜀國,其實這是錯覺,四川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古蜀國的存在,那個時候有巴國,蜀國,所以四川這個地方一直被稱為蜀地。
魏國和吳國一直被稱為曹魏和孫吳,那是因為在春秋時期有吳國,在戰國時期有魏國,為了區別古代的這些國家,所以這樣稱呼。
姓氏本來就可以加在國號前面來,比如趙宋、朱明、李唐,這都是我們經常聽到的,而劉備建立的可不是蜀,劉備建立的是漢。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曹丕篡漢建魏後,於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而由於其所建立的政權以蜀地為根據地,所以多被稱為“蜀”。以其地稱其國,後人逐漸習慣了這個稱呼,而又為了承認劉備建立的漢室政權,故稱其為蜀漢。其實也曾經被稱為“劉蜀”、“季漢”。
所以蜀國是曾經被人稱為劉蜀的,只是不需要與古蜀國進行區分,所以只用蜀或者蜀漢來稱呼劉備建立的這個朝代,其實都是後人為了方便區分而叫的。
章武三年(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諡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劉備也是漢昭烈帝,而不是蜀昭烈帝。
所以,主要是基於習慣,稱呼蜀不會產生歧義,還有就是劉備建立的是漢,而不是蜀,為了能夠更好認識已經交蜀漢了,還要叫劉蜀,那簡直是太不仗義了。所以即使有這個稱呼,也很少有人叫。

歷史百家爭鳴

原因在於,漢以漢為正統。

歷史時期,並沒有西漢東漢一說,更沒有蜀漢劉漢一說。類似的說法,都是後人為了便於區分而強加的定語。

就像足球界有了天才巨星羅納爾多,之後就會出現小羅和C羅是一個道理。

既然漢為正統,非正統的也要給個說法,於是,曹魏和孫吳就應運而生了。沒辦法,歷史上以魏和吳為國號的實在太多了,這方面,漢也差不多。

劉備立漢,可不是立個蜀漢,而是大漢的漢。而那些以尊劉為己任的史學家小說家們,自然不會錯解意圖。




有文化氣息的歷史號,有軍事氣質的文化號,歡迎關注頭條號軍緣鑫播客。

軍緣鑫播客

三國時期,東吳主要是指現在江浙等江南一帶,蜀國則是指四川重慶一帶,曹魏包括了北方中原地區。 所以其實也有西蜀東吳北魏之說。


195年(漢興平二年)孫策渡江,討平江東劉繇、嚴白虎等地方勢力,略有東漢揚州刺史部的大半地區,由此拉開東吳擴張序幕。至頂峰時,共有四個州,分別為揚州、荊州、廣州、交州。疆域範圍,北至廬江郡(現江蘇中部),南通日南郡(今越南中部),西達交趾郡(廣西東部),東臨東海,涵括我國現今浙江、福建、江西、廣東、湖南省的完整地區,以及江蘇、廣西、安徽、湖北省和重慶、上海市、還包括現今越南的北部地區。

蜀國方面,公元209年(建安十四年)至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劉備以關羽、張飛、趙雲、劉封、黃忠為主要將領,諸葛亮、龐統、法正為主要軍師,先後收復荊州各郡、迫降劉璋佔領西蜀、擊敗曹操攻取漢中,並將關中軍閥馬超納入麾下,實力大增。進而建立蜀漢政權。穩固後,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漢中,東抵巫峽,南包雲、貴,西達緬甸東部。略有今雲南全省,四川、貴州二省的大部,陝西,甘肅南部、廣西西北部及緬甸東北部、越南西北部。



魏國在三國中佔據中原地區,曹丕稱帝建國後定型,約佔有整個華北地區。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及高句麗相鄰;東至黃海。東南與吳國對峙於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壽春、襄陽為重鎮;西至甘肅,與河西鮮卑、羌及氐相鄰。西南與蜀國對峙於秦嶺、河西一帶,以長安為重鎮。

之所以都想佔據荊州,是因為荊州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佔據荊州後,以此為跳板,北可攻魏國,西可順流而上攻漢中,往南更可俯視江東,可謂戰略要衝之地。當年曹操取得荊州後,任命蔡瑁張允為水師主帥,就欲順便攻取江東;劉備得到荊州後則以此為根基攻取了東西二川,奠定蜀國基業;東吳也是因為荊州位置太過重要,寧可破壞孫劉聯盟,殺死關羽,也要奪回荊州。


單刀空自廢筆墨

好問題。一直被感覺一直沒有人認真提出的問題。值得辨析。

先翻一翻歷史。原來,劉備建國國號是漢。續的是西漢東漢的正統。劉備死後諡號是漢昭烈帝。依例劉備的政權可以稱劉漢。但是,一來西漢東漢都是劉漢。不能區別。二來,魏受漢獻帝禪讓,當然認為大魏是正統,絕不接受劉備稱漢。劉與曹互罵對方為賊,誰敢承認與賊和平共處呢?更別提交好了。漢賊不兩立正在於此。晉承襲魏。同樣不能承認劉備是漢。那怎麼辦呢?因劉備的疆域主要在古蜀地,故多以蜀漢來稱謂。或直接稱蜀。

三國演義中,作者羅貫中抑曹揚劉,以劉備為正統。給人感覺劉備在大漢就在。自不能稱劉蜀。魏一塊吳一塊都是割據。我主據蜀征伐以圖復興漢室。所以,劉備的將領都自稱漢將。而魏軍稱之蜀將。劉備的漢不被承認而被稱蜀,好比人被起個外號。比如宋江的及時雨,若喊宋及時雨就不像話。你若喊劉赤發鬼,劉唐也發矇。


恬然滋味

首先,題主提到的,蜀國卻從不被叫做劉數這句話是一個偽命題。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劉備所創建的是漢朝,而不是蜀國而且他也不是創建者,而是一個延續者。


也就是說劉備是以劉氏子孫而延續大漢的國祚。並非另立門戶,成立蜀。因此談不上劉蜀之說。當然,在歷史學界也有這麼一種習慣,將劉備建立的蜀漢成為季漢,取伯仲季叔中的季代表第三的意思。這個評價是很高的,這將劉備偏居一隅的蜀漢,看做是西漢東漢的延續。

那麼,回答另外一個問題。為什麼其他兩個國家分別被稱為曹魏,孫吳?就是因為在五千年的中國歷史長河中,曾經出現過多次以魏或者吳為國號的國家。因此,為了區別各個魏國和吳國之間的關係。在國號的前面加上創立者的姓氏,予以區分。其實三國時期的三國真正的名字就是魏國、吳國和漢國。這點從劉備死後的廟號諡號就可以看得出來,廟號漢烈祖,諡號漢昭烈皇帝。

因為稱其為蜀國已經是個偽命題了。因此談不上劉蜀這樣的說法。


珞珈山的貓

三國依次是曹魏,東吳(孫吳),蜀漢(西蜀)



首先說曹魏,曹操老了才加封魏王,才有曹魏一稱,之前曹操則代表的是漢室正統,曹操打著“挾天子以令不臣”的旗號



曹操一生到處剿滅地方割據政權,平叛北方胡人霍亂。曹操雖有私心,但按大一統的角度看,曹操就是正義之師。是為了統一天下,停止戰亂。



蜀漢蜀代表的是川蜀,漢代表中興大漢江山。漢室本來就代表劉氏江山,何必多此一舉呢。說白了,東吳和蜀漢其實就是為了自身統治利益,阻礙統一的絆腳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