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以“特”立鎮賦予特色小鎮產業生命力!

數量”已佔優勢的雲南特色小鎮,如何在小鎮建設浪潮中“以特立鎮”,將生態優勢、特色文化轉化為發展優勢?不宜盲目落子興建,“以特立鎮”構建具有生命力的產業型特色小鎮,賦予其獨立的IP文化靈魂,雲南的特色小鎮建設才能獨樹一幟。

雲南以“特”立鎮賦予特色小鎮產業生命力!

一、現狀——泛旅遊化欠缺核心競爭力

每逢假期,散落在雲嶺大地上的“小鎮”都會異常火爆。隨著私家車保有量的增加、消費者出遊需求的變化、鄉村旅遊日益迅猛的發展,琳琅滿目的旅遊特色小鎮,漸漸成為雲南小長假及週末出遊的“網紅地”。泛旅遊化的消費聚集,日趨成為特色小鎮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動力之一。

據國家住建部公佈的全國特色小鎮名單顯示,第二批276個特色小鎮中,文旅產業主導型特色小鎮佔到了42%,旅遊已成為特色小鎮發展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坐擁豐富旅遊資源的雲南,105個特色小鎮中就有76個是“旅遊特色小鎮”,約72.4%的佔比率不難看出:藉助民族文化、自然生態、氣候環境等獨特優勢的雲南特色小鎮,正藉助“旅遊+”穿針引線,融合醫療、養老、康體、工業、體育等相關產業,積極發揮和釋放著旅遊產業的綜合帶動功能。

花開雲嶺的“特色小鎮”雖然數量上已具優勢,但“花開時節賞花”“果熟時節摘果”的旅遊季節性劣勢明顯,部分特色小鎮“圈地蓋房”後運營引客的能力較差,與產業銜接的綜合功能不強。有遊客甚至評價:不論去到哪個小鎮,“古街道”上售賣的都是披肩、銀飾、非洲鼓,風格千篇一律。

根據國家四部委2017年12月4日發佈的《關於規範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特色小鎮是指在幾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產業、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相融合、不同於行政建制鎮和產業園區的創新創業平臺。在雲南省範圍內,符合要求的優秀特色小鎮並不多見。儘管在“城市更新、政策扶持、消費升級”等信號下,特色小鎮成為吸引投資和扶持政策的“窪地”,但就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部分正在興建的特色小鎮還是陷入了“千鎮一面”的同質化瓶頸。

雲南以“特”立鎮賦予特色小鎮產業生命力!

二、調查——“千鎮一面”凸顯投資運營風險

據瞭解,雲南的105個特色小鎮名單中,有76個“旅遊特色小鎮”,剩餘29個小鎮的建設類別為民族手工藝小鎮、口岸小鎮、雙創小鎮、農業小鎮、工業小鎮、物流小鎮……順應雲南旅遊大省向強省建設的趨勢,投資建設以上特色小鎮的業主方,或多或少都將小鎮運營的現金流“賭注”押在“旅遊+”的衍生業態上。

泛旅遊化的小鎮運營,多依託“旅遊+”的引擎作用,這種小鎮運營模式與國外以產業立鎮的特色小鎮有著本質區別。以時下最受遊客追捧的“賞花遊經濟”為例,以花海為噱頭吸引遊客,圍繞花海展開騎馬、攝影、划船、溫泉、民宿、農家樂、手工作坊等業態的旅遊小鎮,在雲南可謂是一抓一把。但花期一過,因“賞花經濟”興起的小鎮,一週內就能從“門庭若市”急轉直下為“門可羅雀”。相較於法國普羅旺斯的基礎香料種植產業、美國納帕溪谷的百種葡萄種植產業、臺灣清境農場的高山果蔬種植產業等國際知名的“賞花品牌”而言,火爆一時的“鮮花”小鎮,還欠缺能以品牌IP作為核心競爭力的產業生命力。

在被列入全省首批105個特色小鎮的村鎮中,以茶文化為主題的小鎮就有8個,包括普洱市的思茅普洱茶小鎮、景邁普洱茶小鎮,臨滄市的雙江縣勐庫冰島茶小鎮、臨翔區昔歸普洱茶小鎮、鳳慶魯史茶馬古道文化小鎮、鳳慶滇紅小鎮,保山市的昌寧紅茶小鎮,西雙版納的易武古鎮……特色小鎮建設如果不注意在自身已有的資源基礎上尋找比較優勢,強化創意策劃,賦予小鎮差異化的主題概念,提升、強化、凸顯小鎮的競爭特色,很容易導致重複建設、惡性競爭、出現同質化產品等風險。

國家發改委曾有數據測算,一個核心面積一至三平方公里的特色小鎮三年投資一般為50億元左右,對不少財力窘迫的地方來說,這一數目巨大。投資後一般要維繫八到十年的運營才可能實現盈虧平衡乃至盈利,這期間的持續投入也是不小的金額。基於這一測算,很多房地產企業轉向做特色小鎮,卻缺乏對特色小鎮內涵和概念的理解,缺乏產業運營能力,對生態環境和社會發展方面的認識也不夠充分,導致把特色小鎮項目當作房地產開發項目。特色小鎮開發的房地產化風險,會滋生出低質量的規劃風險、可持續運營風險和金融風險等一系列風險。

雲南以“特”立鎮賦予特色小鎮產業生命力!

三、措施——七要素確保“以特立鎮”生命力

自2016年住建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公佈《關於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以來,特色小鎮就步入了發展快車道。縱觀全國如火如荼的特色小鎮,部分特色小鎮的發展模式和路徑探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更多的特色小鎮還在面臨著生存的考驗。

面對猶如雨後春筍般興建的特色小鎮,雲南省委副書記、省長阮成發曾就“加快推進雲南特色小鎮建設”表態:雲南建設特色小鎮非常有優勢,省委、省政府一直把特色小鎮建設放在重要位置謀劃推進。起步之初,雲南就明確提出要突出“特色、產業、生態、易達、宜居、智慧、成網”七大要素,要避免成為新一輪的房地產開發。阮省長特別提出:要把特色小鎮打造成雲南產業升級的一個聚焦點,打造成雲南後現代生活方式的集中展示平臺。對濫竽充數、變相搞房地產開發、突破生態紅線等不符合政策要求的,要堅決淘汰。堅持“兩不”原則,即:不濫竽充數、不搞房地產開發。要把特色小鎮打造成為雲南城鎮化建設的一個新亮點。

從第一代的“小鎮+一村一品”,到現在的“小鎮+新經濟體”時代,特色小鎮漸漸發揮出城市修補、生態修復、產業修繕的功能。特色小鎮需要“以特立鎮”,步入“小鎮+新經濟體”時代,特色小鎮產業和空間的活力,更需要具備“內生、新奇、綠色、互補、體驗”的特色,以提升特色產業立鎮的轉化率。

雲南省提出的“特色、產業、生態、易達、宜居、智慧、成網”七大要素,讓雲南的特色小鎮在“小鎮+新經濟體”時代,更能借助互聯網和城市創新體系融入全球價值鏈。

返鄉的青年、中年、企業家,鄉村歡迎你們回村,父母親等待你們回家,“返鄉互助” 助你一臂之力。你們回家了,鄉村才有希望!

從開發到運營,選項目,抓政策,打市場,盯運營;這裡項目扎堆,這裡專家扎堆,這裡方案扎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