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兵三十多万的曾国藩,为什么不敢称帝,只因他清楚这两件事情

曾国藩在组建湘军后,凭着自己的能力,一步一步往上升。至攻陷天京,消灭太平天国后,迎来人生的权力巅峰。他拥兵三十多万,节制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省军事力事和文武官员。且当时,全国八名总督中,除了曾国藩,还有刘长佑、左宗棠,都是湖南人;十五名巡抚中,也有七人是属于湖南人。此时,可以说,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和湖南人,撑起了大清半壁江山。

拥兵三十多万的曾国藩,为什么不敢称帝,只因他清楚这两件事情

曾国藩的属下,看到这样情况,纷纷请曾国藩拥兵自立为帝,连太平军翼王石达开,忠王李秀全都劝过曾国藩称帝。对于多人的极力拥戴,曾国藩却不不为所动,仍然做一名忠君臣子。

曾国藩为何不愿拥兵自立为帝?是因为他心里很清楚这两件事。

拥兵三十多万的曾国藩,为什么不敢称帝,只因他清楚这两件事情

一、湘军表面上是兵强马壮,势不可挡,实则内中已经暗藏分裂。

在1864年前后的湘军,虽然有30多万的兵力,但是内中派系复杂,属于曾国藩指挥的兵力有12万人左右,但真正忠于曾国藩的兵力才5万人左右,其他部分兵力领军人物,多少与曾氏兄弟有点不和。而且在湘军内部,有朝廷扶持制衡曾国藩的人物,比如左宗棠与沈葆桢。当年曾国藩对左宗棠有知遇之恩,最终因意见不合,两人关系越走越疏远。当左宗棠被慈禧提拔到闽浙当总督时,左宗棠就带领几万湘军出走了。沈葆桢曾为曾国藩幕府成员,深得曾国藩赏识,曾国藩向朝廷力荐他,朝廷因此越级提拔他到江西当巡抚。但当曾国藩的军队需要军饷时,沈保桢却把本应给湘军的半数江西厘金给扣除了。后面,曾国藩特意放太平军进入江西,两人从此断绝来往。

拥兵三十多万的曾国藩,为什么不敢称帝,只因他清楚这两件事情

二、满人的清廷,对拥兵几十万的汉人,做了相当充分的防备。

清廷不管其的地方战火如何,仍将十几万的精锐八旗兵驻守在北京左右;令大臣官文率的20万兵守在武昌,控制长江上游;派僧格林沁率兵驻守安微、湖北;富明阿统帅大军镇守在镇江、扬州等长江下游地带。这样的布置,几乎是全面扼阻湘军。

曾国藩知道自己的军队,还没有办法与朝廷抗衡,最终在打败太平军后,通过自我裁军、主动交权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自我保全。最终获清廷御赐“太子太保、一等侯爵,世袭罔替,并赏戴双眼花翎”的“殊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