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平臺求“賣身”,投資人怎麼辦?

P2P平臺求“賣身”,投資人怎麼辦?

P2P平臺求“賣身”,投資人怎麼辦?

對於平臺而言,備案很煎熬,資金壓力大,怎麼辦?把平臺賣了吧,讓錢落袋為安也不錯啊。

最近,P2P平臺買賣又成為議論的熱點啦,收購價的市場行情大概是,平臺待收餘額的2至3折,價格並不算高。

P2P平臺以前也有過買賣的情況,但行情比現在好多了,一個是餘額寶普及的那一年,也推動了投資人對P2P平臺的認識和接受,P2P行業發展也進入高峰期。

現在雖然行情不如以前了,為什麼平臺買賣現在還是出現了火熱的情況,上市公司、國資企業,資本大鱷紛紛入場。

對於平臺而言,備案很煎熬,資金壓力大,怎麼辦?把平臺賣了吧,讓錢落袋為安也不錯啊。

對於購買方而言,互聯網金融前景還不錯,可以嘗試入場,可是文件規定2016年8月24日之後上線的平臺,備案沒有優勢,不能拿到第一批備案,對以後的佈局會有影響,怎麼辦?買一個平臺吧,這樣是最快的。

因此,在備案期,平臺買賣越來越多了。

買賣雙方各取所需,雙方即希望投資人不要情緒恐慌引起擠兌,又不替投資人考慮,那投資人怎麼辦?

P2P平臺求“賣身”,投資人怎麼辦?

◆ 平臺為何賣?

備案延期已成定局,備案標準也會趨嚴,備案數量也會壓縮,各種新版本輪番在市場上流傳。

有業內人士稱,備案的權利之前是下發到地方的,各地備案標準不一樣,之後可能會把備案權利收回來,全國統一標準,而之後的合規標準不一定是備案,也可能是通過許可證或者牌照來體現。

無論如何,備案延期已經是定局了,業內普遍認為延期時長在18個月左右。對於平臺而言,平臺業務難做,同時,備案成本也在增加。

平臺清理不合規業務需要投入人力物力,會計事務所的審計報告,律師事務所的合規報告,不斷增加的逾期、壞賬率,平臺兜底等,導致資金壓力大,平臺備案成本太高。

有業內人士表示,“有很多小平臺,對備案之後平臺將如何走下去非常迷茫,所以選擇出售。”這也是目前P2P行業的現狀了。

除了備案延期的消息,甚至有“備案將對平臺註冊資本提出要求”的說法,事情不會空穴來風,目前有平臺已經將註冊資本增資到10億元。

對小平臺,甚至是中部平臺來說,在目前的大背景下,要在合規的基礎上衝量,難度非常大,去哪裡找優質的資產,又如何低成本獲客,況且,在量上去的情況下可能會衝擊目前的合規架構。

對於運營平臺的人來說,辛苦經營下來,有可能熬不到備案這一關,那還不如賣掉平臺套現。

上面的情況可能還是比較好的,還有一種情況就不太樂觀了,可能買方平臺本身就存在問題,要麼是壞賬太多,要麼是挪用平臺的錢導致窟窿越來來大,所以平臺想趁著尚未爆雷趕緊脫身,一來可以瞞天過海,二來可以套現離場。

當年樂投天下就是個明顯的例子。樂投天下實際控制人挪用投資人的錢揮霍虧空想找接盤俠。

說完平臺求“賣身”的原因,再來了解一下買方要買P2P平臺的原因。

◆ 資本為何買?

其實,買平臺也有好幾種不同的情況。

第一種是實力機構準備進場了,一般央企、上市公司,大型企業集團,這些機構雖然有實力,但比較保守,在P2P野蠻生長的時代不願涉足,在其逐漸規範的情況下,也逐步有了進場的意願。

第二種情況是業內平臺準備曲線備案,還有一個目的是行業佈局,佔有市場。

對於本身違規資產太多的平臺,收購備案可能性較大的平臺,可以將業務轉移,最大程度上減少損失,為備案做準備。另一方面,隨著監管的趨嚴,一部分平臺跑路、清盤,原本飽和的市場又多了一些可以搶佔的空間。

紅嶺創投、陸金所等平臺早就開始了收購行動。

第三種情況是買方想以收編的模式進行自融。買方因為自身缺錢,將目光投向P2P平臺,想通過平臺自融,給企業輸血,當年樂投天下的接盤俠就是這樣想的,最後買方賣方的心思都被暴露出來了,這個“買賣”也以暴雷而結束。

除此之外,有業內人士分享了一個交易實例。某平臺在出售過程中,因為平臺資產處理與操作流程,被買方下套。買方用20%的押金,套牢平臺,然後在資產清理過程中,買方資產逐漸上線,在平臺尚未完成股權變更的情況下,資金仍需要賣方負責,就在這時候,買方消失了,而買方用資產套走的資金缺口,也全部需要賣方來填補。

最後,除了以上收購的情況之外,買賣雙方還需要考慮目前網貸平臺遇到的幾個難題。資產獲取、資金獲取、合規性,這幾個難題都是懸在平臺頭上的一把劍,這些問題都是買方必須要考慮的。

買賣平臺看似簡單的交易,實際上其中文章很多,買賣平臺是雙方各取所需,投資人往往是被忽略的一部分。在投的平臺正在進行買賣,投資人該怎麼辦?

◆ 投資人咋辦?

P2P平臺的買賣,最被動的一方是投資人,平臺被誰收購,不是投資人能決定的,但是收購平臺的人卻影響著投資人的命運。

對於投資人而言,如果平臺購買方,背景實力強,這種收購對於平臺和投資人來說是一大利好,不僅今後會有“乾爹”罩著,而且能獲得大量資源和資金,為平臺的備案和今後的運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如果是這種情況,投資人就可以不用操太多心了。

對於實力一般的公司或者個人接手平臺,那麼我們投資的時候就要抱著謹慎的態度,仔細的分析平臺的業務模式、風控實力、管理團隊能力等,再作出投資決定。

在投平臺進行買賣,買方要避免賣方甩鍋,賣方要避免賣方下套,就算雙方做到了相應的“排雷”工作,投資人還是不能鬆懈。

投資人還要注意的事情有很多,首先,平臺收購方的主體,是真有實力的資本,還是空殼公司。其次,完成交易之後,平臺的資產端是否會產生變化,變優質還是變垃圾,投資人必須要放在心上。

最後,有些平臺為了不引起擠兌,甚至不會公開平臺買賣的事情,投資人要根據工商信息的股權變更來判斷平臺是否進行了買賣的交易。

不管是買方還是賣方,最終考慮的是自身利益,投資人永遠是放在第二位的,所以投資人必須時刻留意投資的動態,自己對自己負責,減少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