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压岁钱被起诉:极端家庭里的一场闹剧

挪用压岁钱被起诉:极端家庭里的一场闹剧

有媒体报道,云南一女大学生,因父母离婚后不愿支付学费,而将父母诉至法院,讨要5.8万元压岁钱交学费。按照报道中的说法,导致这种尴尬的局面,是因为父母之间的财产分割存在问题。于此,女儿的上学费用也就没有人愿意主动承担。

在这种情况下,女儿为继续完成学业,只好以要求父母返还压岁钱交纳大学学费为由,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最终的结局,很符合国人的逻辑。在法官的调解下,父母同意每月定期向女儿支付大学期间的学费及生活费,直至大学毕业。

暂且不论这样的事情是不是合乎常理,可对于春节中的传统环节“压岁钱”而言,一直以来都是长辈给小孩后,家长帮小孩收起,留着日常用。说到底,最终还是花在孩子身上。即便,孩子没有主导权。

挪用压岁钱被起诉:极端家庭里的一场闹剧

当然,对于压岁钱而言,古代是为保佑孩子,是一种避邪品,可演化到现代社会,就是给孩子的零花钱。更进一步讲,算是成年人之间维持关系链条的一种手段。你家给他家小孩,他家给你家小孩,从法理层面讲,压岁钱应该归小孩所有;可从情理层面讲,压岁钱最终还是会流向父母。

所以,每当给孩子压岁钱时。我一贯主张尽量强调仪式感,而非赤裸裸的金钱多少。要不然“压岁钱”非但不能保佑孩子,还会使得孩子从小就被金钱裹挟,早早就进入物欲的世界,成为物欲的奴隶。

坦白讲,钱的数目没变,交换一下次序,孩子们开心,人情也顺畅。不得不说,压岁钱的本质还是一种“礼尚往来”,而孩子们也只不过是其中的道具而已。不过,在传统面前,人们还是将赤裸掩盖,换成委婉的方式,最终施以压岁的名义,将传统人情驾驭到极致。

对于一个将伦理观念,血缘意识奉为圭臬的社会,不到万不得已,亲缘之间是不会为金钱而诉至法庭。当然,要是闹到法庭的地步,自然家庭的伦理关系也就随之破裂。这也是为何在多数情况下,亲缘关系之间很少打官司。

就如“挪用压岁钱”这种事情,虽然法理没问题,可是人情上多数人还是不能接受。国人的亲子关系,如若正常家庭,别说是孩子“未成年”,就算孩子成年后,父母只要有能力还是会继续在经济上支持孩子。当然,如报道中这样的情况,算是一种极端家庭。这种极端倒不是缘于离异,而是离异之后对于责任的逃离才是问题所在。

我相信,女大学生能作出这样的决定,也是有过内心的挣扎的,起诉的可是父母,就算他们已经离异,可也是自己的亲爹亲妈。所以说,利用“挪用压岁钱”起诉父母,完全是一种由头。她只是希望父母能知道自己的责任所在,而非是要掰扯清楚“压岁钱”的归属。从这一点上来看,“压岁钱”归家长支配已经就被“合法化”。

虽然,从法律上讲,压岁钱属于孩子获得的“赠礼”,使用和主导都应该孩子自己决定。可实际上,绝大多数孩子的压岁钱最终都被父母支配。只有那些经济富足的家庭,父母才不会觊觎孩子的那点压岁钱,孩子们才可以自己支配或者储存。

不得不承认,在一个讲传统的社会里,很多看起来不合法的方式,却能在私底下被人们认可,甚至成为一种普适现象。于此,才会出现“挪用压岁钱”被法官调节的结局。而对于一个极端的家庭而言,这也终究是一场闹剧。

不过,在这样的一场家庭闹剧中,人们对于大学生是否可以自食其力提出质疑。都已经大学生,为何自己还不能养活自己,这是不是有点过分。这种提法在逻辑上没有任何问题,可实际上,在国内多数大学生,自己是难以为继自己的生活。出现这样的事情,似乎也并不意外,只能算是尴尬人遇上尴尬事。

挪用压岁钱被起诉:极端家庭里的一场闹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