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團購起家到赴港上市:美團千億估值的背後,必有一戰?

今年8歲的美團,終於把傳聞已久的上市一事落下了實錘。

上週五,就有消息稱美團已在2018年6月22日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當時,美團針對此消息給出的回應是不予置評。而今天早上,港交所官網上披露了美團點評此次遞交的招股申請書。這意味著,倘若此次IPO成功,王興將成為成為名副其實的億萬富翁。對於美團而言,更能夠獲得足夠的彈藥。

那麼,由團購起家到如今赴港上市,美團真的只是一家專注於團購與外賣業務的公司嗎?

從千團大戰中殺出一條血路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根據招股說明書顯示,該公司2017年平臺完成的交易筆數超過58億,交易額高達3570億元。營業收入2015年至2017年分別實現40億元、130億元、33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3.2%、161.2%,三年收入增長超過七倍。在此前彭博社曾報道稱其融資目標為60億美元,估值將達到600億美元左右(約4000億人民幣)。

從團購起家到赴港上市:美團千億估值的背後,必有一戰?

同時,美團團經調整虧損淨額持續收窄,從2015年的-59億元收窄至2016年的-54億元,2017年進一步收窄至-28.5億元,三年內虧損減半。

從團購起家到赴港上市:美團千億估值的背後,必有一戰?

這些財富數字的不斷變化,顯示了近年來美團不斷向其他領域進攻,從最初的團購網站發展成為了囊括酒店旅遊、出行、到店、到家的美團王國。

而關於美團不斷蛻變的過程,就不得不聞名一時的千團大戰。

得益於美國團購網站Groupon吹來的春風,從2010年開始,中國團購網站開始瘋狂生長,各種資本紛紛進軍這一領域,最鼎盛時期達到五千多家。美團同樣誕生於2010年。如此龐大的數量,意味著美團必須拿出更多差異化的體驗,才能在這場大戰中勝出。當然,還要有足夠的錢!

和我們最為熟悉的補貼大戰相似,當資金逐漸被燒完之後,平臺也就堅持不下去了。因此,原本朝氣蓬勃的團購市場,馬上就氣息奄奄。到了2014年,原本上千家團購網站已經關閉了95%。

美團則在2011年得到了阿里的投資,安然度過了危險期。也是在這個時候,美團開始向它的無邊界進行擴張。

互聯網江湖從來不缺鬥爭

雖然始於團購,但美團這些年的彎道超車已經滲入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千團大戰後存活的美團,毅然增加了外賣這條賽道,這就不免與中國第一家互聯網訂餐平臺餓了麼發生競爭。

從團購起家到赴港上市:美團千億估值的背後,必有一戰?

根據美團在招股書中引用艾瑞諮詢的數據提到,團點評到店餐飲按交易金額計的市場份額連續3年保持第一;

中國餐飲外賣行業目前的領導者是美團點評,美團點評的市場份額從 2015 年的 31.7%增至截至2018年3月31日三個月的59.1%。

儘管已經躋身TMD小巨頭之列,但互聯網江湖從來不缺鬥爭,不斷向其他業務進行探索,意味著美團終究需要加入到更多的份額搶奪之戰中,才能給自己贏回一片廣闊的天空。

打車、摩拜、小象生鮮等都是美團的新業務,且還是處於起步階段。其中,在網約車業務上,美團便是以最高調的姿態,掀起了一場群雄圍攻滴滴的網約車之戰。目前,誰能在這場大戰中勝出,還沒有一定的結果。不過,同為TMD行列的滴滴,也已經有傳言要赴港上市。

從團購起家到赴港上市:美團千億估值的背後,必有一戰?

縱觀美團的成長之路,每一次都是在混戰中不斷吸取經驗,進而成長。這也告訴我們,人生路上,還是要善於總結每次經歷所得來的寶貴經驗。而美團選擇在此刻上市,或許為了對各項業務打下堅實基礎。

上市也許只是一個開始

對於美團何時上市的問題,王興再次之前一直都是表示不著急、不明確。但正如筆者在上文所說,業務版圖的不斷擴張,使美團在短時間內先後踏入了中國互聯網最為燒錢的幾個戰場。

從團購起家到赴港上市:美團千億估值的背後,必有一戰?

因此,市場上普遍觀點都認為美團需要更多的資金用以保證各項業務的展開。總的來說,隨著業務的不斷增多,美團不僅要和對手賽跑,更要和自己賽跑。這一次赴港上市,也許是美團一個全新的開始。與更多巨頭的較量,會在未來展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