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党务工作者」向照兴:一往无前带领村民奔小康

向照兴,男,壮族,1969年10月生,2003年10月入党,茂井镇五家坟村党支部书记、党员创业致富带头人。

「优秀党务工作者」向照兴:一往无前带领村民奔小康

2005年,36岁的向照兴是村里少有的充满干事创业激情的青年,和很多青年一样,打工致富成了向照兴的梦想。当年3月份,他决定去广东东莞一家空调设备零件制造厂做工。

而在外务工,并不像向照兴所想象中的样子。在东莞的9个月里,他每月工资600元,还要寄一半回家,日子过得十分艰苦,加上工时长,没有自由,受欺负等经历,让他很快厌烦了务工生活。第二年初,他回了乡。作为全家老小生活的唯一收入来源,向照兴跟着县乡各类施工项目的包工头,做起了开机器、打碎石的零工,一干就是2年。当时向照兴在村里,因人机灵,加上经常跑项目,干工地,人脉比较广,好多人遇到急事难事总喜欢找他出主意,因此成了村里有名的“智多星”。

2007年4月,五家坟村支部换届选举,向照兴是全村仅有的留在家及能干事创业的党员,上级党委和村民推选只有3年多党龄的向照兴为村支部书记。面对组织和群众寄予的厚望和信任,向照兴毅然决定挑起担子,他暗自给自己定下目标,一定要在这个岗位上干出成绩,绝不辜负组织和群众的信任。

向照兴知道,要发展致富,首先要解决路的问题。他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项目,动员党员群众筹资投劳参与修路。在他的带领下,五家坟村共争取到县有关部门项目资金和“一事一议”财政政策支持上百万元,实施通村硬化路2公里,建成串户路6公里。向照兴带头修路一事,打消了村里部分群众对他的疑虑,渐渐地,党员群众对他这个党支部书记充满了期待。

早年的外出务工经历,让向照兴看到了村里和外界的巨大差距。他希望自己在支书这个岗位上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他明白要实现脱贫致富,靠耕田种地不可能,靠青年外出务工也不是办法,而发展种植业则是目前最符合本村实际的致富之道。

为此,他走乡跨县向种植能手学习经验、上互联网查询资料自学,经过多方面考察,目标锁定了种植桃子产业发展。他把想法告诉了村里党员和群众,但是,村民还是对他的想法充满疑虑,只有村民袁国高愿意尝试一番。

2012年,向照兴和村民袁国高一起承包了10多亩缓坡地,两人自掏腰包凑足了3万多块钱买来了桃树苗,自己挖苗坑、施肥、浇灌,然后等着挂果赚钱。

2014年8月,他们桃园收果1万多斤,每斤5元钱市价,当年收入5万多元。两人为此兴奋不已,更加坚定了种植的决心。

实实在在的效益让村民对向照兴的看法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也引来村民纷纷“跟风”效仿。全村十几户农户开始“分”起了山头,你种30亩,他种40亩。全村种植达300多亩。

2015年春,向照兴发现村里的桃树花稀叶茂,他立即咨询专家,这才知道,村里的桃树施肥和管理环节出了差错。果不其然,2015年果熟时节,全村几百亩桃子欠收绝收。这下,给予了他和其他积极参与的村民沉重的打击,他意识到,光种植还不行,还要动技术和管理,于是,他多方寻求帮助。

在县农业部门、重庆和山东益民研究所专家的帮助下,向照兴和村里的种植户系统地学习了正确有效的修枝、剪枝、施肥和防虫技术。

经过一年的精心管理,2016年,全村果树喜迎丰收,种植户均收入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最早种植的10多户村民每家收入10万元左右,向照兴自己也收入了约15万元。村民为此乐开了花,种植的积极性更高了。

2017年11月,时任五家坟村党支部书记袁国均请求上级党组织调整岗位。由于脱贫攻坚形势严峻,村“两委”班子急需配齐,镇党委经过多次调研,倾听群众呼声和各方意见。推荐党员带富能手向照兴担任村支书。脱贫攻坚艰巨任务,向照兴并没有推辞,毅然挑起了五家坟村党支部书记这个“大梁”,他决定带领全体村民再干一番大事业。

如今,在向照兴的带动下,五家坟村已种植水果3000多亩,同时成立了山香种植合作社,村里所有的贫困群众均加入种植行业,“四季果园”带来的经济效益正在逐步兑现。

来 源 | 罗甸县委组织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