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熱點|四個角度來看世界盃背後的新聞傳播考點

一周热点|四个角度来看世界杯背后的新闻传播考点

作者 |希希

一周热点|四个角度来看世界杯背后的新闻传播考点

事件回顧

一周热点|四个角度来看世界杯背后的新闻传播考点

2018年6月14日至7月15日,第28屆世界盃足球賽於俄羅斯境內舉行。

截止目前,小組賽第一輪全部結束,所有參賽球隊都完成了他們的首秀。

圍繞“世界盃”這場舉世矚目的盛大賽事,本文選取了四個角度來淺談“世界盃”背後的新聞傳播考點。

角度一:媒介事件

媒介事件這一概念最早在1992年由戴揚和卡茨在《媒介事件:歷史的現場直播》中提出:令國人乃至世人屏息駐足的電視直播的歷史事件。

戴揚和卡茨分析了三種主要類型的媒介事件:競賽、征服、加冕,這三種類型雖然表徵不同,卻遵循著同樣的特定規則,都是具有展演特徵、由事件組織者和電視臺合作、通過儀式化符號的建構和傳播以期達成共識性歷史記憶的“儀式性傳播。本次“世界盃賽事”是屬於典型的“競賽類”媒介事件。

“媒介事件”對於受眾來說,有三個特點:

第一,突破空間界限,使觀眾直接參與到事件進程中;

第二,打破時間限制,讓受眾以改變日常生活規律為代價,投入“表演”的收看當中;

第三,由於媒介經過了某“組織”策劃並有電視參與,使得媒介事件在轉播之前就產生了相當的“知名度”。

不過在新媒體環境下,媒介事件的內涵也產生某種意義上的流變。“蓄意安排、集中報道”本是媒介事件必不可少的要素,但在新媒體環境中,誕生了一系列“非典型”的媒介事件。

它們能夠吸引媒體連篇累牘的報道和公眾輿論的矚目,例如“傅園慧的走紅”“王鳳雅事件”,這些受到網民集中關注的“網絡熱點話題”,或許沒有經過媒體或當事人的刻意策劃,但從“媒介事件”的擴大意義上而言,它依然屬於“媒介事件”的範疇。

角度二:技術賦權

近日,騰訊QQ為世界盃打造了一款AR營銷產品“QQ-AR穿越賽場”,玩家可以通過一個任意門隨意進出虛擬賽場,玩家不僅可以在賽場觀看360度實時球賽,還可以跟隨手機的移動任意走動參觀整個賽場。

童年時代,只會在《多啦A夢》中出現的任意門,在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也可以帶給受眾身臨其境的直觀體驗。

AR(Augmented Reality)技術,即增強現實技術。它是將真實世界與虛擬世界集成在一起的技術,通過數字技術模擬實體信息(視覺、聽覺、味覺、觸覺信息等)將其與現實世界加在一起,並形成與人的交互。

與VR不同的是,VR是脫離用戶當時所處現實環境營造出虛擬體驗,而AR則是在用戶所處的現實環境中增加虛擬的體驗。

然而,無論是VR技術還是AR技術,都致力於帶給受眾直擊現場、身臨其境的觀感。彌補以往二維平面報道的“真實感薄弱”“體驗度較差”等缺陷。

當然,我相信VR/AR技術能夠短期內風靡的重要原因,還是它帶給了受眾前所未有的主動性。置身新聞場景之中,受眾不再僅僅是事件的“旁觀者”,他們是“見證者”,甚至是“陳述者”

技術的玄幻之處就在於攪動了舊有的傳播權利格局,越是渲染現場感,越是注重場景化的新聞產品,往往越有可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不過,在這些“新新聞產品”凱歌猛擊的過程中,也存在著真實的悖論。它們增強了新聞的真實感固然不假,但是否也為整飾“新聞現實”留下了的技術空間?當受眾將注意力轉移到有趣卻瑣碎的表達形式上時,是否會忽略真正有價值的思想內容?

角度三:刻板印象

世界盃賽打響後,移動社交平臺陌陌基於對萬餘名網民進行的抽樣問卷調查,發佈了《2018世界盃球迷報告》,從性別、年齡、地域等多個維度對球迷進行分析。

報告顯示近半男性看球因真愛,三成女性看球圖熱鬧。甚至有時評人直接將女球迷與“偽球迷”劃等號。

“標籤化”現象屢見不見,老人、婦女、部分地域成為了“標籤化”的重災區。不過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明確無論是“刻板印象”還是“標籤化”,都只是一箇中性詞。刻板印象並非原罪,自國家和社會誕生伊始,刻板印象就伴隨我們始終。甚至“杞人憂天”、“野人獻曝”“婦孺皆知”等流傳至今的成語,也是刻板印象的產物。

為何會有所謂的“性別歧視”“地域歧視”呢?一方面,刻板印象某種程度上確實有助於我們高效快速地認知外部環境。另一方面,是由於我們內心深處對於尋求社會認同感的渴望,通過強調“我們”與“他們”的不同,來樹立“我們”的認同感。

正如李普曼所說:“刻板印象是我們投射在這個世界上的我們自身的意識, 我們自身的價值觀念、我們自身的立場和我們自身的權利。它更像一個堡壘, 在這個堡壘的庇護下, 我們才可以並能夠繼續心安理得地堅持我們的立場並在想象的空間裡遊走。”

刻板印象無法從根本上磨滅,不過隨著社會包容度越來越高,更多的人選擇客觀冷靜地看待世界,看待個體與群體。甚至某些具有消極意義的標籤,也成為了茶餘飯後的一句戲謔。

其實對於群體的認知終歸是要落腳於個人,當我們的性別、資歷、地域等背景無法成為增色的優勢時,那就讓我們自身足夠強大到讓別人去忽略這些標籤吧!

角度四:謠言

“世界盃”作為一場盛大的媒介儀式,圍繞這一熱點也少不了紛紛擾擾的烏龍事件。央視新聞就總結了世界盃開賽後的八大謠言,包括“沙特球迷炫富”、“墨西哥球迷慶祝而引發地震”、“多地出現因世界盃賭球輸球跳樓事件”。

這些新聞虛虛實實,或令人忍俊不禁,或讓人惱羞成怒。那麼如何通過“世界盃”事件去剖析“謠言”這個概念呢?

還是套用“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的萬能邏輯框架。奧爾波特和波茲曼認為謠言是一個“與當時事件相關聯的,為了使人相信,一般以口頭傳播方式在人們之間流傳,但是缺乏具體資料以證實其準確性”的闡述。

在今天,謠言的本質並沒有變化,但更多是以網絡傳播的方式在人群中迅速傳播開來。那麼,圍繞一個事件為何會有層出不窮的謠言呢?

套用5W框架,就是——

  • 傳播者角度看,這是部分媒體為了搭上“世界盃”這輛順風車而採取的吸睛手段。作為新聞事件的主體“世界盃”及其參賽各國,由於“天高皇帝遠”自然難以及時闢謠。才會致使謠言橫生;

  • 傳播內容

    上看,根據奧爾波特的流言流通量公式R=I*A*U,集合行為事件重大,與人民群眾關聯度高,人們的內心充滿恐懼,便會導致流言謠言滿天飛的現象。當然對於這場體壇盛事,媒體迎合的不是人們的“恐懼”心理,而是“狂歡”的狀態。在處於極度亢奮的心理狀態驅使下,人們無暇去探究新聞背後的真假;


制止謠言的傳播措施,我們習慣性從政府、媒體與受眾三個層次去回答。但鑑於世界盃並非社會熱點而是體育熱點,具有強烈的娛樂色彩,這更多需要依靠傳播媒介與受眾的自我把關

一方面加強互聯網道德倫理建設,鼓勵人們不造謠不傳謠,防止謠言的二次傳播;另一方面,加強社會公民的媒介素養和體育素養,文明觀賽,理性探討。

打卡計劃:邁向拿到錄取通知書的路,從熟記今天的名詞解釋開始~

你可以每天背完之後用文字,語音或者圖片的形式,發送在打卡下方,讓我們檢查你的背誦效果督促你進步。

掃一掃進入打卡頻道

一周热点|四个角度来看世界杯背后的新闻传播考点一周热点|四个角度来看世界杯背后的新闻传播考点

希希哥

我們的剛需班開始起航,瞭解詳情請戳圖片↓

一周热点|四个角度来看世界杯背后的新闻传播考点

30分鐘前

TIP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