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书《韬晦术》,看一遍,人生通达

千古奇书《韬晦术》,看一遍,人生通达

攻守进退之道

韬晦术被称为"攻守进退"的枕边书,

韬晦术也是所有谋略学中至具实用功效的一门学问,小用小成,大用大成。

杨慎《韬晦术》全文约两千余字,分为隐晦、处晦、养晦、谋晦、诈晦、避晦、心晦、用晦八个部分。

如若通读全文,读者朋友们应该可以感受到,杨慎的《韬晦术》是一部积极出世用事、建功立业、厚积薄发、择机而动的做人、做事、处世的金玉良言。

《韬晦术》上中卷见前作

避晦卷六

易曰:“趋吉避凶。”夫祸患之来,如洪水猛兽,走而避之则吉,逆而迎之则亡。是故兵法三十六,走为最上策。避非只走也,其道多焉。最善者莫过于晦也。扰敌、惑敌,使敌失觉,我无患焉。察敌之情,谋我之势,中敌所不欲,则彼无所措手亦。居上位者常疑下位者不忠,人之情不欲居人下也,遭上疑则危,释之之道谨忠而已。如若避无可避,则束身归命,轻则伤身,不可不深究其理也。古来避害者往往避世,苟能割舍嗜欲,方外亦别有乐天也。避之道在坚,避须避全,勿因小缓而喜,勿因小利而动,当执定深、远、坚三字。

避晦卷六

易经上说:“人应该常在吉利的地方,而避开凶险之地。”灾祸患难的到来,如同洪水猛兽一般凶猛,只有及时避开它才会安全。

君子不居危墙之下,否则,迎祸赶上是自寻死路了。

兵法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避祸并非只有躲避这一种方法,其实还有很多种,但最完善的方法没有超过“晦”的。

利用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干扰迷惑对方,使对方失去正确的判断能力,我也就没有后患了。

只有先察敌之情后,才能谋我“晦”之势,处处让对方看不清,敌人就无法向我动手了。

高高在上者常怀疑下属对自己的忠诚,因为人的寻常心理就是不甘居人之下,遭到上级的怀疑是极为危险的事,

解除上级疑祸的方法,也只有恭敬忠心不二而已。如果实在无退路可避,就干脆置之死地而后生,主动向上级认罪请命,态度诚恳或有一线生机。

用晦避祸的原理运用,如果不得要领,情形重的会丧失性命,情形轻的也会伤筋动骨元气大伤,所以避晦的道理,必须用心去深深思考!

自古以来躲避灾害的往往避开尘世,选择出家,如果能割舍断自己对色名利的欲望,佛道修行也倒是别有一番乐天。

避晦的要诀,在于坚持久远,避得全面,

不要因为表面的形势缓和就心喜不已,

也不要因为可获得小利益而心之妄动,

要认定避得深入、久远、坚定,这三条规律。

千古奇书《韬晦术》,看一遍,人生通达

心晦卷七

心生万物,万物唯心。时世方艰,心焉如晦。鼎革之余,天下荒残,如人患赢疾,不堪繁剧,以晦徐徐调养方可。至若天下扰攘,局促一隅,举事则力不足,自保则尚有余,以晦为心,静观时变,坐胜之道也。夫士莫不以出处为重,详审而后决。出难处易,以处之心居出之地,可变难为易。廊庙枢机,自古为四战之地,跻身难,存身尤难。惟不以富贵为心者,得长居焉。古人云:“我不忧富贵,而忧富贵逼我。”人非恶富贵也,惧富贵之不义也。兴利不如除弊,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无事。无事者近乎天道矣。

心晦卷七

心生万物,万(事)物的根源皆在于心中所想,然后才指令行动变化出来。

在时事艰危之时,心更应该进入“晦”的状态。

每次天下大乱之后,荒凉如同废墟,时局就像患有重病的人一样,既不能多事,也不能妄动,只能用“晦”的状态来慢慢调养。

至于在时局混乱之时,自己想要有一番作为,如若力量不足,但自保还绰绰有余,这时就要以“晦”为心念,静静观察时局的变化,这才是最为安稳的取胜之道。

大丈夫想成就一番事业,莫不是以出(内明)处(外用)为重,只有内心明了才能对外行事正确,心(知)易,行难,如果能知行合一,就可以化难为易了。

权力中心是执掌机密的显要位置,自古以来就是竞争者众,胜出者难,站得稳则更难。只有那些不把富贵看得很重的人,才能长久安稳。

古人说:“我并不忧虑得不到富贵,却担心为了富贵必须要违心做一些不仁不义之事。”

有智慧的人们不喜欢富贵吗?只是会怕为了富贵而有不仁不义之心。

(多少人为了名利,迷失了心性。)

兴利不如除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事又不如无事。能做到无事发生就接近于上天运行的规律了。

有多难?如《曹选》中的“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赤忠者无夸夸之言。”

千古奇书《韬晦术》,看一遍,人生通达

用晦卷八

制器画谋,资之为用也,苟无用,虽器精谋善何益也。沉晦已久,人不我识,虽知己者莫辩其本心。用晦在时,时如驹逝,稍纵即逝之矣。欲择时当察其几先,先机而动,先发制人,始可见晦之功。惟夫几不易察,幽微常忽,待其壮大可识,机已逝于九天,杳不可寻矣。是故用晦在乎择时,择时在乎识几,识几而待,择机而动,其惟智者乎?

用晦卷八

制作器物和谋划计策,都是为了当作有力工具使用的。

如果不能使用,即使器物再精良完美,计谋再完善又有何意义呢?

沉入“晦”的状态过久,就会变了模样,有可能会自己都不认得自己了,即便是知已好友也很难认清他的本来面目。

使用“晦术”重在把握时机,时机如同白驹过隙,稍纵即失。

选择时机应当认清事情的发展变化的迹象,先人一步,方能制于人,这样才能显示出“用晦”的功效。(否则时时落后一步,结果可想而知。)

可叹的是时机很难被察觉,通常时机出现在细微之处而被人忽视,等它逐渐发展大到容易识别的时候,机会早就跑远了。

所以用晦的关键在于选择时机,而选择时机的关键,在于认识事情发展的变化状态,认清这种状态后,择机而动,这难道不是只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做得到的吗?

千古奇书《韬晦术》,看一遍,人生通达

如《孙子兵法》所言: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孙子说:“真正会打仗之人,首先会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以等待可以打败敌人的机会,不可被战胜,在于你自个儿,能否战胜敌人,在于对方有没有给你可乘之机。”

所以说胜利是可以预见,但不可强求。

换句话说,人管得了自己,管不了别人,先管好自己,再观察别人,敌人如果无懈可击,我们是没办法取胜的,此时,等待时机的转变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千古奇书《韬晦术》,看一遍,人生通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