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不好,就是浪费自己的成绩,浪费自己三年的努力

截至今日,北京、四川、内蒙古、宁夏、甘肃、广西、安徽等地相继公布2018年高考成绩及录取分数线。接下来就是填报志愿的时候了,很多人不懂得填报志愿,最后浪费了自己辛辛苦苦考出来的分数,没有走进一所好的大学。

>>>充分利用“一分一段表”,划定靠谱的备选高校范围

高考志愿填不好,就是浪费自己的成绩,浪费自己三年的努力

当然,只知道本年度的排名还不够,接下来最重要的是去对照前两年所在省市的一分一段表,换算出往年同一排名所对应的高考分数。

知道这个分数有什么用处呢?

在其首页“快速检索”一栏,下设“估分选志愿”栏目,学生可以根据换算出的往年同一位次相应成绩,查询到那一年可供报考的学校,此外,记得在浮动区间里选择“+/-5分”,毕竟每年的分数线会有一些变化,接下来的页面你就可以看到,你的分数如果放在当时的话大致与哪些院校相适配了。

高考志愿填不好,就是浪费自己的成绩,浪费自己三年的努力

连续两三年都出现的学校,则算是对你而言比较靠谱的选择范围了。

这个步骤可以帮你从一开始就过滤掉一部分学校,更有效地确立自己的选择范围。当然,如果这个平台没能满足你的需求的话,你也可以根据自己换算出来的成绩去查找想去的一些高校当年的录取线。

>>>确定报考专业,进一步缩小选择范围

在划定学校的基础上,接下来这步可能又是考生纠结的一个地方了,那就是报考什么专业。想必你也听闻过很多专业的“血泪史”了,也可能晓得“只要专业选得好,年年期末像高考”这句坊间名句,其实,每个专业都没有那么可怕,有时只不过是因为学长学姐们对自己的专业爱得深沉罢了。

据《2018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通信工程、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为“2018年本科就业绿牌专业”,即需求增长型专业,失业量较小,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高,其中,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连续三年为

绿牌专业

确立了自己想要报考的专业之后,接下来又可以过滤掉一批学校了,可以先淘汰掉自己不想去的地区的学校,再看看剩下的学校里有没有自己喜欢的专业,进而淘汰掉没有喜欢的专业的学校。

如果想要上专业比较强的学校,还可以进一步查询教育部近年来公布的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来作为参考。

>>>志愿填报要谨慎,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

拿到成绩后,经过前两步,相信你也会对想要报考的学校和专业心有所属了,接下来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填报志愿。大家如果不想浪费自己的分数,就要仔细参考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预测各院校今年的录取分数线,总的填报原则是“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根据这个原则合理安排院校的梯度和排序。

高考志愿填不好,就是浪费自己的成绩,浪费自己三年的努力

吃货们可能会了解下学校的食堂菜谱;学霸们可能会关注学校的学术氛围如何、国际交流项目多不多;对生活品质要求高的朋友们或许还要再了解学校的住宿环境如何、宿舍能不能洗澡等;呃……还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考虑学校的男女比例问题。至于原因,你懂得……

这些细节上的问题对于有的同学来说还是蛮重要的,各位也可以适当参考下。

>>>拒绝“忽悠”,看清高考填报志愿的坑

“官方大数据”是否可信?

相比传统手翻指南、肉眼对比的“土法炼钢”,“互联网+”大数据为填报志愿提供了新路径。然而,市场上名目繁多的高考填报志愿指导,让人眼花缭乱。

考生家长陈娟(化名)发现,在手机应用里,提供填报志愿服务的APP种类繁多,其中大部分都声称相关服务基于“官方大数据”。

“填报志愿是个技术活,一般人很难作出最佳评估和选择。但就目前来看,APP上的信息非常分散,甚至还会有出入,到底哪个是真‘官方’,实在不好评判。”陈娟反复试验后总结。

在设定“河北”“理科”“670分”三个条件后,陈娟查询到的结果大相径庭,“比如有的APP推荐我们填报南京大学,但仔细核实后发现,南京大学近三年在河北省理科录取最低分都在670分以上,我们根本没条件填报。”

业内人士介绍,“互联网+”时代下,大数据与不少行业都“擦出火花”。填报高考志愿时,借助大数据的各类咨询服务,为广大考生和家长开启了更多的选择途径。

相较于传统的经验指导,利用大数据分析等科技设备“指导”,是一种新兴的产业现象和技术应用,也是因技术发展带动相关行业变革的必然趋势。但是受市场驱动,层出不穷的产品能否保障真实有效,值得引起重视。

省教育考试院相关工作人员分析,虽然相当一部分APP号称主要来源是教育部、省教育考试院、高校,但是统计口径、维度不一,导致最后分析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参考性会有偏差。这是因为不同公司获取数据的方式不一样,有的通过公开信息,有的则来路不明,其中可能会出现数据串行、识别偏差、处理出错等致命伤。

专家提醒,如果考生及家长选择技术类工具,其中有个小技巧,就是先抽查几个APP上的数据,与权威部门的志愿填报指南或者汇编进行对比,如果一致再使用,避免数据偏差造成判断或选择失误。

河北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耿宗科表示,目前大数据填报志愿服务很受欢迎,但建议考生和家长不要过度依赖,主要原因是其权威性没有太多保障。另外,填报志愿关乎考生未来职业走向和人生规划,需要的信息不只是高考分数,还涉及兴趣爱好等许多个性化因素,这些都是大数据无从知晓的。

“天价咨询费”靠不靠谱?

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在上千所大学、数千个专业中,选报一个适合的志愿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面对招生计划时,光看学校以及专业的名字就已经眼花缭乱,逐个了解分析各个学校和各个专业情况更是难上加难。“分数考得好”不如“志愿报得好”,以此为卖点的填报志愿机构在市场中扎堆出现。

面对专家,家长说出了心中纠结,不知道该选择什么专业。专家从容地拿出一份问卷,让考生15分钟内完成心理测评。“我们将根据心理测评,为考生推荐最适合的专业。”

最终推荐的专业为:语言、经济、法律。当考生提出自己对历史感兴趣时,对面专家大手一挥,“这个专业不好就业。”

1个小时的咨询,这对父子没有得到太多有效信息。专家承诺,分数公布后咨询将更有针对性。

这对父子的咨询费是5999元,包括2个小时的咨询与指导,其中出分前1小时,出分后1小时。

“去年找专家报志愿,花了几千块钱,发现跟自己对着书研究圈定的学校一模一样。”一位高考“过来人”表示,家长和考生还是要做好功课,摆正心态,理智判断。

报志愿最高境界是“一分不浪费”?

“上大学是三分考、七分报,一分都不能浪费。”听着所谓专家的讲解,唐山市民吴先生认准成功的志愿填报是压线录取,“孩子高考报志愿,就得按这个标准来。”

业内人士介绍,在高考志愿填报上,考生和家长呈现“锱铢必较,分分必争”的趋势。

“很多家长和考生有一种理念——我好不容易考了这么多分,怎么可以浪费,一定要尽分数报考,而忽视了自己的成才目标和人生理想。”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其实“踩线”进高校可能会降低考生选择到心仪专业的可能性,因为一部分高校是按照考生的高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满足考生专业志愿。

这位负责人介绍,我省采用了多年平行志愿的填报方式,目的就是让考生的分数不至于“吃大亏”。在这种背景下,志愿填报技巧的空间越来越小,为了把分数“吃干榨净”选择的“最佳志愿”,可能很难符合考生的个性需求。

耿宗科认为,大学无论学科设置、目标培养还是学习内容都是多元化的,有机会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才能更好地实现成才目标和人生理想。

究竟该如何填报志愿?专家认为,一方面要结合考分、兴趣爱好,充分考虑到考生的发展规划,科学、理性地选择院校和专业;另一方面也要长远看待就业前景,为考生科学谋划未来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