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野蠻生長到精美絕倫,康熙青花到底經歷了什麼

從野蠻生長到精美絕倫,康熙青花到底經歷了什麼

中國青花史上有兩座高峰,一個是永宣,另一個就是康熙。

常有人把康熙青花比喻成一部正史,而我倒覺得把它看作一篇蕩氣迴腸的小說,來得更過癮些。細咂情節,不乏跌宕起伏的一幕幕,有鋪墊、有高潮、有尾聲。

如果我們按時間軸把康熙青花史縱向抻開來,挑出每個時期的代表性作品,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而這其中隨便哪個器物,背後都有可以說上一整天也說不到完的故事。

從野蠻生長到精美絕倫,康熙青花到底經歷了什麼

康熙初登基,清政權尚未完全穩固,滿漢仍處在互相看不順眼的階段。其實,這事順治帝在位時就沒擺平,一道“剃髮易服”政令更是嚴重傷害了民族感情。於是,康熙帝即位初期,有挺長時間沒騰出手來顧及燒瓷器這檔子事。

所以,我們看到康熙早期的青花器,畫風、紋飾都比較接近晚明和順治風格。尤其是畫工,雖然明末時已經出現了分水,但大部分窯口還停留在勾線填色的單一畫法,加上青花料品質一般,也直接影響了整體髮色,這導致當時官窯器氣韻明顯不足。

紋飾題材上依然有所延續而創新不足,南北窯口差異挺大,也沒有什麼規矩可言,大體上還是屬於信馬由韁的自由成長。這也從側面證明了和滿族人要適應漢文化不同,偏安一隅的景德鎮工匠不會有這個過程,燒窯的松柴依舊燃燒著,也算是一種誤打誤撞的傳承保護吧。

從野蠻生長到精美絕倫,康熙青花到底經歷了什麼

很快,隨著戰亂平定社會維穩,朝廷對景德鎮官民兩窯的管理逐漸到位,青花瓷也迎來了一次質的飛躍,像積蓄了很久的能量找到了突破口瞬間迸發,隨即跨入了最輝煌的時期,也是我們最熟悉和常提到的“康熙青花”中期。

此時的青花器物題材越來越廣泛,畫工趨於精湛,精品一波接一波出現。最不可思議的是,好多貌似在當時環境下,難以理解的紋飾都變得容易理解了。

比如山水紋飾,這種最具文人情調的畫片,竟被滿漢兩個不同審美和理念的民族寬容並一同接受了,成為最流行的畫片之一和康熙青花中的經典。這主要得益於景德鎮的畫師在山水畫中借鑑了西洋透視理念,再結合原有中國傳統國畫披麻皴、斧劈皴等技法,遠山近水層次感極強,其實等同於以瓷器為紙,完成了一幅水墨畫,精美異常。

另外,當時還有許多紋飾陸續從廟堂走入民間,百姓家中最常用的一隻茶杯、一隻飯碗上也看到許久不見的畫片。這主要歸功於朝廷對民窯發展的推動,以及官搭民燒的影響。

從野蠻生長到精美絕倫,康熙青花到底經歷了什麼

值得一提的是,藍地滿梅紋和菊紋。雖然不是出身官窯,但也可稱得上是康熙民窯中的代表作。這種全分水的藍地紋飾幽靜雅緻,看慣了傳統的白底藍花,確實相當討巧,讓人眼前一亮,所以此類器物在康熙時期景德鎮民窯出產了相當的數量。

如今比較流行的畫法是在康熙畫法上的改良版,很少見以勾線仿冰裂效果,而是靠全分水一筆一筆過渡,雖然有人說這種畫法不合規矩,但並不妨礙玩家追捧,可以說風韻猶在。

從野蠻生長到精美絕倫,康熙青花到底經歷了什麼

還有一個讓康熙青花“獨步本朝”的重要原因,便是對珠明料的使用。這種產自雲南的青花色料提練精純,由於水沉法改進為煅燒法,呈色出現深入胎骨的青翠鮮藍,不浮躁也不火氣。

學者們也認為,我們通常稱作“翠毛藍”、“康熙五彩”、“墨分五色”,講的就是對珠明料的運用了。如今,覺山隱窯沿用了這種納入非遺的“珠明料”作為青花料,因此作品也更接近古器的髮色效果。

而到了康熙後期,基本是中期的延續,只不過圖案更趨向局部發展,直觀感受是更疏朗了。還以山水人物紋飾為例,無論景觀還是人物都有一定程度的縮小。而這也正是雍正青花的特點,這部分暫不過多筆墨深入。

從野蠻生長到精美絕倫,康熙青花到底經歷了什麼

康熙一朝六十一載,值得玩味的青花精品數不勝數。而覺山隱窯也特別偏愛康熙題材,人物、動物、山水等等,燒製了相當數量,算是我們主打系列之一,真要一件件擺起來,一個架子怕是不夠。而且後續新品很快會與各位見面,喜歡的玩家一定要持續關注我們,別錯過了。

另外,覺山隱窯一直特別希望各位能給我們多提寶貴意見和建議。這次講到康熙青花,無論您早已中意的題材,還是偶然發現一款漂亮的器物,一定記得要告訴我們或者把圖片發過來,大家一起深入交流,說不定將來就燒出來了呢。

從野蠻生長到精美絕倫,康熙青花到底經歷了什麼

從野蠻生長到精美絕倫,康熙青花到底經歷了什麼

從野蠻生長到精美絕倫,康熙青花到底經歷了什麼

從野蠻生長到精美絕倫,康熙青花到底經歷了什麼

從野蠻生長到精美絕倫,康熙青花到底經歷了什麼

從野蠻生長到精美絕倫,康熙青花到底經歷了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