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匪用箭射太守,太守:诸位要的是财物,我一文不名射我有什么用

三国时代,州、郡级的行政首长,数以百计,但若论治理、行政能力,当首推杜畿(163~224年)。 三国时,缺粮是天下普遍的严重问题,但河东不但粮食充足,还有余力支援东征西讨的曹操大军;非但如此,当战事结束时,河东还有二十余万斛的存粮,杜畿办事之能与河东之富,由此可见。在杜畿的治理下,社会安定,人民丰足,崇学乐教,堪称天下第一太守。

劫匪用箭射太守,太守:诸位要的是财物,我一文不名射我有什么用

杜畿,字伯侯,司州京兆尹人。少年时,就好学有大志,而且以孝著称乡里。杜畿从小就是孤儿,由继母抚养,继母对他很不好,但杜畿还是很孝顺。杜家后来迁到荆州避难,九年后,继母去世,杜畿带着亡母灵柩北归,路上碰到劫匪,大家都吓得四散奔逃,只有杜畿不动,劫匪很生气,用箭射他。杜畿很客气地对劫匪说:

“诸位要的是财物,但我一文不名,射我又有什么用呢?”劫匪一方面佩服杜畿的勇气,一方面觉得话讲得有道理,便放过了他。杜畿从荆州回到京兆后,任职郡功营,并代理郑县令,县里囚禁了数百人,悬而不决;杜畿亲自审理断案,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然未必件件妥当,但声名也从此在郡里传了开来。

劫匪用箭射太守,太守:诸位要的是财物,我一文不名射我有什么用

但由于天下大乱,杜畿弃官到了许昌,面见侍中耿纪,两人畅谈整夜。尚书令苟或正好住在耿纪隔壁,听到杜畿的议论,颇为惊奇,便派人责备耿纪: “知道有国土,而不向国家推荐,你这个官,是怎么当的?”随后,即找杜畿来谈,双方一见如故;经过苟或向曹操推荐,杜畿开始在曹营内任职。

曹操在官渡击败袁绍后,不久,袁绍外甥高干在并州降而复叛,举兵反曹。当时,临近并州的河东郡太守王邑被朝廷征召,河东人卫固和范先表面上请留王邑回任,骨子里却与高干勾结。曹操担心一旦河东有失,高干将更难制。为了稳住河东,曹操要苟彧推荐一个如萧何、寇恂般的人才,以镇守河东。苟彧立刻毫不思索地对曹操说:

“杜畿足以当大难,智能应变,不妨试用。”

曹操一听,立刻追拜时任西平太守的杜畿为河东太守,并即日启程赴任。苟彧这一荐,让杜畿有机会显现他那过人的胆识与临机应变的能耐;不但排除万难,入守河东;并让河东成为当时的天下第一郡,从而使他成为天下第一太守。

劫匪用箭射太守,太守:诸位要的是财物,我一文不名射我有什么用

杜畿在河东十六年,采取宽大无为的政策;每当人民兴讼时,杜畿总让他们回去好好考虑,若认为官司非打不可再来。时间久了,百姓们都很感动地说: “有这样的父母官,干吗还不听从教诲呢?”

从此以后,河东一带不再有争论、诉讼,社会开始安定,人人安居乐业,经济愈来愈丰实。杜畿认为“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修戎讲武,又开学宫,亲自执经教授;几年下来,河东儒者大增,全郡大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