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长平之战后秦国使出的昏招,终使自己一夜回到解放前

长平之战以后,秦国虽然消灭了赵国40余万军队,一举剪除这个最强大的对手,然而自身也损失了20余万,国力巨降。此后又昏招频出致使长平之战的战果无存,一夜回到解放前,秦国暂时无力再攻取六国。

盘点长平之战后秦国使出的昏招,终使自己一夜回到解放前

接到撤军命令的白起有些悲愤

下面主编为各位盘点一下长平之战后的秦国昏招。

1.君臣离心,将相失和,错过灭赵大好时机。

长平之战后,赵国举国惊恐,不知所措,秦国本该在这个时候乘胜追击,一举拿下赵国。然而秦相范雎担心白起立下灭国大功,地位会超过自己,劝说秦王“秦国在此战中获得的利益已经足够了,坑杀赵卒二十余万激发了赵国君民同心抗秦的决心,灭赵势必损耗巨大,秦军已经疲惫,六国又有合众之势,不如就此打住以待良机”,秦王听信范雎之言撤回秦军,秦国就此错过灭赵的大好时机。

2、再次攻赵,一意孤行,损兵折将

秦军从赵国撤回之后,白起当初的劝诫在秦王耳边轰轰作响:“天下惶惶,赵国震恐,征伐成军尚且不及,何有阵战之力?列国空言抚慰,却无一国出兵力挺,谈何合众攻秦”,他越想越后悔应该当初不应该听信范雎之言错过灭赵良机。白起是战无不胜的战神,他对战场大势的洞察力从来没有过失误。

离白起从赵国撤军大半年后,秦昭襄王决定再次起兵灭赵。

然而此时天下局势已经变了。赵国经过大半年的喘息已经从恐惧中恢复过来,君臣同心,军民合力联防备秦国。更重要的是六国在长平大战中感受到了秦军的残暴,对秦国生出了恐惧,他们纷纷派出使者慰问赵国,反倒是无一人赴秦祝贺,合众之意在六国庙堂声势鼎沸。

反观秦国,长平之战伤亡二十余万,国内能出战之军只剩二十余万,国有财货也是消耗殆尽。

秦昭襄王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范雎,范雎心里虽然觉得冒险性极大却不敢直谏,把球踢给了白起,建议秦昭襄王听听白起的建议。秦昭襄王的宏伟规划在白起那里被泼了冷水,白起历数不能此时攻赵的种种缘由。本是良言,秦昭襄王却觉得白起记着长平之战的仇,一怒之下拂袖而去。

秦昭襄王一意孤行,派出王龁领二十六万大军再度包围邯郸城。

这一次山东六国集体出动了。魏国信陵君和楚国春申君各率领二十万兵马,合力从河内入赵猛攻秦军后背。邯郸赵军在名将乐乘、李牧的统领下乘势杀出,秦军溃败,等到退回到上党竟已损失了十余万兵马。消息传回秦国,秦王震惊,六国竟敢合力攻秦这是他万万没想到的,长平之战的胜利让他对秦军的势力过分自信。秦王再次派出范雎推荐的郑安平领蓝田大营最后的两万秦军接应王龁。这个郑安平没有什么才干,因为对范雎有恩才被破格提升为将军,此次领军出征走到半路就被联军围困,郑安平投降,两万秦军不愿投降全部战死。秦国被迫放弃函谷关外全部领土,全军固守函谷关,秦国的领土一下子回到了十年之前。

盘点长平之战后秦国使出的昏招,终使自己一夜回到解放前

天下名关函谷关

3、赐死名将,举国悲恸,士气萎靡

联军攻占河内后,丞相范雎亲赴白起处劝说白起领兵与六国决战,白起建议秦军退守函谷关,分化六国联军,静待时机。秦王听了范雎的回报,大怒,认为白起不听君王诏,国难当头却仍记恨长平撤军之恨,下诏免去白起一切职位和官爵,贬为军卒,流徙阴密。

听说自己的统帅蒙冤受难,秦军千夫长以上的将领共同在一份要求赦免白起的上书上签名,相当于几乎所有的秦军都在为白起求情。这可不得了,国家的命运系于秦军,秦军把自己的命运系于白起一身,这就相当于国家的命运掌握在白起手上,那么赢冀这个君王算什么?秦军的上书更坚定了秦王赐死白起的决心。

秦国奉若战神的白起死了,举国悲恸,关中老秦人纷纷前往白起故乡凭吊。国中也派出十三位士族元老为秦王特使,以“王侯礼仪”为白起送葬。

盘点长平之战后秦国使出的昏招,终使自己一夜回到解放前

白起死后,秦王甚为思念

白起的死严重影响了在外作战的秦军。在白起的带领下,秦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令列国惊恐,几乎所有的士卒都认为只要白起在他们就可以打胜战。然而这位上将军死了,秦军也接连败北,他们对秦国和秦军的未来产生了从未有过的怀疑,士气日渐低迷。

果然秦军在函谷关外的壁垒接连丢失,秦军被迫退守函谷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