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

致青春

辽宁共青团

五四青年节

致青春

青听

(请在wifi环境下收听)

99年前,五四运动爆发,有一群青年为理想而反抗命运。至今,其光芒仍烛照神州,激励青年。“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五四精神萌动了青春,窒息了腐朽,跟新时代的敌人不断进行着抗争,给我们带来前进的动力!

致青春

习近平总书记说:

“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发人深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个中国人、每个中国青年的责任。每个人都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

处于价值观形成阶段的青年,决定着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命运,就更应该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下功夫,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和内在的信念理念。

致青春

新青年代表

致青春

方文墨从少年时起,就怀着从父辈传承下来的航空报国情怀,有着这样目标的方文墨励志发奋图强,27岁时就获得了三项国家发明专利,29岁成为了中航工业最年轻的首席技能专家,其加工零件的精度达到了千分之三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二十五分之一,被命名为——“文墨精度”。同时也成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技术能手、辽宁省和沈阳市特等劳动模范等20多项殊荣。

在徒弟眼中,他是钳工界奇才,在妻子眼中,他是个浪漫的胖子。他就是中航工业首席技能专家方文墨。在去年9.3阅兵的装备中,飞过天安门的5架歼-15,有不少核心零件,是方文墨和他的班组做出来的。在工业化时代,尽管很多零件都可以自动化生产,但有的战机零件因为数量少、加工精度高、难度大,还是需要手工打磨。

蒙着眼睛 也能打磨出极限精度

不靠眼睛,纯粹凭手感,能不能加工出一样完美的产品呢?当方文墨在一米高的操作台前站定,一边的三个徒弟都屏住了呼吸,看他加工这块原材料。

方文墨加工之前,测量表的指针在一格到两格之间晃动,表明这个工件表面的最高点和最低点,高度差别在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毫米;方文墨蒙上眼睛加工以后,量表的指针只有极细微的晃动,工件的精度达到了千分之三。

在徒弟们的眼中,师傅方文墨简直就是一个奇才,25岁成为高级技师,拿到钳工的最高职业资格;26岁参加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夺得钳工冠军。29岁,他成为了中航工业最年轻的首席技能专家。

教科书上,人的手工锉削精度极限是千分之十毫米。而方文墨加工的精度达到了千分之三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二十五分之一,这是数控机床都很难达到的精度。中航工业将这一精度命名为——“文墨精度”。

三代航空人 一样报国情

方文墨出生在一个航空世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都是沈飞的职工。从年少时起,父辈传承的航空报国情怀,在方文墨心里深深扎下了根。而厂区里,试飞的战斗机一次次呼啸着划破长空,那鹰击长空的豪情,更是让方文墨萌发了亲手制造战斗机的念头。

方文墨身高1.88米,体重200斤,这样的身材,是钳工中的另类,身高比一米的工作台高了将近一倍,不少老师傅都觉得这样的身体条件,根本不可能成为出色的钳工。方文墨就不信这个邪,他把家里的阳台改造成了练功房。下班一回家,他就钻进阳台,苦练技术。

长年累月的苦练,让今年只有31岁的方文墨,背已经有些驼了。正常情况下,钳工一年会换10多把锉刀,方文墨一年却换了200多把,有几次居然生生把锉刀给练断了。每天连续四、五个小时的训练,锉刀持续发出的刺耳声音,甚至让方文墨出现生理性呕吐。就这样坚持着,方文墨终于凭着自己的努力,走进了沈飞军品厂的车间,还拥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班组。

精雕细琢 打磨“飞鲨”

方文墨不仅能把钳工的活干得很漂亮,对图纸的设计和工艺流程,他也很精通。钳工的活看似简单,但就像一个下棋高手,文墨在下第一步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十步以后怎么走。下刀以后,他就不会让任何工件报废。

歼-15战机的标准件中,有近70%是方文墨所在的工厂生产。文墨班组经常遇到加工精度高、外形复杂的活。一次,安装电缆的铜接头在加工时遇到了麻烦,加工时需要在接头上打一个1.4毫米的小孔,产生的铜屑不能有丝毫留在零件里,否则就会引起飞机的电路短路。面对困难,方文墨主动请缨,接过了这个艰巨的攻坚任务。他反复琢磨,凭借深厚的技术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很快解决了这一工艺难题。

方文墨的工具台上,摆放着他发明的各式各样独创的工具。一个造型像海陆巡航坦克的小家伙,叫精度测量仪,灵活的小型机械臂使得测量更为简便,精度也大幅提高。这个发明不仅获得了国家专利,而且在沈飞广泛推广使用。

有浪漫故事的胖子

方文墨班组一共有12个人,大部分是80后、90后。文墨跟他们年龄相仿,工作之余,年轻人聚在一起,总喜欢开方文墨的玩笑。

方文墨的妻子隋艳新一直珍藏着一张照片,29朵玫瑰和6朵百合,她每次回味起来都觉得特别温暖。隋艳新说:“他约我去体育场遛弯,遛着遛着他突然停下来了,然后变出了一束玫瑰花,我当时脑袋一片空白,那是我平生第一次接受别人的鲜花,就感动得流泪了。”

一手托着国家财产

一手托着战友生命

方文墨的父亲在沈飞工作了30年,也是厂里多年的劳模。他常跟方文墨说,咱们的工作是“一手托着国家财产,一手托着战友生命”,这不仅是一份荣耀,更是一种责任。

如今,方文墨的待遇已经大幅提高,中航工业每月还给他五千元的专家补贴。遗憾的是,在文墨事业越来越顺时,父亲不幸患上了胰腺癌。弥留之际他给方文墨留下了这样的话,“我选择的这条道是对的。我也是在守卫着祖国的一寸边疆!”这话,富有深意,深深激励着方文墨怀揣航空梦勇敢前去........

致青春
致青春

王尚典原是中国石油锦西石化机械厂金工车间一名普通的车工。作为一名80后,他凭着对技术的执着和对企业的满腔热忱,忘我敬业,勤奋工作,迅速成为企业技术骨干,同时也成为我省和中国石油系统首个全国车工状元。

2012年8月6日,第四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车工组决赛的所有项目已经全部进行完了,紧张的气氛却丝毫未减。

下午四点钟,表彰大会开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锦西石化公司机械厂车工王尚典以81.2分的高分获得车工组个人第一名,荣获金牌,成为辽宁省,也是中石油有史以来首个“全国车工状元”。之后他又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初出茅庐,他悟性高、肯吃苦

———连续三年获得“车工状元”

1996年,年仅16岁的王尚典初中毕业,考入锦西炼油化工总厂技工学校机械加工专业,主修车工。锦西炼油化工总厂是如今锦西石化公司的前身,当时是辽宁省葫芦岛市最好的企业。 到那里工作,是王尚典一直以来的梦想。

然而,刚入校,王尚典和他的同学便被告知,他们这届技校生不会像以往技校生一样被全部分配入厂,而是择优录用。这让王尚典时刻有一种紧迫感,为了能比别人多练一些,他时常放弃中午吃饭休息的时间,啃个面包,继续练习。

在所有基本功中,加工螺纹属于难度较高的一类。这是因为螺纹的种类较多,不同类型的螺纹分别对应不同的加工工艺,并且, 在加工螺纹的时候,不仅要注意螺纹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还要掌握刀具的刃磨。为了练好这项基本功,王尚典练完了学校提供的毛坯料,就捡废料来练。一次,捡到一块直径30毫米的废料,他先车出一个直径30毫米的螺纹,再车出一个直径27毫米的,再车出一个24毫米的、22毫米的、20毫米的……直到把这块废料完全用尽。

技校学习的最后一年,王尚典进入锦西石化公司机械厂金工车间实习,成为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瑞卓的徒弟。

意外断指,他不服输、不言弃

——— 一切从头再来

正当王尚典经历着年少成名的喜悦时,厄运却突然降临。

2005年6月25日,星期六,晴。对于王尚典来说,这却是他人生中最阴暗的一天。

这天,王尚典在执行加工任务中出现意外事故,右手被缠绕在工件上,右手大拇指被拽断了。由于肌腱和神经都破坏得非常严重,断指接不活了,只能将一段脚趾移植到手上做再造手术。这对于靠手吃饭的王尚典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我不能倒!我一定要重树信心站起来!”一个声音在心中反反复复地告诉自己。

他强迫自己做抓握练习,每天成百上千次地练,两个月后,他终于摸索到了让拇指动起来的感觉。紧接着,他开始试着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右手,苦练手指的灵活性,用筷子夹花生豆、写字、穿针引线、系纽扣……渐渐地,抓、握、捏、拿这些动作他用右手都能够完成了。

重新站起,他更执著、更较真

———努力做到更好

刚回到单位时,王尚典干活比别人慢很多。 要强的他不允许自己比别人干得少,怎么办? 只能早来一会儿,晚走一会儿。

为了让加工出来的工件不被挑出一点儿毛病,工作前,他比别人准备得更充分,反复修改加工工艺,并在心里一遍遍演练加工流程;工作中,他比别人更认真,方方面面需要注意的事项都尽可能考虑周全;工作后,他比别人总结得更深刻,反思哪里还做得不够完美,还有没有提升的空间。

那段时间,他主动学习并熟练掌握了五米立车的操作技能。除了车工,其他相关工种的工艺和设备他也都尽可能多地了解。

如今,除了尽力解决检修和抢修任务外,王尚典也带起了徒弟。每天,他除了教他们一些车工基本技能,还给他们布置课后作业———按照图纸编制加工工艺。王尚典希望,他们能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就像当初师傅要求自己那样。

青年代表们的生活写真!

致青春致青春
致青春致青春
致青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