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油服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1、油田技术服务行业存在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

(1) 周期性

油田技术服务行业与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发展呈现高度正相关关系,而石油天然气行业本身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大,是一个周期性很强的行业。一般情况下,油气价格的上升,油气田开发企业会提高油气勘探开发和生产活动的水平,对油田设备与技术服务的需求因而增加;相反,油气价格下跌,一般会导致对本行业需求降低。

全球油服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全球及中国油服行业竞争态势分析及投资前景可行性研究报告》

与此同时,自 1998 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较快,加大对原油需求量。即使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能源消费仍保持着每年两位数的增长率。为保证我国石油战略安全和满足人民不断增加的能源需求,三大石油公司持续不断增加海内外所属油田的勘探开发投资,以保证石油的稳产,极大促进了我国油气田服务行业的发展。

(2) 区域性

全球及全国范围内,油田技术服务的市场区域性特征均较为明显,重点集中于油气勘探和开采的聚集区。全球范围内主要集中于北美、东亚及中东、拉美的重点产油国。中国境内则重点分布于东北、西北两大市场。

而北美及欧洲市场已发展成为成熟及高度发达的市场,高端油田服务的使用最为广泛。相比之下,中国及前苏联国家的油田服务行业仍为较早期发展阶段,主要集中于传统、低成本及技术先进性较低的产品及服务。我国油田服务行业的现状有利于国内小型非国有油田服务公司开拓市场,以具竞争力的成本填补技术及供应缺口。

(3) 季节性

由于油服行业企业的国内客户主要是三大石油公司及其附属企业,这些公司一般在上一年末制定采购计划,由决策部门确定投资计划后,在第二年一季度开始招标准备工作。因此,国内装备订货合同一般是在每年的二、三季度签订,大部分的合同执行期在 3~6 个月之间,设备交付给客户后才确认收入,收入确认多集中在下半年。这种收入确认方式,导致本行业企业上半年的收入和利润与下半年相比处于偏低水平,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波动特点。

2、 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

从相关指标判断,油服行业正处于成长期,且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技术领先、综合服务及垄断性油服公司将引领未来市场发展。根据国内外油服公司的发展历程和趋势综合分析,技术领先的公司将凭借技术优势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综合性公司将凭借综合服务打造产业链优势,垄断性油服公司将凭借国家石油赋予的垄断地位畅行无阻。

油气服务公司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油田服务和设备提供商,这些公司为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采提供各种所需的设备产品,以及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了地球科学、测井、录井、固井、环保技术等服务以及钻头、钻井液、管道、仪器仪表等产品;另一类是钻井承包商,这些公司专门提供陆地、海上石油钻井承包服务。

油气行业由于资源、技术、资本的高壁垒,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呈现寡头竞争的格局,因此油服公司非常依赖于大型油气公司。中国主要的油气开采公司是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三大石油集团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油田及矿区下属优势技术服务企业基本完成改制,并形成了油田技术服务项目公开招标和议标为主、战略联盟联合投标及指派为辅的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运行体系,为油田技术服务行业的良性竞争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在新开发的油田区域,新型技术服务项目都采取了市场化招标方式,这无疑对油田技术服务行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3 、 行业竞争格局

(1)国际竞争格局

国际油气服务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竞争较为充分。国际油田服务市场大致可分为三类市场:北美与欧洲市场、前苏联国家和地区、新兴市场地区(如拉

美、非洲、中亚及中东)。北美及欧洲市场相较于中国和前苏联国家已发展成为成熟及高度发达的市场。其他拥有丰富资源的新兴市场地区(如拉美、非洲、中亚及中东)则主要依赖油田服务及设备的输入。

巨大的油服市场使得国外油气田设备与技术服务业各类规模企业并存,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其中斯伦贝谢、哈利伯顿、贝克休斯是三家跨国经营的国际知名油气田服务公司。

(2)国内竞争格局

我国目前已逐步将油田技术服务、设备制造及维修从石油开发业务中剥离,经过长期的专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逐步形成了三种类型的竞争者:

A/由传统油气田下属的服务业改制形成的企业。这类企业在原有区域市场方面具有客户优势,但在服务的效率和效果上面相对非国有油服企业较弱,面对差异化需求,其竞争力明显不足;

B/通过贸易发展起来的企业。其主要依靠产品价格差异获取利润,但在技术储备和设备设计方面没有核心竞争力;

C/通过技术创新形成的企业。这类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随着油气田勘探、开采面临越来越多难题的出现,越来越具有竞争力。

纵观我国整个油田服务行业,国有企业占据 85%的份额,剩下的部分被民营企业以及外企所瓜分,分别占总份额的 10%和 5%。我国油田服务行业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化运作,行业区域性和系统性(不同石油集团系统内企业业务相互渗透率低)壁垒较高。同时油田服务行业的高门槛以及相对较难获得的三大石油集团内部系统入网资质,前期阻碍了一部分优质民营企业的进入,但作为国内油田服务市场的补充力量,随着市场的逐步开放及自身综合竞争能力的增加,市场份额会慢慢被其吞食。

全球油服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