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克格勃情结:坦然面对,且将其当作最大荣耀

普京的克格勃情结:坦然面对,且将其当作最大荣耀

克格勃时期的普京(图左)

普京在克格勃系统前前后后总共干了十六年的职业“特工”,后被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看中并选定为“接班人”登上总统宝座。普京执政后,“克格勃情结”表现得尤其明显,其治国方略和执政风格都受此影响。普京也毫不讳言:“始终以克格勃经历为荣”。

长时间的“克格勃”经历,使普京心中充满爱国的热情,也养成坚忍不拔、敢于冒险、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以及遵纪守法、老练稳重、善于幕后操作的工作作风。1998年7月,普京在出任俄联邦安全局局长后,曾调阅自己的档案,结果发现,当年上级对他的唯一消极评价是:“缺乏恐惧感”。而这正是“克格勃”系统经过长期观察包括秘密观察后对普京作出的结论。

当选俄罗斯总统后,普京于2001年6月18日在克里姆林宫接受了美国媒体的联合采访,期间他谈到自己曾是前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的官员。对于这段历史,普京感到非常自豪,他说正是这个背景使他能够同令人尊敬的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以及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处于同一水平。

普京还拿基辛格做例子说:“有一次我告诉基辛格我曾经在哪儿工作过,他考虑了一会儿后对我说,所有正派的人都是从情报部门起家的,就像他一样。”

普京还说:“老布什当初也并不是一个在洗衣店上班的小工,他在中央情报局工作。”

谈到自己的克格勃背景,普京说这段经历对他治理俄罗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他说:“最重要的是,它教会我如何同别人进行交流,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此外,他还掌握了如何处理大量信息并分出轻重缓急的本领。普京强调:“在情报部门工作,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拥有了一颗爱国心,我热爱我的国家。”

普京的“克格勃情结”,还体现在他就任总统后大力恢复“克格勃”的正面形象。

苏联解体前后,“克格勃”系统遭到前所未有的攻击与非议,因而声名狼藉。一方面,“民主派”蓄意攻击“克格勃”过去的恶劣行为,使“克格勃”在人们心目中成为“恐怖”的象征。为打击和削弱“克格勃”,叶利钦总统曾采取行政命令手段,压缩“克格勃”的机构和编制,把“克格勃”肢解分割为联邦安全局、对外情报局、联邦边防局、联邦保卫局、联邦政府通讯署等5个互不隶属的部门。原来“克格勃”引以为荣的那些塑像和纪念碑,也被纷纷拆除和销毁。另一方面,机构的调整和改革又导致许多职业特工流离失所,生活坎坷,不少人沦落为企业团体的门卫或有钱人的保镖,个别人还利用社会混乱局面出卖情报,甚至从事坑蒙拐骗的勾当。因此,当时民众对“克格勃”的印象很坏,许多人甚至把那些干坏事的特工与黑社会相提并论。

2003年3月,普京大力加强俄联邦安全局的机构设置,使之成为仅次于国防部的强力部门,成为当年克格勃的缩版。2005年,普京下令斥资数百万英镑,拍摄俄版“007”,颂扬那些“智勇双全、充满男性魅力”的俄特工,为“克格勃”形象彻底“平反”。

经过普京的努力,现在,俄罗斯民众心目中的“克格勃”形象已经大为改善,成为无所不能的“英雄”的象征,而特工们也再次昂起了头。

除了为克格勃恢复名誉外,普京还重用了一批有克格勃背景的人,这使得普京时代的俄罗斯政坛出现了一批新克格勃权贵。2001年3月政府改组,普京一口气更换了四大强力部门的负责人,让同乡、同学和克格勃同事伊万诺夫出任国防部长,让“团结党”议员团领导人格雷兹洛夫出任内务部长,分别控制了军队、警察和内务部队。同时,当时刚建立不久的七大联邦区的总统全权代表,也大都出身于克格勃,是普京的密友和亲信。据俄罗斯社会学家统计,在普京第一个总统任期结束时,身居要职的官员中有“克格勃”履历的已达50%。而正是这些来自原克格勃系统和其他强力部门的干部,在帮助普京实行“铁腕治国”方面起了重大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