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淨不二,唸佛念心

禪淨不二,唸佛念心

作者,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元音老人參學。遵元音老人囑咐,2000年後,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若人發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有緣行者,莫失良機。

禪宗雲,心外無佛,佛外無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淨宗雲,心即淨土,淨土即心,即心即土,心土不二。禪宗淨宗,皆是佛宗,歸宗之義,豈有二哉?世人不知,或執淨宗高於禪宗,或執禪宗高於淨宗,豈不知,禪宗即是淨宗,淨宗即是禪宗,禪宗淨宗,皆是佛宗。佛宗者,自心宗也,自性宗也。一大藏教,浩如煙海,無量法門,橫說豎說,悉皆指示自性,悉皆指示自心。普愚禪師開示淨宗大義雲:

阿彌陀佛,梵語,此雲無量壽。佛者,亦梵語,此雲覺,是人人個個之本性。有大靈覺,本無生死,亙古亙今而靈明淨妙,安樂自在,此豈不是無量壽佛也?故云,明此心之謂佛,說此心之謂教。

佛說一大藏教,指示人人自覺性之方便也。方便雖多,以要言之,則唯心淨土,自性彌陀,心淨即佛土淨,性現則佛性現,正謂此耳。

阿彌陀佛淨妙法身,遍在一切眾生心地,故云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亦云心即佛,佛即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

若相公真實唸佛,但直下念自性彌陀,十二時中,四威儀內,以阿彌陀佛名字,貼在心頭眼前,心眼佛名,打成一片,心心相續,念念不昧,時或密密返觀,念者是誰?久久成功,則忽爾之間,心念斷絕,阿彌陀佛真體卓爾現前。當是時也,方信道,舊來不動名為佛。[1]

淨宗隱喻,禪宗直指,淨宗隱喻之處,即是禪宗直指之處,禪宗淨宗,言辭有別,歸宗不二,乃至一切宗派,方便門異,歸元不二,皆是融入這個妙明真心。離此心而別說者,則非佛說。《楞伽經》雲:“自心現種種,分別諸形相,不了心所現,妄取謂心外。”[2]《華嚴經》雲:“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3]

自心是佛,唸佛念何?唸佛即念自性,念自性即唸佛。除此自性外,向外唸佛,著相念他,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金剛經》雲:“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蓮池大師雲:“念空真念,生入無生。唸佛即是念心,生彼不離生此。心佛眾生一體,中流兩岸不居。故謂自性彌陀,唯心淨土。”[4]蕅益大師雲:“夫唸佛者,豈有他哉?以此緣生無性之一念,念彼緣生無性之一念耳。”[5]緣生無性之一念,即自性妙體也。無性緣生之佛名,即彌陀聖號也。這分明是說,唸佛的即是佛,觀音的即是佛。唸佛的是誰?觀音的是誰?唯此一心,常寂不動,聲聲佛號,皆從此出。聲聲佛號,滅歸於此。自性即佛,佛即自性。不念自性,著相念他,是人外求,即名外道。憨山大師雲:“唸佛者,即是念自心也。若心淨,則佛土淨。”[6]

普愚禪師開示禪淨雙修雲:

佛言,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雲雲。佛之此語中,深有密意。忠信居士還知麼?阿彌陀佛,名當在心頭,常常不昧,念念無間,切切參思,切切參思。若思盡意窮,則反觀念者是誰?又觀能恁麼返觀者又是誰?如是密密參詳,密密參詳。此心忽然斷絕,即自性彌陀,卓爾現前。勉之,勉之。[7]

唸佛即是觀心,觀心即是念佛。念者,觀也,迴歸也。佛者,自心也,自性也。故唸佛即是觀心,觀心即是念佛。

一切法門,皆是念佛法門。一切法門,皆是觀心法門。觀心,此是宗下直說。唸佛,此是教下隱喻。宗下教下,方式有別,指歸之處,唯是一心,經雲“唯一大事”。唯一大事,令諸眾生,花開見佛,令諸眾生,明心見性。花開見佛,或曰明心見性,名稱雖異,實際則同。佛者,廣大無邊的自心也。除此一心,更無別佛。是故見佛,即是見心。此心之外,若見一個對象化的他,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唸佛之人,若能念念返觀,時時覺照,時時體會,這唸佛的是誰?這聞聲的是誰?若能如是而念,如是而觀,則自然全體脫落。到了這裡,若能認出這個了了常明、一塵不染的無相真心,便是花開見佛。到這裡,三品九輩,無量眾生,全是自己家裡事,所謂自性眾生是也。到這裡,無自無他,絕待純真,無非自性淨土。到這裡,禪即是淨,淨即是禪,禪之與淨,皆是閒名。

為了覺悟自心,解脫幻苦,當須提起一句佛號,心念耳聞,耳聞心念,綿綿密密,密密綿綿。用一句佛號,盪滌一切,淨化所有。待到淨盡時,則彼佛即現前,這也就是禪宗所說的,皮膚脫落盡,露出一真常。正於此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或雲正於此時,“識得自性,即得大事了辦”。如何是心不顛倒?答曰:見得自性,順性而為,是名心不顛倒。昧卻自性,背覺合塵,是名顛倒。


[1]李能和著《朝鮮佛教通史》中篇,慶熙出版社一九六八年影印版,第二二七頁。

[2]《大乘入楞伽經》卷七。《大正藏》第十六冊,第六三五頁中。

[3]《華嚴經》卷十九。《大正藏》第十冊,第一〇二頁上中。

[4]《佛說阿彌陀經疏鈔》卷一。《卍續藏》第二十二冊,第六〇六頁中。

[5]《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二。《嘉興藏》第三十六冊,第二九二頁下。

[6]《憨山老人夢遊集》卷十五。《卍續藏》第七十三冊,第五六三頁上。

[7]李能和著《朝鮮佛教通史》中篇,慶熙出版社一九六八年影印版,第二二八頁。

禪淨不二,唸佛念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