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净不二,念佛念心

禅净不二,念佛念心

作者,苏树华,上世纪九十年代,随元音老人参学。遵元音老人嘱咐,2000年后,随缘传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门。若人发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开本来,见到本性。有缘行者,莫失良机。

禅宗云,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净宗云,心即净土,净土即心,即心即土,心土不二。禅宗净宗,皆是佛宗,归宗之义,岂有二哉?世人不知,或执净宗高于禅宗,或执禅宗高于净宗,岂不知,禅宗即是净宗,净宗即是禅宗,禅宗净宗,皆是佛宗。佛宗者,自心宗也,自性宗也。一大藏教,浩如烟海,无量法门,横说竖说,悉皆指示自性,悉皆指示自心。普愚禅师开示净宗大义云:

阿弥陀佛,梵语,此云无量寿。佛者,亦梵语,此云觉,是人人个个之本性。有大灵觉,本无生死,亘古亘今而灵明净妙,安乐自在,此岂不是无量寿佛也?故云,明此心之谓佛,说此心之谓教。

佛说一大藏教,指示人人自觉性之方便也。方便虽多,以要言之,则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心净即佛土净,性现则佛性现,正谓此耳。

阿弥陀佛净妙法身,遍在一切众生心地,故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亦云心即佛,佛即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

若相公真实念佛,但直下念自性弥陀,十二时中,四威仪内,以阿弥陀佛名字,贴在心头眼前,心眼佛名,打成一片,心心相续,念念不昧,时或密密返观,念者是谁?久久成功,则忽尔之间,心念断绝,阿弥陀佛真体卓尔现前。当是时也,方信道,旧来不动名为佛。[1]

净宗隐喻,禅宗直指,净宗隐喻之处,即是禅宗直指之处,禅宗净宗,言辞有别,归宗不二,乃至一切宗派,方便门异,归元不二,皆是融入这个妙明真心。离此心而别说者,则非佛说。《楞伽经》云:“自心现种种,分别诸形相,不了心所现,妄取谓心外。”[2]《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3]

自心是佛,念佛念何?念佛即念自性,念自性即念佛。除此自性外,向外念佛,着相念他,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莲池大师云:“念空真念,生入无生。念佛即是念心,生彼不离生此。心佛众生一体,中流两岸不居。故谓自性弥陀,唯心净土。”[4]蕅益大师云:“夫念佛者,岂有他哉?以此缘生无性之一念,念彼缘生无性之一念耳。”[5]缘生无性之一念,即自性妙体也。无性缘生之佛名,即弥陀圣号也。这分明是说,念佛的即是佛,观音的即是佛。念佛的是谁?观音的是谁?唯此一心,常寂不动,声声佛号,皆从此出。声声佛号,灭归于此。自性即佛,佛即自性。不念自性,着相念他,是人外求,即名外道。憨山大师云:“念佛者,即是念自心也。若心净,则佛土净。”[6]

普愚禅师开示禅净双修云:

佛言,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云云。佛之此语中,深有密意。忠信居士还知么?阿弥陀佛,名当在心头,常常不昧,念念无间,切切参思,切切参思。若思尽意穷,则反观念者是谁?又观能恁么返观者又是谁?如是密密参详,密密参详。此心忽然断绝,即自性弥陀,卓尔现前。勉之,勉之。[7]

念佛即是观心,观心即是念佛。念者,观也,回归也。佛者,自心也,自性也。故念佛即是观心,观心即是念佛。

一切法门,皆是念佛法门。一切法门,皆是观心法门。观心,此是宗下直说。念佛,此是教下隐喻。宗下教下,方式有别,指归之处,唯是一心,经云“唯一大事”。唯一大事,令诸众生,花开见佛,令诸众生,明心见性。花开见佛,或曰明心见性,名称虽异,实际则同。佛者,广大无边的自心也。除此一心,更无别佛。是故见佛,即是见心。此心之外,若见一个对象化的他,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念佛之人,若能念念返观,时时觉照,时时体会,这念佛的是谁?这闻声的是谁?若能如是而念,如是而观,则自然全体脱落。到了这里,若能认出这个了了常明、一尘不染的无相真心,便是花开见佛。到这里,三品九辈,无量众生,全是自己家里事,所谓自性众生是也。到这里,无自无他,绝待纯真,无非自性净土。到这里,禅即是净,净即是禅,禅之与净,皆是闲名。

为了觉悟自心,解脱幻苦,当须提起一句佛号,心念耳闻,耳闻心念,绵绵密密,密密绵绵。用一句佛号,荡涤一切,净化所有。待到净尽时,则彼佛即现前,这也就是禅宗所说的,皮肤脱落尽,露出一真常。正于此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或云正于此时,“识得自性,即得大事了办”。如何是心不颠倒?答曰:见得自性,顺性而为,是名心不颠倒。昧却自性,背觉合尘,是名颠倒。


[1]李能和著《朝鲜佛教通史》中篇,庆熙出版社一九六八年影印版,第二二七页。

[2]《大乘入楞伽经》卷七。《大正藏》第十六册,第六三五页中。

[3]《华严经》卷十九。《大正藏》第十册,第一〇二页上中。

[4]《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卷一。《卍续藏》第二十二册,第六〇六页中。

[5]《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二。《嘉兴藏》第三十六册,第二九二页下。

[6]《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十五。《卍续藏》第七十三册,第五六三页上。

[7]李能和著《朝鲜佛教通史》中篇,庆熙出版社一九六八年影印版,第二二八页。

禅净不二,念佛念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