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戰爭日本靠運氣取勝,但因此經濟崩潰,反被俄國敲詐了一筆

日俄戰爭是一場發生在中國土地上的戰爭,日本和沙俄兩個列強為了爭奪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的利益,爆發了大規模戰爭。戰爭是日本以突然襲擊的形式爆發,最後以日本的勝利為收尾,也正是因為這場戰爭的勝利使得日本跨入了列強的行列,但其實這場戰爭雖說表面上日本勝利,佔了很大便宜,但其實日本在某些方面不僅沒有佔到便宜,而且還讓國內陷入了困境, 爆發了嚴重的財政危機。筆者根據收集來的資料和當時情況講一講這是什麼原因。歡迎不同意見的小夥伴來一起探討。

日俄戰爭日本靠運氣取勝,但因此經濟崩潰,反被俄國敲詐了一筆

要弄清楚為什麼這麼說首先要高清日本人是怎麼打贏這場戰爭的,國內教科書在學習這段歷史的時候過分強調了客觀原因,例如什麼“沙俄的腐敗”,“沙俄落後的制度”。這些雖然是事實,但不是主要原因。要知道打仗最基本的還是拼國力,日本和沙俄開戰還是很虛的,雖然沙俄相比其他歐洲列強經濟和工業能力要落後,但是和日本比是綽綽有餘,碾壓當時的日本。日本之所以打贏俄國第一靠的是突然襲擊,當時沙俄沒有完全動員起來,而日本準備充分,充分動員了戰爭能力,而且遠東還遠離沙俄大本營,支援困難。英國為了壓制沙俄選擇支持日本。遠東地區大部分英殖民地都限制沙俄購買補給,歐洲大本營太遠又運不過來,沙俄想贏太難。但即使這樣日本都贏得十分吃力。

日俄戰爭日本靠運氣取勝,但因此經濟崩潰,反被俄國敲詐了一筆

因此日本能夠獲勝,運氣因素佔了很大部分。但是因為這場獲勝的戰爭,日本國內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就是打仗打沒錢了,但此時的沙俄已經開動了國家機器,戰爭能力全都動員了起來,再打下去誰輸誰贏就不一定了,最明顯的一點是日本拼命動員了65萬軍隊,但是沙俄常備軍就有75萬人,而且再打下去日本經濟就真的崩潰了,但為什麼俄國沒有繼續打下去呢?因為當時美國和各列強積極調停,從中斡旋,再加上沙俄此時的戰略重心在巴爾幹半島,遠東沒必要繼續和日本死磕,還得罪了其他列強,就接受了調停。但這個調停卻沒讓日本佔到什麼好處。

日俄戰爭日本靠運氣取勝,但因此經濟崩潰,反被俄國敲詐了一筆

當時沙俄已經獲悉日本國內經濟瀕臨崩潰的事實,並且摸清了日本談判的底牌,就一直和日本壓價,敲詐日本。因為國內經濟問題所以日本很想要戰爭賠款,但是沙俄一個子也沒給日本。《樸次茅斯條約》規定的其他利益大部分都是日本已經在戰爭中和戰爭前就取得的,並沒有獲得更大的權利,只是用條約做為一個確認。作為一箇中國人十分慶幸這場戰爭沒有繼續下去,因為如果真的沙俄獨佔東北,那麼東北很有可能被消化為了後來沙俄甚至是蘇聯的地牌,要知道日本之所以能吐出東北是因為二戰日本戰敗國。剩下的就不用多說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