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億年前的地球大碰撞之謎

2002年7月的一期《國家地理雜誌》報道說,澳大利亞科學家首次發現了早期隕石撞擊地球的證據,證明大約在40億年前,地球曾經和隕星發生過激烈的碰撞。

科學家們懷疑,在那次大碰撞中,地球附近的行星都有可能“沾了光”,月球的表面至今還留著巨大的“傷疤”——環形山,有的甚至寬達1000多千米,印證了科學家們拍攝到的月球表面上的環形山。40億年前的地球大碰撞之謎澳大利亞科學家對西格陵蘭和加拿大拉布拉多出土的38億年曆史的岩石進行了研究,首次發現了可以證明地球曾經與月亮遭受類似撞擊的證據。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同位素研究中心的教授羅尼舍恩貝格說:“這些岩石中含有鎢的同位素,這種同位素常常能在隕星中發現。除了地球曾與隕星激烈撞擊外,沒有其他更好的解釋了。”該中心的肯·科勒森教授在論文中寫道:“地球外殼不可能存在鎢的這種同位素,由此我們得出結論,這些岩石一定來自外來隕星。也就是說,我們發現了地球上最古老的隕星‘指紋’,它們是在38億到40億年前的大碰撞中留在地球上的。”

40億年前的地球大碰撞之謎

​碰撞地球的隕星來自何方?科學家們還沒有找到答案。這個發現將再次激起科學界對地球生命起源的討論。昆士蘭大學同位素研究中心的另一位教授貝爾茲·卡姆伯說:“當初的大碰撞可能銷燬了一切存在的生命形式,但它同時也帶來了碳隕石上的複雜分子。”

據悉,科學界一直認為,地球誕生於45億年前,而地球生命起源於38億年前。這一新發現將為人類追溯地球的歷史提供新線索。40億年前的地球大碰撞之謎在此報道不久後,《自然》雜誌載文說,由美國斯坦福和路易斯安那大學幾位科學家組成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35億年以前曾有一顆巨大的隕星與地球相撞,由於兩顆星體撞擊的力度極大,地球上的生物發展進程都因此受到了阻礙。

研究人員稱,他們是在對在澳大利亞和南非找到的30億年前的古代岩石進行研究後得出上述結論的。上述隕星的體積據稱是6500萬年前那顆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的2倍~5倍,直徑大約在20千米~50千米之內,這顆隕星當時極有可能在地球上掀起厚厚的塵土和沙石層,將整個地球包裹住,並引發海嘯,從而將地球上的大陸淹沒。

研究人員之一,來自斯坦福大學的地質學教授唐納德·羅維表示:“我們不太清楚當時這顆隕星與地球發生撞擊時具體的碰撞地點。但是,我們可以肯定的是,當時地球還是一顆新形成的星球,地球表面的溫度相對較高,地球上的生物還只有細菌。”羅維說:“隕星與地球相撞時撞擊力非常大,甚至阻礙了地球上生物的發展進程。但我們還沒有研究出這次撞擊對地球生物產生的影響到底有多大。”40億年前的地球大碰撞之謎

​羅維表示,與恐龍這種龐大的動物不同的是,細菌可以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生存,因此上述撞擊對當時地球上生存的細菌到底產生了多大的影響尚不為人所知,至少細菌沒有像後來恐龍那樣完全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