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债25亿,中国“冰箱大王”轰然倒下,新飞为何穷途末路?

“新飞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的广告语,曾让“新飞”这个名字红遍祖国大江南北、家喻户晓。然而曾经傲视群雄的国产冰箱“老大哥”最终在时代的浪潮里,英雄末路。

欠债25亿,中国“冰箱大王”轰然倒下,新飞为何穷途末路?

据悉,新飞破产重整中将清退所有员工,预计补偿约1.58亿,测算所得的债权申报总额超过25亿,而新飞账面总资产测算不到11亿。

欠债25亿,中国“冰箱大王”轰然倒下,新飞为何穷途末路?

据阿里司法拍卖平台消息,新飞全系品牌——新飞电器、新飞家电、新飞制冷器具三家公司的全部股权将于本月 28 日公开拍卖,起拍价 4.5 亿元;另外,河南新飞电器名下部分土地、房产及建筑将于 7 月 5 日开始拍卖,起拍价 1.15 亿元。

欠债25亿,中国“冰箱大王”轰然倒下,新飞为何穷途末路?

曾经辉煌,难逢对手

1984年,河南新乡一个小镇,诞生了一家未来中国家电的龙头企业——新飞。在不按常理出牌的商业强人刘炳银带领下,从1996年开始,连续8年产销电冰箱突破一百万台,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位居中国电冰箱行业前列,2002年9月,新飞冰箱、新飞冷柜更是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成为全国屈指可数、中原唯一的拥有两个“中国名牌产品”的家电企业。2002年,新飞冰箱的产销总量跃居中国冰箱行业前两强,扣除出口因素,仅国内市场占有率就高达18.88%以上。

欠债25亿,中国“冰箱大王”轰然倒下,新飞为何穷途末路?

2005年,新飞销量一度达到300万台,市场占有率高达20%。新飞一时成为了冰箱界的“四朵金花”之首,另外三个海尔、荣盛、美菱也只能排在它的后面,三星、西门子更远不是对手。

盛世之下,走向没落

1994年,中国正兴起一场招商引资的大潮。河南省委、省政府借鉴沿海地区的经验,制定了“引进外资嫁接和改造国有大中型企业”战略,希望引进外资入股新飞。

在当地政府强制要求下,刘炳银的拒绝显得无力,随即,新飞集团和新加坡丰隆集团、新加坡豫新电器三方合资,成立了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其中新飞集团占股49%,后两者分别占股45%和6%。由于豫新电器由丰隆电器掌控,相当于丰隆电器掌握了新飞电器51%的控股权。

欠债25亿,中国“冰箱大王”轰然倒下,新飞为何穷途末路?

然而,丰隆集团本身不做制造业务,又对中国家电市场不熟悉。在丰隆全面接管的几年间,新飞业绩急转直下,关闭了空调线、新飞九厂、小冰箱线,还致使新飞错过了多元化发展的机遇。

刘炳银(此时的他大概跟健力宝创始人一样感受)失去了新飞的主导能力,很多决策都被董事会否决,后来刘炳银因胃癌病逝。自此,新飞彻底没落。

沦落到被拍卖前,有何自救办法

在过去的两年中,新飞分别在2016和2017年出现了1.20亿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5.75亿元)和1.28亿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6.13亿元)的税后净亏损。

欠债25亿,中国“冰箱大王”轰然倒下,新飞为何穷途末路?

随着中国整体产能过剩以及竞争加剧,新飞的财务情况受到不利影响。当丰隆亚洲未能兑现承诺给予资金支持时,首先要想办法从银行获得贷款。其次是节省开支,通过NP-PEMS用电管理系统精算用电帮助公司避免因为复产持续运营等产生的电力费用方面的支出浪费,避免流动资金濒于枯竭。

对于新飞冰箱的破产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发表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