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虽然医术高明,但有六种情况拒绝治疗,即使千年后依然适用

提起“扁鹊”马上会使人联想到中国传统医学,但世人多知“扁鹊”其人,却不知这个名字并非他的真名。“扁鹊”原是上古黄帝身边的神医,在神话传说中更被尊奉为神,那么中医“扁鹊”又是谁呢?其实他的本名叫“秦越人”,嬴姓,秦氏,一说又叫“秦缓”;他的祖籍也是说法不一,但战国时人是肯定的。

扁鹊虽然医术高明,但有六种情况拒绝治疗,即使千年后依然适用

因为“秦越人”医术高超,在民间多救死扶伤,世人以为“神医”,因此就尊其为上古“扁鹊”之名讳;久而久之,“秦越人”就变成了“扁鹊”,“扁鹊”指的就是“秦越人”。相传扁鹊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得医术秘方,不仅医术高超,而且精通各科;相传扁鹊一生游历各方,在赵国“邯郸”时,因赵人尊重妇女,他就主治妇科;到周国“洛阳”时,周人敬老人,扁鹊就专治老年人疾病,诸如耳聋、眼花、四肢痹痛等;到了秦国“咸阳”,秦人喜爱孩子,扁鹊就主治小儿疾病。

扁鹊虽然医术高明,但有六种情况拒绝治疗,即使千年后依然适用

扁鹊虽然医术高明,但有六种情况拒绝治疗,即使千年后依然适用

扁鹊虽然医术高明,但有六种情况拒绝治疗,即使千年后依然适用

扁鹊“六不治”第一条——信巫不信医。

扁鹊虽然医术高明,但有六种情况拒绝治疗,即使千年后依然适用

扁鹊“六不治”第二条——骄恣不论于理。

扁鹊虽然医术高明,但有六种情况拒绝治疗,即使千年后依然适用

这条从字面上看也不难理解,所谓的“骄恣”也可以认为患者自以为身娇体贵,横挑鼻子竖挑眼,觉得救治自己的医生身份低下等等;“不论于理”那就更好理解了,甚至可以理解成现代社会中屡见不鲜的“医闹”事件。

扁鹊“六不治”第三条——轻身重财。

扁鹊虽然医术高明,但有六种情况拒绝治疗,即使千年后依然适用

其实这一条在现代社会中颇有争议,可以理解成某些人为了家庭,为了子女,自己不顾身体的承受能力而拼命挣钱;殊不知在身体没问题的情况下或许能挣些钱,但一旦出问题就是“大病”,要花的钱比当初挣的钱更多。当然这也有情可原,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也都有疼爱子女的心情;但在挣钱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身体的承受能力。

如果说上诉的例子“情有可原”的话,那么一些老人就表现的很让人无奈了。有些老人自己一生勤俭,即便是身体不舒服也总是习惯于“拖”,甚至明知病情严重也极力阻拦医生为其救治,名曰“小病不治”,实则多出现“小病拖大病”的例子。这种例子就是典型的“轻身重财”,但仅以此例来看,既让儿女心疼,同时也不利于医生救治,更是一种对自己身体不负责的表现。

扁鹊“六不治”第四条——衣食不能适。

扁鹊虽然医术高明,但有六种情况拒绝治疗,即使千年后依然适用

所谓的“衣食不能适”在字面上看其实是扁鹊单指诸如“暴饮暴食”、“贪杯好色”等类人;在古代封建社会中,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贫苦百姓,其实他们都有“暴饮暴食”的传统习惯。因为达官贵人都极其钟爱所谓的高档药膳,诸如燕窝、鱼翅等等,而一旦遇到极其稀有的就难免会“暴饮暴食”,殊不知这种所谓极其稀有的食材,其本身就带有很重的“药性”,或是极阳,或是极阴,即便是只吃一次,这些东西吃的过多非但不会起到好的作用,反而会使身体不能承受而酿成大祸。

再说“贫苦百姓”,在扁鹊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无论是哪国的百姓,几乎都生活在贫困之中,因此“食物”对他们来说是极其珍贵的。所以很多百姓都是经常处于饥饿状态,一旦有充裕的食物难免会一次吃个够,这就是“暴饮暴食”的典型例子;其实这种“暴饮暴食”也一直被延续,直至现在还有很多人也是如此,很多大人抱着“疼爱”的本意,在孩子已经吃饱的情况下仍强迫继续吃,美其名曰“吃多了长大个儿!”至于后果就不言而喻了。

扁鹊虽然医术高明,但有六种情况拒绝治疗,即使千年后依然适用

“贪杯好色”就不多做解释了。扁鹊的“衣食不能适”在今天很多中医仍时常挂在嘴边,但今天指的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暴饮暴食”,更增添了“饮食习惯”、“作息时间”等等,因为现代社会虽然多数人不再处于饥饿状态,但诸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却多是因为长久不良的“饮食习惯”所造成的;至于无规律的“作息时间”,现代人表现的更为明显。

扁鹊“六不治”第五条——阴阳并,藏气不定。

扁鹊虽然医术高明,但有六种情况拒绝治疗,即使千年后依然适用

关于这一条的理解就比较抽象了,涉及一些中医理论。所谓的“阴阳并”,可以简单的理解成“气”和“血”;在中医理论中,“气血”即依附于五脏,同时又是五脏的主导因素。一旦气血混乱那就预示着五脏已经病情严重;相对的,五脏有疾马上又会反映到气血主导的面色、四肢或者精神状态等等。

而“藏气不定”,按照现代中医的理解,主要是指脾、肾,既可以单纯的理解成“五脏”,同时又可以理解成“经络”;但无论是“脾”还是“肾”,他们都是人体“藏精纳气”的关键所在,因此,扁鹊认为气血混乱,脾肾衰竭的患者已经无力回天。诸如历史上著名的“扁鹊见蔡桓公”,当初扁鹊多次从“蔡桓公”气血面色等处看出其“有疾”,但蔡桓公不听,直到后来扁鹊知道蔡桓公已回天乏术,于是干脆躲起来不予救治。

扁鹊“六不治”第六条——形羸不能服药。

扁鹊虽然医术高明,但有六种情况拒绝治疗,即使千年后依然适用

其实这一条也很明显,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简单的理解,是指病患已经病入膏肓,甚至到了不能“吃药”的地步;这种状态就是现在俗称的“弥留”,对于扁鹊来说也爱莫能助。扁鹊这条“不治”的规矩其实很人性化,既然不能治,与其像某些“庸医”,为得钱财而强行救治,倒不如让患者再与亲人相聚一时。

扁鹊虽然医术高明,但有六种情况拒绝治疗,即使千年后依然适用

扁鹊被世人尊为“医祖”,不仅是他开创了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法,同时也体现在他的“六不治”中;尤其是这“六不治”,放在千年后的今天依然适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