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还有个弟弟,不仅弹劾李严,还敢与魏延吵架,却死在刘禅手里

“刘备”在三国中既是雄踞一方的霸主,也是一位极其励志的代表性人物;尽管刘备半生不得志,受尽乱世疾苦,幸得关羽、张飞这两位兄弟为他打江山;但很少人知道“刘备”除了关张外竟还有个“弟弟”。此人名叫“刘焱”,这个名字在三国乱世中几乎不为人知,在《三国演义》中也没有出现,但在《三国志》中却有一段篇幅。

刘备还有个弟弟,不仅弹劾李严,还敢与魏延吵架,却死在刘禅手里

说起这个“刘琰”,其实并非刘备的亲弟弟,而是刘备在做“豫州牧”时认识的一个“豫州”本地人。当时刘备虽为“豫州牧”,但根基不深,急需当地有声誉的人认可自己;此时“刘琰”及时出现,他就是“豫州”本地人,而且和刘备一样,自称是“汉室宗亲”。既然同为“汉室宗亲”,刘备自然礼遇有加;“刘琰”除了“汉室宗亲”之外,在豫州本地也有些威望,原因是此人能言善道,且争锋好强,因此一般人说不过他。

刘备还有个弟弟,不仅弹劾李严,还敢与魏延吵架,却死在刘禅手里

刘备一见“刘琰”颇为喜欢,就论资排辈称其为“弟”,并且封为随身“从事”;“刘琰能言善辩不假,但真论起治世才能,那就显得极为平常了。可是刘备毕竟已经认了“刘琰”为弟,也只好将他供养起来;只有刘备招待“能言豪爽”的宾客时才会用到“刘琰”,仅用他应酬交际而已。除此之外,“刘琰”别无它用,刘备也从不让他参与政事。

刘备还有个弟弟,不仅弹劾李严,还敢与魏延吵架,却死在刘禅手里

随着刘备得诸葛亮辅佐,实力不断壮大,最后蜀中称帝,“刘琰”的人生也发生了重大转折;尤其是刘备死后,刘禅称帝,“刘琰”竟然以“先主之弟”的身份做起了“蜀汉皇叔”,不仅如此,还被封为“都乡侯”,地位仅次于“诸葛亮”和“李严”。“刘琰”做皇叔不奇怪,但地位之高着实让人咂舌,要知道他的地位可与一生为蜀汉南征北战的“张飞”相提并论,就是“常胜将军”赵云也不过是个“亭侯”而已。

刘备还有个弟弟,不仅弹劾李严,还敢与魏延吵架,却死在刘禅手里

“刘琰”身无寸功却拥有如此高的地位,这也引起了很多蜀汉官员的不满,尽管没人上奏刘禅,但朝野上下非议颇多;“刘琰”自己也知道蜀汉朝堂上针对自己的非议颇多,而此时让他抬高身份的机会也来了。公元223年,诸葛亮北伐因为粮草不济,不得不再次退回汉中;这是诸葛亮北伐第四次失败,原因主要是“李严”从中作梗。而“刘琰”此时就以“大汉皇叔”的身份,与诸葛亮一起奏请“刘禅”罢黜李严;而且联名奏章上“刘琰”的名字位居第一位,从官爵姓名的排次来看,足证“刘琰”的地位之高。

刘备还有个弟弟,不仅弹劾李严,还敢与魏延吵架,却死在刘禅手里

其实“刘琰”在蜀汉从不过问政事,这次出面不过是假借诸葛亮之名,故意显示自己在朝堂之上的地位而已,同时也为了压制针对自己的那些流言;后来“刘琰”还故意奏请刘禅,说自己要随诸葛亮一同北伐,好在军中建功立业。其实无论是诸葛亮也好,还是刘禅也罢,都知道这位“大汉皇叔”本是无能之辈,不过是急于表现自己而已。

后来诸葛亮仅是象征性的给“刘琰”千余人,说让他在军中多提批评意见;后来“刘琰”还真以为自己在军中也占了一席之地,竟敢跟脾气暴躁的“魏延”因为军事问题起了冲突。“刘琰”对军事一窍不通,不过为人善辩逞强,当着诸葛亮的面说了些狂妄荒诞的话;这次诸葛亮非但没怪“魏延”,反训斥了一顿“刘琰”。

刘备还有个弟弟,不仅弹劾李严,还敢与魏延吵架,却死在刘禅手里

“刘琰”也很聪明,知道没有了刘备,自己什么都不是;如果再得罪了诸葛亮,那么自己在蜀汉将更没有立锥之地。于是“刘琰”赶紧给诸葛亮写了“检讨书”,说自己本来就没什么才华,外加喝了酒,这才说了些不该说的话云云;诸葛亮碍于刘琰是“蜀汉皇叔”的身份,也没加深究,只是将他赶回成都。

刘备还有个弟弟,不仅弹劾李严,还敢与魏延吵架,却死在刘禅手里

虽然“刘琰”是被诸葛亮赶回成都的,但其官位和“皇叔”的身份都没变;尽管如此,刘琰被诸葛亮“赶回”成都这件事,还是招致了更多针对他的非议。“刘琰”明知针对他的流言蜚语满天飞,但也无可奈何,索性破罐子破摔,整日府中饮酒作乐。《三国志》记载“刘琰”享乐十分高调,生活起居极尽奢侈,仅是府内能歌善舞的侍婢就有几十个;而且“刘琰”还亲自教授这些侍婢,尤其偏爱东汉“王延寿”所著的《鲁灵光殿赋》,整日在府中豪饮欢唱。

刘备还有个弟弟,不仅弹劾李严,还敢与魏延吵架,却死在刘禅手里

后来“刘琰”因为太多针对他的非议,以至于承受不住压力,竟变得整日神情恍惚,这也成了他日后被斩的导火索。刘琰有一妾“胡氏”,在建兴二十三年春节这天,入后宫为给皇太后拜年;这本没什么奇怪的,作为“皇亲”理当如此,奇怪的是“胡氏”入宫竟然月余未归。“刘琰”本就压力颇大,今天又遇到这事,于是“琰疑其与后主有私”。

刘备还有个弟弟,不仅弹劾李严,还敢与魏延吵架,却死在刘禅手里

结果“刘琰”在神情恍惚之下不仅当众大骂胡氏,还令府中亲兵上前殴打,最严重的是自己亲自用鞋底打胡氏的脸。《三国志》记载,后来胡氏告状,刘禅竟以“卒非挝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的理由将“刘琰”砍了脑袋,而且弃尸街头;也因为这事,自汉朝一直奉行的“臣妻入宫庆春”的惯例从此不再实行。

刘备还有个弟弟,不仅弹劾李严,还敢与魏延吵架,却死在刘禅手里

“刘琰”的死未免太过荒诞,是不是刘禅真的与“胡氏”有染,为给胡氏出头才将自己的“皇叔”杀了呢?这个《三国志》中没有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刘琰之死”一点不冤枉,因为他太过糊涂。且不说自己的小妾是否真的与刘禅有染,仅仅是当众辱骂胡氏这一点,“刘琰”就犯了杀头之罪,试想“刘琰”辱骂的内容会是什么?一定是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就说胡氏与刘禅“有私”如何如何;看似刘琰在教训自己的“小妾”,实则是在告诉世人“刘禅”是个荒淫无道的昏君。

刘备还有个弟弟,不仅弹劾李严,还敢与魏延吵架,却死在刘禅手里

这还不算,“刘琰”还令亲兵殴打胡氏,但在“刘禅”眼中就变成了刘琰有“率兵造反”的意思;至于刘琰用鞋底打胡氏脸,那就更不用说了,实则是在打“皇帝”刘禅的脸。这就很好解释为什么刘禅要把自己的“皇叔”处死,还恨得“抛尸街头”了;“卒非挝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这个理由看似奇葩,其实刘禅做的也算合情合理。

刘备还有个弟弟,不仅弹劾李严,还敢与魏延吵架,却死在刘禅手里

不管怎么说,这位刘备的弟弟,蜀汉的皇叔,半生享尽荣华富贵,能死在自己的“侄皇帝”手中,也算折腾到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