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汝窑的前世今生传奇·世界三大汝瓷存放地珍品高清图

因梦而生,如梦而去,梦醒已千年

汝瓷是一个很传奇的陶瓷品类,它因帝王的一个梦境而生,为帝王独享,又因战乱匆匆消逝,存世寥寥,古人在八百年前就曾发出汝瓷难得的感叹。

国家宝藏·汝窑的前世今生传奇·世界三大汝瓷存放地珍品高清图

大英博物馆大维德基金会收藏宋代汝瓷珍品,大白摄于大英博物馆

现今存世的汝瓷品相最好数量最多的三个地方,台北故宫、北京故宫以及大英博物馆大维德基金会。今天,大白带您走进这些稀世奇珍,一起看看这三大博物馆的汝瓷收藏。

我们先从汝瓷的前世今生,慢慢聊起吧

旅美史学者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里,曾经提到他的"大历史观"。历史事件的发生,并非偶然,是根植于当时社会与自然方方面面的影响。因此,在书中,他使用了大量历史的碎片,试图为我拼接出一个完整的万历朝,市井生活,文化艺术,税收劳役,战争饥荒,道德宗教,甚至人们的性观念。

参照黄先生的方法,我们来看看汝窑。蝴蝶成群聚集,扇起翅膀……

@北宋末年,宋徽宗时期(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中国

碎片(一):艺术家,特别是画家,地位空前

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宋代无疑是最具文人气质的朝代,文化和艺术得到空前的发展。这种看似软弱的文人气质,直到今天都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与精神家园。如果说秦皇汉武是《钢铁侠》的主演,那宋人便是《致青春》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而后者的主演,宋徽宗赵佶应该走上红毯……

宋徽宗赵佶是中国历史上艺术修养最高的帝王。绘画方面,他融汇徐、黄两派之长,的工笔花鸟独步千年;书法领域,他自创了瘦金体,清丽俊雅。瘦金体应该是我们在电脑里面唯一能见的帝王字体吧。

国家宝藏·汝窑的前世今生传奇·世界三大汝瓷存放地珍品高清图

《瑞鹤图》,宋徽宗赵佶,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徽宗赵佶甚至把他对艺术的狂热,延伸到了治国与科举之中。他在位时将画家的地位"挺举"到了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位置,成立翰林书画院,即当时的宫廷画院。为画家设置"行政级别",通过书画作为科举升官的一种考试方法。徽宗还经常亲自以诗词做题目,曾刺激出许多新的创意佳话。例如一次他给出的题目为"山中藏古寺",许多人画深山寺院飞檐,气势磅礴,但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房屋,只画了一个和尚在山溪挑水……又一次徽宗赏花归来,便出题为"踏花归去马蹄香",得第一名的画师没有画任何花卉,只画了一人骑马,有蝴蝶飞绕马蹄间……凡此诸多。宋徽宗的高雅品位,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画意境的提升,也间接影响到汝瓷以简洁的形制和釉色,简单反而给人充分的想象空间。

碎片(二):对道教的痴迷

徽宗崇信道教,大建宫观,将道观分为二十六等,自称教主道君皇帝。他又设立道学,每年举行大考;还把古今道教事迹编成《道学》一书。政和七年,宋徽宗集道士2000人,一起释讲道学。道家思想潜移默化了宋徽宗的精神生活。道家讲求朴素,主张"清静无为"、"静为依归"、"消极遁世"。而道教对青色的追求,直接影响了宋徽宗的审美,也在冥冥中注定了汝窑的天青色。

碎片(三):定窑的"芒"

唐宋以来,形成南青北白的瓷器风格。北方以定窑邢窑为代表的白瓷,南方则是以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若邢窑类雪,则越窑类冰"。

定窑多采用"覆烧"的工艺,就是扣着烧,这样可以保证底足满釉,光滑。但问题是会产生口部因无法施釉而带来的一个"涩圈",因此,很多定窑器物都要在口沿处镶一个金的或者铜的圈口。这点被追求完美的宋徽宗抓到,成为定窑退出宫廷官窑体系的一个致命伤。宋人叶寘在《坦斋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

国家宝藏·汝窑的前世今生传奇·世界三大汝瓷存放地珍品高清图

大维德基金会中国定窑瓷器收藏,大白摄于大英博物馆

碎片(四):文人的"性观念"

中国文化对性的表达,非常有意思,远比西方的两点一线要"有趣"得多,曲径通幽吧……

徽宗赵佶是好色的,自幼养尊处优,逐渐养成了轻佻浪荡的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赵佶迷恋声色犬马,身边有一名叫春兰的侍女,花容月貌,又精通文墨,是太后特意送给他的,后来逐渐变成了他的玩物。但赵佶并不满足,他以亲王之尊,经常微服游幸青楼歌馆,寻花问柳,凡是京城中有名的青楼女,几乎都与他有染,有时他还将喜欢的青楼女乔装打扮带入王府中,长期据为己有。当上皇帝以后,徽宗禀性难移,无心于政务。尽管后宫粉黛三千,佳丽如云,但徽宗对她们刻意造作之态感到索然无味,他渴望艺术品一样的女子,获得心灵与肉体的双重满足。于是,徽宗经常微服出宫,寻找刺激。李师师,汴京人,本姓王,工匠之女,四岁丧父,遂入娼籍李家,后来成了名噪一时的京城名媛。她色艺双全,慷慨有侠名,号称"飞将军"。李师师既名冠汴京,徽宗自然不会放过她。自政和以后,徽宗经常乘坐小轿子,带领数名侍从,微服出宫,到李师师家过夜。为了寻欢作乐,徽宗专门设立行幸局专门负责出行事宜……

性观念对艺术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深刻的。从古至今,性解放的时候,艺术也奔放,更富有创造力;性压抑的时候,艺术也死板守旧。宋人与艺术结合的性表达,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汝瓷是一种细腻的,没有玻璃感不反光的瓷器,因为这种感觉更类似肌肤的感觉,是文人"意淫"的暗示……现代很多仿制汝窑的人,经常把釉色调得玻璃般晶莹剔透,以为汝窑玛瑙入釉是为了追求闪亮的光辉,这就南辕北辙了。

国家宝藏·汝窑的前世今生传奇·世界三大汝瓷存放地珍品高清图

大维德基金会中国汝窑瓷器收藏,大白摄于大英博物馆

国家宝藏·汝窑的前世今生传奇·世界三大汝瓷存放地珍品高清图

大维德基金会中国汝窑瓷器收藏,大白摄于大英博物馆

@北宋徽宗初年,某日,汴京,中国

一天,徽宗赵佶召集臣子,讲述了一个前晚做的梦……在梦里,徽宗梦见了阵雨过后的天空,云逐渐散开的画面。天空中,云破处,那一片天空的颜色,让他心驰神往。这不就是道家最为清静的颜色吗?

"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于是,便有了汝窑的天青色。

北宋徽宗初年,汝窑开始烧造,以名贵的玛瑙入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因窑口在汝州境内(今河南宝丰清凉寺),故名汝窑。位列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天青色是汝窑的代表颜色。

国家宝藏·汝窑的前世今生传奇·世界三大汝瓷存放地珍品高清图

大维德基金会中国汝窑瓷器收藏,大白摄于大英博物馆

@南宋至明,中国

公元1126年闰11月底,金兵再次南下。12月15日攻破汴京,金帝废宋徽宗与子赵桓为庶人。公元1127年3月底, 金帝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积蓄被掳掠一空,北宋灭亡。因此事发生在靖康年间,史称"靖康之变"。 据说,宋徽宗听到财宝等被掳掠毫不在乎,等听到皇家藏书也被抢去,才仰天长叹几声……这注定了作为皇家珍玩的汝瓷烧造,只能在历史的长河上空,如烟花般灿烂,却又稍纵即逝。

汝窑因梦而生,又如梦而去……

宋末 周密 《武林旧事》中记载了宠臣清河郡王张俊在府邸宴会上进献给宋高宗赵构十六件汝窑的事:"绍兴二十一年十月,高宗幸清河郡王笫,供进御筵、节次如后.....汝窑 瓷器:酒瓶一对、洗一、香炉一、香盒一、香球一、盏四、盂子二、出香一对、大奁一、小奁一。"

这是历史上最多数量的一次汝窑瓷器记载,有趣的是上文最末提到的“大奁一、小奁一”,恰巧先进存世的类似器物,仅有两件,而且一大一小,小的一件在北京故宫,大的一件在大英博物馆大维德基金会。【如下图】

国家宝藏·汝窑的前世今生传奇·世界三大汝瓷存放地珍品高清图

大维德基金会中国汝窑瓷器收藏,大白摄于大英博物馆

国家宝藏·汝窑的前世今生传奇·世界三大汝瓷存放地珍品高清图

北京故宫中国汝窑瓷器收藏,大白摄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国家宝藏·汝窑的前世今生传奇·世界三大汝瓷存放地珍品高清图

汝窑弦纹尊(奁),北京故宫中国汝窑瓷器收藏,大白摄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国家宝藏·汝窑的前世今生传奇·世界三大汝瓷存放地珍品高清图

北京故宫汝瓷收藏

国家宝藏·汝窑的前世今生传奇·世界三大汝瓷存放地珍品高清图

北京故宫汝瓷收藏

国家宝藏·汝窑的前世今生传奇·世界三大汝瓷存放地珍品高清图

北京故宫汝瓷收藏

国家宝藏·汝窑的前世今生传奇·世界三大汝瓷存放地珍品高清图

北京故宫汝瓷收藏

后来,高宗将收到的很多古董珍玩都放在宠妃刘氏的奉华宫中,至今存世的两件汝窑器底部刻有的奉华二字,便是这段历史的记忆。

宋末元初 周辉《清波杂志》 发出感叹:"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油(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

明初曹昭《格古要论》有"汝窑: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媚,薄甚。亦难得。"

其余几百年间的记录,大都雷同,因稀少,所以真正见过的人不多,大概都是以讹传讹……

@雍正七年(1729),紫禁城,北京,中国

一天,太监刘希文和王太平奉旨清查宫中所藏汝窑器,《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太监刘希文、王太平交来洋漆箱一件、汝窑器皿廿九件(实卅一件)……"那是将箱中的器物逐一比对记录后,所算出宫中全部汝瓷收藏。到了雍正十年,"宫殿监督领侍陈福传旨:朕记得先有交出配洋漆箱乳(汝)窑盘、笔洗等件廿九件……"雍正帝日理万机,是个勤政的皇帝。时过三载,他居然还能清清楚楚地记得宫里的汝瓷数量,足见珍贵。

@乾隆朝,紫禁城,北京,中国

皇室不遗余力地收集散落民间的北宋汝瓷。作为帝王级的天下第一发烧友,乾隆帝竭力将民间的汝瓷尽收宫内,以至于汝瓷"世间绝不经见,世人罕能识之者"。

乾隆还有一个作诗的癖好,他应该是流传下来诗作最多的皇帝。他也将这种癖好用到了汝窑身上,为多款他喜欢的汝窑瓷器作诗,并命工匠将诗句刻在汝窑器身上。传世汝瓷中,至少20件刻有其御题诗。现在看来,这种将御题诗刻于器物上的做法,颇有"到此一游"的感觉……

乾隆《咏汝窑瓶》,全诗是:

定州白恶有芒形,特命汝州陶嫩青。

口欲其坚铜以锁,底完且旧铁余钉。

合因点笔意为静,便不簪花鼻亦馨。

当日奉华陪德寿,可曾五国忆留停。

国家宝藏·汝窑的前世今生传奇·世界三大汝瓷存放地珍品高清图

乾隆御题诗汝窑碗,大维德基金会中国汝窑瓷器收藏,大白摄于大英博物馆

除了乾隆帝的"到此一游"的诗作,汝窑器底部经常有其它字样。器物外底所刻"乙"字,一般认为是此洗入藏清代宫廷后所刻。另外,乾隆皇帝曾将自己所喜爱的古董划分等级,一些器物上留下了当时镌刻的"甲"、"乙"、"丙"、"丁"等标志。在故宫博物院所藏宋代汝窑瓷器上,还有镌刻"蔡"、"寿成殿皇后阁"等铭文的,一般认为是宋代所刻。"蔡"字当与宋徽宗的宠臣蔡京有关,"寿成殿皇后阁"是宋代宫殿名。

@清末至解放前,动荡的中国

清末民初的四次劫难,使宫中汝瓷开始散到民间并流往海外: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庚子之乱;民国十二年(1923)建福宫大火;1924年逊帝溥仪出宫前后,擅自滥赏盗卖。到故宫博物院成立时,汝瓷藏品尚不及乾隆时期的一半。

1927年,中国盐业银行出售被逊帝溥仪所抵押的清宫旧藏。一个叫Percival David的英国犹太商人一举购下溥仪抵押的清宫旧藏中的40余件瓷器,这其中就包括七件汝窑精品。这些就是大维德基金会馆藏的出处。

国家宝藏·汝窑的前世今生传奇·世界三大汝瓷存放地珍品高清图

大维德基金会中国汝窑瓷器收藏,大白摄于大英博物馆

国家宝藏·汝窑的前世今生传奇·世界三大汝瓷存放地珍品高清图

大维德基金会中国汝窑瓷器收藏,大白摄于大英博物馆

国家宝藏·汝窑的前世今生传奇·世界三大汝瓷存放地珍品高清图

大维德基金会中国汝窑瓷器收藏,大白摄于大英博物馆

国家宝藏·汝窑的前世今生传奇·世界三大汝瓷存放地珍品高清图

大维德基金会中国汝窑瓷器收藏,大白摄于大英博物馆

1948-49年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国民政府令故宫博物院挑选贵重文物以军舰转运台湾。这其中便包括无纹水仙盆、莲花式温碗和奉华纸槌瓶在内的21件汝窑精品。

国家宝藏·汝窑的前世今生传奇·世界三大汝瓷存放地珍品高清图

台北故宫汝瓷收藏,图片来自台北故宫高清图片

国家宝藏·汝窑的前世今生传奇·世界三大汝瓷存放地珍品高清图

台北故宫汝瓷收藏,图片来自台北故宫高清图片

国家宝藏·汝窑的前世今生传奇·世界三大汝瓷存放地珍品高清图

台北故宫汝瓷收藏,图片来自台北故宫高清图片

国家宝藏·汝窑的前世今生传奇·世界三大汝瓷存放地珍品高清图

台北故宫汝瓷收藏,图片来自台北故宫高清图片

国家宝藏·汝窑的前世今生传奇·世界三大汝瓷存放地珍品高清图

台北故宫汝瓷收藏,图片来自台北故宫高清图片

国家宝藏·汝窑的前世今生传奇·世界三大汝瓷存放地珍品高清图

台北故宫汝瓷收藏,图片来自台北故宫高清图片

国家宝藏·汝窑的前世今生传奇·世界三大汝瓷存放地珍品高清图

台北故宫汝瓷收藏,图片来自台北故宫高清图片

国家宝藏·汝窑的前世今生传奇·世界三大汝瓷存放地珍品高清图

台北故宫汝瓷收藏,图片来自台北故宫高清图片

国家宝藏·汝窑的前世今生传奇·世界三大汝瓷存放地珍品高清图

台北故宫汝瓷收藏,图片来自台北故宫高清图片

国家宝藏·汝窑的前世今生传奇·世界三大汝瓷存放地珍品高清图

台北故宫汝瓷收藏,图片来自台北故宫高清图片

国家宝藏·汝窑的前世今生传奇·世界三大汝瓷存放地珍品高清图

台北故宫汝瓷收藏,图片来自台北故宫高清图片

国家宝藏·汝窑的前世今生传奇·世界三大汝瓷存放地珍品高清图

台北故宫汝瓷收藏,图片来自台北故宫高清图片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清凉寺,河南省宝丰县,中国

由于文献记载不详,遗址出土甚少,汝官窑口在何处?汝窑之谜一直困扰着中国古陶瓷研究人员。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寻找汝窑,直到80年代才在河南省宝丰县发现。经过中央和河南地方文物考古工作者数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河南宝丰县清凉寺村找到了为北宋宫廷烧造的御用汝瓷的窑口。 从1987年开始,由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进行试掘,首次发现了为北宋宫廷烧制御用汝瓷的窑口,从而使这一重大历史悬案有了答案。

到目前为止,对汝窑址已进行了五次发掘,发掘品中除了与原世品中相同的完整器和碎片外,还出土一些传世品中见不到的新器形,如镂空香炉,乳钉器及天蓝釉刻花鹅颈瓶等,获得了一批重要的实物资料,为传世汝窑器鉴定与鉴赏提拱了可行的实物依据及新资料。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相信汝窑将会有更多的发现。

@当下,全世界

"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这是李苦禅对北宋汝瓷的评价。传世汝瓷全球仅有近六十七件,大多藏于博物馆中:台北故宫二十一件,北京故宫十七件,上海博物馆八件,伦敦的David Fund基金会七件(另外一件有乾隆欲题诗的存疑),美国五件,日本四件……有幸藏有汝瓷的博物馆屈指可数,堂堂巴黎卢浮宫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均不在其中。而在个人收藏中,既能得到国际认可,又来路清楚的不足十件。

汝窑很少有交易,其中比较有名的两次:

1992年纽约佳士得拍卖的一件汝窑小盘,8厘米大小,当时以154万美元成交,创下了中国陶瓷拍卖的世界纪录。(参考:现在拍卖价格过亿的珐琅彩、元青花,在当时的价格不足百万人民币)

2012年4月4日,香港,苏富比,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经34口叫价,以天价2.0786亿港元成交,较拍卖前估值底价高逾3倍,刷新宋瓷世界拍卖纪录。这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深居日本30余年,不问世事。盘一掌有余,形拟葵花,胎薄釉厚,天青色中泛着淡淡的灰色,恰到好处的温润内敛,相视之下让人心静平和。这件汝窑葵花洗与大英博物馆所藏汝窑洗原为一对,同属克拉克夫妇的收藏,1936年两人将其中一件捐赠给大英博物馆,另一件出现在1937年的法国展览上。由此不难推测,这对汝窑小洗应在1936年前便成为克拉克家的收藏。1950年克拉克先生辞世后,其夫人一直珍藏着另一件汝窑小洗,直至1976年去世前数年才将其出售。极有可能她是卖给了伦敦本地的古董商,再转卖至日本茧山龙泉堂……

国家宝藏·汝窑的前世今生传奇·世界三大汝瓷存放地珍品高清图

@穿越

不管在哪里,当看到流散的中国艺术品的时候,都会有这种穿越感……

希望也能带给您,我们血脉中有一些共同的东西,也许源于宋代的精神……

【完】

参考文献:

  • 《瓷之色》

  • 苏富比北宋汝窑拍卖文案

  • 宋徽宗、高宗档案

  • 《武林旧事》、《清波杂志》、《格古要论》、《坦斋笔衡》、《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