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決策導致美歐關係從“鐘擺”走向“離心力”

歐盟自22日起正式對從美國進口的價值約28億歐元商品徵收報復性關稅,以反制美國在本月初對從歐盟進口鋼鋁產品徵收關稅。同一天,美國總統特朗普威脅對從歐盟進口的汽車加徵20%關稅。美歐貿易戰面臨進一步升級的風險。

從加徵高額關稅、挑起貿易戰,到單方面退出伊朗核協議……特朗普政府一系列外交決策引發歐洲強烈不滿。當前,美歐矛盾已非簡單的利益之爭,更是觀念和價值觀分歧。美歐都在重新思考和定位彼此的關係,加大了跨大西洋同盟間的離心力。

為何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決策導致美歐關係從“鐘擺”走向“離心力”

“美國優先”削弱同盟基礎

不少分析人士此前用“鐘擺”來描繪70多年來的美歐關係,認為美歐關係雖然波瀾不斷,但在保持整體合作的大趨勢下,仍將延續鐘擺式運動。這一判斷主要基於對跨大西洋同盟兩大基礎的理解:一個是因為共同的戰爭記憶所產生的共同戰略和安全需求,另一個是共同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

不過,冷戰之後,隨著共同威脅的消失以及美國戰略調整,美歐同盟基礎正在逐步減弱。

蘇聯解體後,美國老布什政府開始推行“世界新秩序”設想,強調依靠美國價值觀、全球軍事同盟以及由美國主導的經濟規則來維護自身絕對領導地位。這意味著,美國雖然依舊需要歐洲,但並不願接受成為世界一支獨立力量的歐洲。新保守主義陣營代表人物羅伯特·卡根曾說,在涉及權力的所有重要性問題上,美國人和歐洲人的觀點背道而馳。

此後,小布什政府推行單邊主義外交路線,導致美歐關係波瀾重重;而奧巴馬執政時不僅說過歐洲是“古老的過去時”,還將戰略重心移向了亞太地區。

而今,追求“美國優先”的特朗普進一步挑戰美歐同盟的基礎。他是第一位公開質疑歐盟對美國戰略利益重要性的美國總統,不再從戰略盟友的角度而是更多從經貿競爭的角度來看待歐洲。

特朗普政府奉行“有原則的現實主義”政策,越來越失去對維護自由秩序價值觀的興趣,強調所謂公平,追求美國利益最大化,推行經濟民族主義、保護主義,直接導致跨大西洋價值觀紐帶弱化,美國對歐政策實用主義和交易色彩突出。

歐洲走向更加自主

德國外長海科·馬斯日前發表演講說,在特朗普總統的領導下,大西洋變得更寬了。“我們對‘美國優先’的回應只能是‘歐洲團結’。”

早在二戰結束後,歐洲政治精英們就意識到,只有成為一個整體,歐洲才能找到在世界上的位置。70多年來,從最早的歐洲煤鋼共同體,到此後的歐共體,再到歐盟以及歐元的誕生,歐洲國家在政治經濟上逐步走向更緊密的聯盟。對歐洲來說,一體化既是追求自主,也是逐漸擺脫美國控制的一種手段。

2009年歐洲債務危機以來,歐洲一體化陷入停滯。但特朗普對美歐關係的衝擊,重新讓歐洲意識到一體化的重要性。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網站近日發表文章說,跨大西洋同盟越來越像一具空殼,隨著美國在軍事和外交上逐漸疏離歐洲,歐洲外交官和學者們重新談論歐洲自主。

歐盟開始重視加強歐洲自身的防務合作,發展自己的軍事能力。歐盟成員國去年末簽署了“永久結構性合作”防務合作協議。馬克龍正在推動到2020年成立一個獨立於北約的歐盟“共同干預力量”。

在歐盟改革方面,“法德引擎”重新啟動。法國總統馬克龍去年9月提出了改革歐盟的計劃,極力推動歐盟實現雄心勃勃的一體化目標;德國總理默克爾今年3月組閣成立後立即響應了馬克龍的計劃。在即將於6月28日至29日舉行的歐盟峰會上,歐盟改革將是一個重要議題。

不可否認,歐洲同美國在經濟、軍事安全等領域的影響力仍不對稱,尤其是面對恐怖主義威脅、中東北非動盪對歐洲安全的衝擊、來自俄羅斯的挑戰等,歐洲仍然需要保持與美國現有的夥伴關係。

此外,仍有一些歐洲國家持觀望態度,期待特朗普任期結束後,歐美關係能夠迴歸常態。但如果“美國優先”持續加大美歐離心力,大西洋兩岸恐怕只會越走越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