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開放格局 形成區域特色 營口片區不斷實踐創新

創新與開放是時代的主題,也是自貿區的使命。

2013年以來,已經設立的三批自貿區根據自身區域特徵,積極探索金融創新方式,促進金融改革措施落地,在深化外匯管理改革、擴大跨境人民幣使用、豐富金融和類金融主體、加強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效能、深化區域金融合作等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政策和經驗。遼寧自貿區營口片區位於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瀋陽經濟區建設等多個國家戰略疊加區,承載著提升地區整體競爭力和對外開放水平的重要使命,其中,金融創新與開放是引領建設發展的關鍵環節。

遼寧自貿區營口片區金融創新開放實踐

一年來,在人民銀行瀋陽分行的指導和支持下,中國(遼寧)自貿區營口片區積極開展金融創新開放實踐,加強自貿區可複製可推廣金融政策研究,借鑑其他自貿區金融創新開放模式,推動符合地區需求的金融政策落地,在貿易投資便利化、創新金融政策和引導金融對外開放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

打開開放格局 形成區域特色 營口片區不斷實踐創新

(一)提升金融服務效能。以下放行政審批權限為切入點,推動貿易與投融資便利化。取消貿易收入聯網核查環節,允許A類企業貿易外匯收入直接進入外匯結算賬戶。採用“一口受理,綜合審批”方式,簡化貨物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登記工作流程。搭建自貿區金融在線服務平臺,賬戶核准等業務實現即時核准。完成遼寧首筆貨物貿易外匯收支電子單證審核業務。

(二)推廣創新金融政策。加強政策宣導,挖掘企業需求,落實全口徑跨境融資政策,拓寬中資企業境外融資渠道,實現營口市中資企業借用外債零的突破。自貿區內企業通過全口徑跨境融資舉借外債,融資成本較大幅度低於國內,節約了財務費用。

(三)提升金融對外開放水平。為自貿區企業營造寬鬆的資金運營環境,允許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自由轉移在華外匯投資收益,便利外商投資企業根據匯率波動和經營狀況自行選擇利潤匯出時機。2017年,自貿區內企業辦理利潤匯出0.11億美元。

起步一年,取得初步成果的同時,也發現了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包括銀行業金融機構金融產品開發權限和創新能力偏低,金融創新開放政策宣導不足,企業對金融服務認知不夠、對創新產品瞭解不多、區域特色金融發展模式不明晰等。這也是未來提高金融創新開放水平的重要內容。

自貿區金融創新開放的重要意義

打開開放格局 形成區域特色 營口片區不斷實踐創新

(一)金融創新開放是自貿區深化改革的重要推手。金融創新舉措有利於加快市場取向體制機制改革,支持經濟結構調整,提升區域優勢產業競爭力,培育對外開放新引擎。以區域性特色金融產業提升現代金融服務意識,通過金融服務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推動區域經濟向高質量發展轉型是可行經驗,可以成為區域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途徑和策略。高效、穩健和開放的金融體系是形成高水平對外開放格局的先驅,能夠促進區域更好融入國家發展戰略。構建與國內外市場需求相銜接的金融制度體系、與國家投資貿易需求相一致的金融配套體系,有利於營造與國際標準接軌的營商環境。

(二)金融創新開放是自貿區外向型建設的引領力量。自貿區金融體系以市場化國際化為重要目標,推動金融主體組成多元化、金融資源運用便利化、金融交易市場活躍化,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成熟的運用、更高程度的融合進入全球化經濟體系是自貿區金融發展的方向。金融體系的創新開放會強化對人才、資本等要素的吸引力,而提升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效能,以金融創新開放促進重點產業集聚、促進重點行業轉型升級、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則會進一步加強外向型趨勢的建立。

(三)金融創新開放是自貿區差異化發展的基礎支撐。從全國11個自貿區區位佈局來看,由金融排頭兵到東部沿海地區,再到傳統工業城市、內陸城市,基礎條件的多樣性要求在複製推廣金融創新政策的基礎上,尋求差異化發展道路。中小城市自貿區金融創新是推動自貿區發展的重要驅動,將先進地區的金融創新制度和舉措複製推廣,檢驗金融創新的適應性和有效性,可為更大範圍不同類型地域提供參照。中小城市自貿區金融創新是因地制宜的窗口,差異化是自貿區政策推廣的關鍵要素,中小城市不必也不宜跟隨中心城市簡單追求高端目標,而應探索符合區域實際需要的金融發展路徑。優勢互補、協同配合、突出特色應構成中小城市自貿區金融的創新嘗試和經驗積累。中小城市自貿區金融是轉變思維、加強宣導的窗口。中小城市市場主體可以藉此加快認識創新金融體系和金融產品,識別現代金融體系功能,聯繫自身實際,與政府部門共同推動構建更適合中小城市經濟發展的創新金融體系,提升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效能。

營口片區金融創新開放的探索方向

營口片區的金融創新開放,應立足實際,融入國家戰略,擴大輻射範圍;堅持市場導向,優化整體環境,打開開放格局;解放思想,大膽嘗試,形成區域特色。

打開開放格局 形成區域特色 營口片區不斷實踐創新

(一)加強金融與優勢產業協同創新。緊密圍繞東北振興戰略、“一帶一路”建設和中蒙歐經濟走廊建設,立足營口地區以港興市的區位特徵,推動富含區域特徵的物流金融發展,整合區域金融資源,深化金融體系機制創新,實現物流資源與金融資源的有效協同,以此推動區域性國際物流中心和國際海鐵聯運大通道重要樞紐的建設。

(二)以保險為切入點,完善物流金融功能。依託交易場景打造物流金融新生態。加強物流金融配套體系建設,依託供應鏈金融、商業保理、融資租賃、資產交易所、網絡支付等金融業態,打造全產業鏈物流金融服務方式。探索“物流+存貨倉單質押+互聯網”模式,推動人民銀行動產質押統一登記系統建設,實現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的整合和高效運轉。

(三)改進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方式。遵循市場規律,立足營口片區產業特色和產業鏈需求,發揮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基金、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引導作用,提升股權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對新興產業和技術型企業的支持力度,使政府資本與市場資本、股權投資和債權投資有機結合,一企一策,力求實效,有針對性地為企業發展提供適合的融資方式和發展引領。研究商業銀行、商業保理、保險的合作機制,探索應收賬款、存貨、倉單、商標、知識產權等權益類質押融資方式。

(四)創新金融服務方式。進一步探索建立與自貿區實際需求相適應的涉外金融服務體系,打造自貿區涉外金融電子服務平臺。研究適合商業保理和融資租賃公司相適應的外匯管理模式及與國際大宗商品交易相適應的跨境資金流動管理模式。探索自貿區信用體系建設模式,建立徵信體系在金融、經濟和社會管理等領域的應用機制。

(五)加強金融創新宣導。深化企業和金融部門交流,提高非金融企業需求和金融產品及政策的匹配度。整合金融創新宣導媒介,加強自貿區金融政策和產品普及,轉變思維定式,培養創新意識。探索自貿區金融創新政策的培訓方式,提升金融創新政策的宣導深度和廣度。強化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將金融風險與金融創新宣導並重,提高消費者對金融創新的接受度和風險防範意識。

(六)創新區域性金融合作機制。引導區內金融機構與其他金融機構聯合開展金融產品開發和項目合作。探索遼寧自貿區三個片區的業務交流、資源共享、合作機制。利用區域性金融資源的溢出效應和區位優勢,加強金融資源對自貿區實體經濟的支持,實現開放共贏和優勢互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