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佛友分享的4個禪修心得,太受用了!

人生必須走過患難,才知成功的不易。知道生命的無常,才會珍惜生的意義。而從佛教中發展出的禪修正是這樣做的,它教我們正確對待生命,在探索人生意義的過程中,漸漸找回自己。具體如何呢?一起看看這位佛友分享的4個禪修心得。

01禪修是教你穩定,讓你不斷的進行嘗試

佛陀觀察到人類天生就是不穩定的。我們遊移不定。很多開悟者在生活中已經體驗到了這點。對於學佛者來說,認識到一切無常,便是最大的智慧。

佛陀常用“苦”或“無常”這個詞來描述這種不穩定,最初它是指不平衡的陶工旋盤。一個搖晃的陶工轉盤是製作不出好的陶罐的。類似的,一個不穩定的生活也無法培育出良好的關係。

當我們禪修時,生活進入到平衡狀態,我們可以把慈悲和智慧帶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考慮到瀰漫在我們整個世界中的苦難,還有什麼比這更重要的呢?

一位佛友分享的4個禪修心得,太受用了!

禪修是一種起源於中國的把生活帶入平衡狀態的方法,它簡單且精準。

中國古代的禪師們通過個人經歷洞察到:我們所有人都將持續地遊移不定,除非採取具體的行動 —— 即通過修行,把我們自己理順。

但禪真正的價值並不在於修行本身。確切地說,它的價值來自於一個人為了修行而做出的許諾和努力。

持續性參與是禪修的必備條件,對於禪修的精神提升有著極大的效果。禪只要求你去嘗試,日復一日地嘗試。這是唯一的要求。

02正確理解出家

在普通人的認知裡,出家就意味著放棄所有,其實不是的。出家並不是讓你放棄這個大千世界的事和物,而是接納它們(一切事物)會消逝的這個事實。 — 鈴木大拙禪師

即使我們在原則上認同萬物都會變化的事實,在現實中,我們依舊執著於固定的世界觀以及我們在其中的位置。我們尤其執著於自我的信念。

一位佛友分享的4個禪修心得,太受用了!

禮拜可以根除這些固定的思維。當我們彎腰把額頭觸碰到地面的那一刻,這些觀念便開始溜走。有些人不喜歡禮拜這個理念或概念。他們覺得非常尷尬,甚至為難。你或許也有類似感受。給你的建議是,先嚐試每天做 9 次,堅持 30 天。

然後你會發現,禮拜只是禮拜而已。別無其它。

03多問自己的內心,多觀自己的道德修為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一位佛友分享的4個禪修心得,太受用了!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對於人生中的有些問題,問佛,佛也不說。更多的時候我們應該問問自己內心的虔誠和道德的修為!

04禪修帶來的變化

今日方知心是佛,前身安見我非僧。人的慾望如同高山滾石一般,一旦落下,很少人能做到知止。而禪修卻能幫助我們做到。

如果你不間斷地堅持禪修,你的生活將發生變化。

你會變得更有韌性和創造性、更加仁慈和快樂,也會更加放鬆和精力充沛。

一位佛友分享的4個禪修心得,太受用了!

這些變化源自於禪修把你同生活的真實直接連結起來。當你的生活變得真實,你就可以利用它來減輕這個世界中那些巨大的痛苦。

我希望你只是往前走,對待生命正如空間般清晰,很快完成這生與死的試煉,獲得開悟,然後去拯救所有那些在苦海中的生靈。

——崇山行願禪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