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需要读多少书才能通过“高考”,难度要比今天还大

考试机制的建立为人才的选拔提供了相对公平的环境,特别是封建时代,他甚至可以作为那个时代文明的象征。多少寒门子弟从此平步青云飞黄腾达。

古人需要读多少书才能通过“高考”,难度要比今天还大

考试既然是一种公平的选拔人才的制度,那么他其中的严格可想而知。以明清时期为例,科举考试制度有着完整的程序,从乡试到会试最后到庭试三个级别。乡试考点是设在省内的,考中之后升为举人,从形式上来看相当于现在的"高考"。

古人需要读多少书才能通过“高考”,难度要比今天还大

在封建社会一个读书人想要应考,他的知识储存量是要非常大的。明清时期的八股文制度,有着一套严格到“变态”的写作规范。首先基本的四书五经,共计约60万字倒背如流烂熟于心,古文的绕口足矣让很多人闻而止步。其次还要熟读并理解相当于原文几倍的注译。这些应该只相当于“九年义务教育”。

古人需要读多少书才能通过“高考”,难度要比今天还大

八股文以外,诗词、经纶、律赋都在考察范围内。所以楚辞汉赋、唐诗宋词、诸子百家、古文观止等等几十万字的作品起码要熟读。另外天文历法、农业灌溉、医数易卜甚至兵法猎射都要从容应对。这样的读书量吓到了吧!这还不算什么,关键是古人读书还要习得一手好字,练字可是一项苦功夫,掌灯夜读孤影相伴,冬三伏夏三九十年如一日。并且没有网络没有娱乐枯燥无味,这样的功夫有多少人能坚持啊!

古人需要读多少书才能通过“高考”,难度要比今天还大

所以今天的学子们应该更加幸运,你们有着更加完善的考试机制,多元化的学习方法,更多的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努力吧,少年!

古人需要读多少书才能通过“高考”,难度要比今天还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