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后期,江西人再无高官,与此3人有很重要的关系?

对于明朝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应该会发现一个现象,明朝的高官中,江西籍的人数甚多。有明一代,有53个人当过首辅,江西人就有解缙、胡广、杨士奇等10个人当过首辅。在阁臣中,从永乐起到崇祯朝,担任阁臣有164人,浙江27人,江西与江苏省并列第二,各有22人。考中状元人数,与浙江并列第一,各有19人。

明朝后期,江西人再无高官,与此3人有很重要的关系?

看数据,浙江人强于江西人,但为何民间有种说法“朝士半江西”呢?主要原因是在明朝前期,江西人入仕和在朝为高官的比例十分大。洪武年间,选拔的881位进士里,江西籍占147位,建文年间,占到了五分之一。顶峰的是在建文二年的殿试中,状元、榜眼、探花都是江西人,并且都是吉安府人。别以为顶峰就到顶了,还有逆天的呢。在永乐二年的殿试中,470名进士中,江西籍有110人,占据了四分之一,更加逆天的是,除状元、榜眼、探花都是江西人外,第4-7名还是江西人,这在中国科举考试史上绝无仅有的。而且在明朝前期,内阁首辅一大半时间是由江西人担任,分别是解缙、胡广、杨士奇、陈循、陈文、彭时。彭时之后,江西相继有费宏、夏言、严嵩等人担任首辅。

明朝后期,江西人再无高官,与此3人有很重要的关系?

人怕出名,猪怕壮,这些江西人在朝为官都是抱团的,引起有些人不满。比如正德年间的吏部尚书,因为当时有江西人得罪了他,他就与大太监刘瑾联手上奏皇帝:“江西土俗,故多玩法,如李孜省、彭华、尹直等,多被物议。且其地乡试解额过多。”请皇帝减少江西50名乡试名额,并停止向江西人授予高官。不仅如此,他还说 “宋朝因王安石、元朝因吴澄灭亡,不可再用江西人”,没想到当时正德皇帝准奏了。与时同时,焦芳与刘瑾却为他老家陕西增加了95名乡试名额。

明朝后期,江西人再无高官,与此3人有很重要的关系?

在严嵩之后,江西人更不受欢迎了,像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就非常排斥江西人,当年汤显祖就是因为是江西人,在科举考试中被刷了下来。

明朝后期,江西人再无高官,与此3人有很重要的关系?

江西人在明朝当高官,在严嵩之后,除了刘一燝短暂的当过首辅之外,再无江西人任首辅,且阁臣,进士也较少了。这与焦芳、刘瑾、张居正三人排斥江西人有很大的关系,当然,与当时经济、文风转移也有一定的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