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驍龍1000”進軍PC領域!高通為何敢與英特爾叫板?

據國外知名科技媒體人Roland Quandt的最新爆料,這款高通與微軟為Win10聯合打造的芯片已經進入收尾階段,該款SOC最大將支持16GB RAM,以及2x128GB UFS的閃存。

“驍龍1000”進軍PC領域!高通為何敢與英特爾叫板?

從爆出的消息來看,“驍龍1000”的封裝面積為20x15mm,幾乎是驍龍835的2倍,說明集成了更多的晶體管從而提高性能。在內部,芯片預計將使用ARM的Cortex-A76架構,並使用該臺積電7 nm製程製造工藝。ARM預計A76的性能將與英特爾2017年的U-series系列Skylake處理器的性能相當。但同樣在12 W功率的時候,它能提供更高的性能。即使這個封裝尺寸對ARM芯片來說是很大的,但它仍然比英特爾的45*24mm芯片要小得多。

“驍龍1000”進軍PC領域!高通為何敢與英特爾叫板?

那麼,是什麼讓高通敢於進軍PC領域與英特爾叫板呢?說起來就是有關於行業陣營的大話題了。我們都知道目前的CPU計算有兩大的主流的指令集,一個是傳統的複雜指令集(CISC),另一個是後起之秀,精簡指令集(RISC)。CISC是為大型複雜計算指令集設計出的,它的優點是對複雜計算能提供可靠的支持,缺點是集成了大量少用的指令集,而RISC指令集是在去除CISC指令集的缺點上誕生的。例如:同樣的計算過程,CISC調用的指令集要比RISC要更多,這就意味更多的功耗,也證明了RISC在移動領域的優勢。高通的CPU正是採用了RISC精簡指令集的ARM架構,而作為桌面級大佬,英特爾採用了代表複雜指令集CISC的X86架構。

“驍龍1000”進軍PC領域!高通為何敢與英特爾叫板?

其實英特爾也不是沒有進軍過移動領域,只是固執的使用了X86架構導致了靈動(Atom)Z8000系列在市場的慘敗。除此之外,高通還有什麼優勢嗎?那就是高通的基帶性能,這也是英特爾最難逾越的障礙,我們都知道高通每年靠著基帶芯片專利賺了不少錢,這也是高通在移動領域蠶食英特爾市場份額的利器!

目前還未上演的好戲就是英特爾作為行業大佬的矜持,並沒有曝出研發ARM架構SOC的計劃,但以英特爾的實力這也並不是不可預見的。真的到了那個時候,將又有一場行業大戲,這也是我們作為消費者和看官所喜聞樂見的!

“驍龍1000”進軍PC領域!高通為何敢與英特爾叫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