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炒厂房团的监管看来为时不远了

对炒厂房团的监管看来为时不远了

6月11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官方新闻客户端、广东省委省政府权威移动发布平台“南方+”,以《珠三角“圈厂运动”热火朝天,这些被中介盯上的厂房掀起了工业地产热》为题,调查并报道珠三角炒厂房现象,事实真相与中山日报此前的调查结果完全一致,炒厂房话题由此被放大,有望引起高层警觉,对炒厂房团的监管看来为时不远了。

从5月10日起,中山日报连续推出炒厂房系列报道,分别以《“二房东”剪羊毛 中小微企业伤不起》《黄生寻厂记》《“每平方米超20元月租 这让小企业怎么活?”》为题,深度剖析炒厂房现象对实体经济的侵蚀,呼吁政府部门出手遏制。

相关报道产生了强烈社会反响,网友伍国权跟帖评论:“如果国家任由他们靠炒作和囤货寄生于社会,吸取老百姓和实体经济的血,谁还去辛辛苦苦办实体,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只能是往衰败的路上一路走远了。”

炒厂房现象被披露后,以“二房东”为代表的利益集团极力辩解,主要观点包括几个方面:

一是地价和房价大涨了,厂房租金也应该跟着大涨,这是市场规律。

二是部分外资企业撤离后留下大面积厂房,中小微企业用不了这么大厂房,房东也没有能力分租并管理这个厂房,“二房东”解决了园区管理难题。

三是“二房东”承担了租赁厂房空置和房东押金快速上涨带来的经营风险,理应获得与风险对应的回报。

四是部分“二房东”声称采用现代管理手段管理园区,帮助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品牌形象。

而我们看到的是,炒厂房团凭借资金优势垄断厂房资源,连在建的厂房都不放过。就像网友郭华国所担忧的,“一个二房东公司,在一个镇控制了一百万平方米以上的厂房,那基本上该镇厂房租金就由他说了算。垄断是为了暴利。”

控制厂房房源之后的“二房东”,不只靠转租差价挣钱,更多是利用虚增面积、加收水电费、管理费等挣钱,甚至采用不法手段,疑似对租赁企业进行敲诈勒索。如有的地方,“二房东”采用同样套路,对租赁厂房的用电大户下手,先是谎称企业偷电,诱导企业与“二房东”一道核准电表,得出企业偷电的结论。然后以断电断水、封门堵厂等手段相威胁,逼迫企业缴纳所谓欠缴电费和滞纳金,金额往往达到月租金的数倍,企业若不从,就可能面临开不了工、客户流失的窘境,最后不得不向“二房东”妥协,以求破财消灾、息事宁人,毕竟,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不能长时间停顿。

炒厂房现象已到了不能不遏制的地步。从“南方+”披露的信息看,对于工业地产,省外已经有些地方出台了专门的管理办法。例如湖南长沙市去年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工业地产发展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工业地产项目只能面向工业企业、生产型服务业企业销售或租赁,要严格控制租售对象,不得向个人租售,也不得向工业企业、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以外的对象租售。园区管委会和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对销售价格依据相关规定进行监控,避免畸高价格对全市地产价格水平产生不良影响。

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东靠制造业起家,凭借优越的营商环境,把珠三角建成了世界工厂。而今,面对炒厂房团的肆意侵蚀,面对不断恶化的营商环境,当地政府岂会坐视不理?

当舆论逐渐揭开炒厂房团背后的重重黑幕,当许多地方厂房绝对过剩的真相被曝光,当越来越多实体企业被“二房东”绞杀,对炒厂房团的清算也许就该开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