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第一書記餘立平自述,聽他講講扶貧的那些事兒?

2017年11月初,經洛陽市委組織部統一安排,餘立平同志受國網洛陽供電公司黨委委派,赴宜陽縣香鹿山鎮東韓村任職駐村第一書記,迄今為止已半年有餘。任職以來,餘立平圍繞第一書記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推動精準扶貧、為民辦事服務和提高治理水平四項職責,在公司黨委、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及有關部室的關心、關懷和支持下,在宜陽縣、香鹿山鎮黨委政府的指導下,工作得以紮實開展並取得階段性成效。

以下內容是餘立平任職半年後自述

駐村第一書記餘立平自述,聽他講講扶貧的那些事兒?

餘立平(左)入戶走訪

沉下身子,摸清底數,明確思路

“大智興邦,不過集眾思”。我作為公司黨委委派的駐村第一書記,從熟悉的城市到完全陌生的村莊開展工作,面對的情況簡直是千頭萬緒,多年從事的配電營銷專業都用不上了,只有沉下身子去勤調研,與群眾交朋友,瞭解民意,把握民情,才能把基層的熱點、難點問題摸清、摸準、摸透,對所有貧困戶走訪到位、存檔/戶檔資料分析清楚,才能全面掌握貧困情況,所制定的決策才科學可行。

據我瞭解,東韓村共有村民328戶,6個村民小組,1232口人,黨員22名,村三委班子健全共11人。目前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66戶221人,已脫貧59戶208人,還有7戶13人未脫貧戶。

按照精準扶貧要求,我對全村66個貧困戶從住房、子女入學、勞動力及就業情況、病殘情況及務工收入等方面進行深入細緻走訪和排查,同時到老黨員、退休支書、支委和群眾代表及致富能人家中走訪座談,徵詢他們對東韓村發展的意見和建議,編制形成了《東韓村十三五脫貧規劃(2018-2020)》《2018-2020年東韓脫貧計劃》,從基礎設施建設、民生工程、產業脫貧、精準扶貧等四個方面,明確了近期發展思路,並在村黨員大會和村民大會上公佈,接受群眾監督。

每月兩次入戶幫扶,積極宣傳脫貧政策,近距離和他們講解已經享受和應該享受的行業政策,幫助解決政策執行中的問題,不斷增加貧困戶的獲得感。

在我的理解中,扶貧的最根本要義就是用好用足國家的精準扶貧政策,讓黨中央政策惠及所有貧困群體。經過我仔細調研結合貧困戶症狀,因戶施策、多向發力、確保精準幫扶。

對於因病致貧的24戶貧困戶,積極協助提供醫療補助,費用盡早結算,時刻關心其家庭勞動力務工就業是否存在困難;

對於因殘致貧的13戶貧困戶,積極督促幫扶責任人幫助落實殘疾證辦理、殘疾人補助辦理,爭取儘快幫其辦理低保補助;

因學致貧的2戶貧困戶,積極宣傳國家的教育資助政策,確保政策補貼到位;

因災致貧的2戶貧困戶,積極幫助其增收,使其儘快還清欠款,努力創收走上小康生活;

對於缺乏技術致貧的20戶貧困戶,彙報鎮政府,聯繫縣扶貧辦和人社局,經研究討論後決定與匯通兄弟村集中開展2次月嫂、廚師的培訓,組織貧困戶參加鎮政府主辦的家政培訓和建築技術培訓,增加了致富本領和創收能力,後期脫貧成效顯著;

對於缺勞力致貧的4戶貧困戶,為他們爭取公益性工作崗位(保潔員、護林員),為其年收入創收6000元增幅;

對於因低收入致貧的1戶貧困戶,幫助其申請貸款,為其發展養牛和花椒種植,手把手幫助其創收穩定收入,脫離貧困標準。

所有貧困戶不僅得到了黨的扶貧政策支持,還通過公司對口幫扶額外創收光伏帶貧年均3000元、牧業分紅年均3200元、蔬菜大棚分紅年均1000元。經過以上幫扶措施的積極實施,確保了東韓村貧困村脫貧後無返貧現象,並且未脫貧7戶其收入增長穩定,給全縣今年脫貧摘帽打下堅實基礎。

黨建引領脫貧攻堅,堅強組織凝聚合力

抓班子、帶隊伍、提素質、促脫貧,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是我作為駐村第一書記的首要職責!

“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只有村委三委班子強了,才能真正帶領黨員群眾脫貧致富。經過我簡單瞭解,由於歷史原因,東韓村支部比較強勢,村委和監委形同虛設,造成日常工作拖拉嚴重,支部書記關注的工作推進較快,其他工作如報表上報、衛生整治、日常值班經常被通報批評,便民服務工作也常常不到位,群眾意見大!

在我經過深入瞭解和與三委班子溝通後,形成村三委每週週五例會制度,重新根據三委班子崗位職責和個人能力調整了分工,形成統一通報制度和考核制度。在每週例會上每人彙報分管工作完成情況和存在問題,每週沒完成任務的責任人員要說清楚,情節嚴重的嚴格考核,使得東韓村工作很快得到上級肯定,群眾滿意度大幅的提升。

打贏脫貧攻堅戰,不僅僅需要指揮員,更需要衝鋒陷陣的鬥士。通過每月的黨員主題日活動,積極籌備好兩會一課,制定的內容要有針對性,通過“亮身份、講奉獻、做表率”和每個黨員幫帶4-5名貧困戶活動,加強黨性修養,樹立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通過每季度主題黨課講座,更強化了我作為黨員的身份意識、先鋒意識,激發了我作為黨員積極投身脫貧攻堅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駐村第一書記餘立平自述,聽他講講扶貧的那些事兒?

立足村情因地制宜,籌謀發展村集體經濟

由於歷史原因,東韓村集體經濟基礎薄弱,以群眾自行種植小麥、玉米、紅薯、花生為主,屬於靠天吃飯,遇上荒年顆粒無收。部分群眾種植花椒、核桃和皂角樹也沒有專業技術人員指導,尚未形成規模。集體經濟收入基本為零,無法保障村基礎設施日常維護和群眾臨時問題處置資金支出。

經過公司定點扶貧以來,先後建設蔬菜大棚20個帶貧20戶,建設70千瓦光伏電站帶貧14戶,建設溝域經濟農家樂帶貧6戶,加上協助扶貧車間招商帶貧7戶貧困戶和解決村富餘勞動力10人,村集體經濟年均增收5萬元,確保了66戶221人建檔立卡。

駐村第一書記餘立平自述,聽他講講扶貧的那些事兒?

這其中扶貧車間創造了1個月跑了5個縣、4家公司16個扶貧車間,籤合同後10天車間開業的“東韓村速度”,香鹿山鎮政府召集全鄉31個村領導現場觀摩,群眾非常滿意。目前該車間運轉正常,群眾足不出村即可就業,月收入2000元左右。

在我任職駐村書記以來,東韓村利用籌措的資金進行了全村的道路、飲水、排水、供電、排汙、網絡寬帶、有線電視、休閒廣場、公廁等項目建設,亮化、美化同步實施。拓寬村道路800米,鋪設水泥路面5000米,打深水井兩眼,使全村1230人安全飲水有了保證,新敷設汙水管道4000米,安裝太陽能路燈110盞,粉刷牆面8000平方米,新建設居民區休閒廣場4個共1700餘平方米,配置了多種體育健身器材,新建設水衝式廁所6個,街道硬化2000平方米,對生活垃圾實行市場化運作,在6個區域分別放置1個垃圾回收箱,配備7名衛生保潔員。

以人為本錘鍊作風,文明鄉風促進和諧

隨著東韓村基礎設施完善和集體經濟收入提升,東韓村以人為本錘鍊作風,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湧現出了各層次模範人物16名,其中助人為樂模範3人、科技致富模範4人、孝老愛親模範3人、誠實守信模範3人、美好家園模範3人。

廣大村民工作之餘積極到村委圖書室查閱科普資料,學習種植養殖知識;飯後茶餘時間相互探討致富門路,晚上積極參加廣場舞蹈等活動,真正做到村裡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問、事事有落實,夯實了基層組織建設,村級凝聚力、戰鬥力顯著增強,文明鄉風促進和諧,東韓村正走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陽光大道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