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蜀道不再難,謀新篇鐵路再出發

平秦嶺蜀道,洞寶成峰巒。最近,中國鐵路總公司組織“發現最美鐵路·新時代蜀道不再難”活動,用腳步丈量改革開放四十年來蜀道的變遷。“發現最美鐵路”走訪團員們走進寶成老蜀道、體驗西成新蜀道,近距離接觸鐵路篳路藍縷的歲月痕跡,感受偉大祖國的發展變化。

一篇《夜走靈官峽》,滿滿熱血沸騰的文字,讓鐵路建設者捨身奉獻和忘我勞動躍然紙上,成為幾代人的經典記憶。寶成鐵路是溝通中國西北與西南的第一條鐵路,也是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這種“先行者”的姿態,註定了它身上新中國建設史上里程碑的意義。一邊青石絕壁,一邊萬丈懸崖,在無數機器轟鳴的風雪夜之外,寶成鐵路建設更有超越地方一隅的現實意義——激情燃燒的歲月裡,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都在進行時,中國正在完成從革命到建設的巨大轉型,整個民族也正在承受著爬坡邁坎的壓力。宏觀語境之下,更可見寶成鐵路建設者“人定勝天”的氣魄與精神。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鐵路建設對於國民經濟發展的鋼鐵支撐,早在百年之前就已有定論,但要把夢想照進現實,卻不是敲鑼打鼓、輕輕鬆鬆就能實現。遇山開隧道,逢水架高橋,方能讓千山萬水猶在眼前。寶成鐵路打通了西南和西北的物資大通道,在計劃經濟時代下,為區域從農業經濟到工業經濟轉型按下了快進鍵。而在邁入到新時代的背景之下,“蜀道”兩端又有了新的訴求——西安與成都這兩座相守相望的大型城市,如何讓它們像長三角和京津冀地區一樣,真正地走進“小時生活圈”,國人賦予了鐵路建設者新的課題。

新時代蜀道不再難,謀新篇鐵路再出發。西成高鐵的橫空出世,把西安和成都兩地間最短旅行時間壓縮至3個多小時,“一線穿秦嶺,半日川陝還”成為現實。和前輩寶成鐵路一樣,西成高鐵的誕生,也是帶著記錄而來——它是我國首條穿越秦嶺的高速鐵路,一條國內最長隧道,就足以見證鐵路建設者的不凡,而最大限度保護了大熊貓、金絲猴等野生動物棲息地,讓西成高鐵更是一條對接“美麗中國”要求的“綠色高鐵”。

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人民對生活的美好期盼,鐵路不僅心領神會,更是付諸行動。一條西成高鐵,不僅貫穿關中和成渝兩個西部城市群,讓“中午西安吃泡饃,下午成都吃火鍋”成為一種愜意,更給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深遠影響。在西成高鐵的環顧之下,“一帶一路”建設、鄉村振興戰略、長江經濟帶建設、扶貧開發等國家級政策落子,都將擲地有聲,而國人對此的紅利享受,已是近在眼前。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從寶成鐵路到西成高鐵,時光荏苒,看見的是鐵路人執筆而落的宏大篇章,鐵軌之上,奏響的是建設者奮進奮發的鏗鏘主調。縱貫南北,橫跨東西,中國鐵路的傳奇故事,還在繼續。(謝偉鋒)

來源;西安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