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訓:謙讓是禮,平和是智,厚道是福

古訓:謙讓是禮,平和是智,厚道是福

古訓:謙讓是禮,平和是智,厚道是福

人不可無禮,無禮不立,什麼是禮?

禮是一種恭敬謙讓。

人不可無智,無智不明,什麼是智?

智是一種坦然平和。

人不可無福,無福不興,什麼是福?

福是一種豁達厚道。

01

  • 謙讓是一種禮。

春秋時期,孔子與學生周遊列國。

一天,他們駕車到晉國,一個孩子在路中堆瓦片,阻擋了他們的道路。

孔子上前說:“你不該在路中間完,擋住我們的車。”

孩子指著地上的瓦片對孔子說:“您看這是什麼?”

孔子看了看地上堆積的瓦片,發現是用瓦片擺成的一座城。

孩子又說:“您說,是車該給城讓路,還是城該給車讓路呢?”

孔子被問住了,問“你叫什麼呀?幾歲啦?”

孩子回答說:“我叫項橐,今年7歲。”

孔子又說:“項橐7歲懂禮,可以做我的老師啊。”

孔子為聖人,尚且可以從孩子身上學到東西,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我們普通人又怎麼能不保持一顆謙虛謹慎的心呢?

謙讓是一種禮貌,更是一種修養。

公共場合不爭不吵,學會謙讓,你讓一步,我讓一步,社會才能進步。

做人做事不要眼高於頂,不要覺得自己了不起,瞧不起別人,也不要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有的東西自己都應該得到。

謙虛一點,先承認自己不優秀,你才能變得很優秀。

古訓:謙讓是禮,平和是智,厚道是福

02

  • 平和是一種智。

人的一切疾病,都是心情惹得禍。

有專家稱,70%以上的疾病都與心情有關,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對身體十分重要。

人的一切煩惱,大都是自尋煩惱,心態過於偏激,過於焦慮,煩惱就從中情緒的縫隙中壯大起來,煩惱太多,是你心態不夠平和。

保持心態平和,是一種智慧。

有這樣一則故事。

有四個人要過一處峽谷,過峽谷的橋只是幾根光禿禿的鐵索,峽谷下是滾滾流水。

這四個人分別是盲人、聾子和兩個正常人。

四個人依次過橋,結果卻令人驚訝,盲人、聾子都順利過了峽谷,一個正常人卻從橋上跌了下去。

有人問盲人和聾子順利通過的原因,盲人說:“我什麼也看不見,不知道山高橋險,心態平和所以能順利通過。”

聾子說:“我耳朵聽不見山谷河流的咆哮,因而恐懼感減少,心態也比較平和。”

平和的心態是成功的關鍵,我們常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這就是心態平和的結果。

遇事不要慌亂,越慌越容易出錯,萬事往好處了想,不要鑽牛角尖,沒有過不去的山,沒有邁不過的坎。

保持平和之心,才是一種大智慧。

古訓:謙讓是禮,平和是智,厚道是福

03

  • 厚道是一種福。

厚道,是人生最大的福氣。

《孟子》中說“仁者無敵”,“仁”其實就是一種厚道。

不貪小便宜,不佔他人之功是厚道;

肯吃小虧,不傷害別人是厚道;

為人處世懷有善心,慈悲寬容不小肚雞腸是厚道。

《了凡四訓》中有一個關於厚道的故事。

福建公卿楊榮,祖上以擺渡為生。

某年遇到暴雨,河流決堤洪水爆發,許多民居被毀,錢財貨物漂在水中。

許多擺渡人都趁機打撈貨物,楊榮的曾祖父只一心救人,當時許多人嘲笑他痴傻。

後來,楊家漸漸興旺,一位道人到楊家說:“你家祖上有陰德,祖孫必享榮華富貴。”

果然,楊榮位列三公,他的子孫後代也都很有才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