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裔女作家伍綺詩的長篇小說《無聲告白》裡,講述了這樣一對父母:
莉迪亞的父親詹姆斯是一位出生於美國的華裔,因為自己的東方面孔,從小受到周圍人的指點和排擠,這使得他養成了自卑敏感、多疑脆弱的性格。
他對家人的關心很少,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比他自信和勇敢,他便時刻鼓勵孩子們多和同齡人交往做朋友。
而當他的兒子在和同齡人試圖融合的過程中,受到了嘲諷,詹姆斯卻因為自卑,沒有真正地安慰自己的兒子,只是對兒子說一句,他們只是在開玩笑。
他同樣要求女兒莉迪亞多交朋友,卻從不關心莉迪亞到底有沒有朋友。
當他找不到女兒的時候,他跑去問他認為的莉迪亞的朋友們有關莉迪亞的消息,這些“朋友們”告訴他,自己和莉迪亞並不熟時,才意識到,他對女兒一點也不瞭解。
莉迪亞的母親瑪裡琳是一位正宗的美國人,她很有野心,一心想成為一名醫生而不是家庭主婦。
她曾為了追逐自己的夢想,拋下自己的年幼的孩子們和沒有安全感的丈夫離家出走過,這使得莉迪亞非常害怕自己的媽媽再次不見,因為對媽媽深深的愛和害怕媽媽離開的心理,莉迪亞對母親言聽計從。
於是瑪裡琳把自己未實現的醫生夢寄託到了莉迪亞身上,然而莉迪亞一點都不想成為醫生,但是為了留住媽媽,她努力想做到,卻總也做不到,她壓力很大,一點都不快樂。
就是這樣一對不成熟的父母,他們各自生活在自己的心理世界裡,無視孩子們的訴求和想法,把家庭氣氛弄得很壓抑,很沉悶;
他們讓家裡的愛很稀薄,不足以包圍每一個成員;
他們讓家庭處於一種缺乏耐心,沒有足夠溫柔的境地;
他們讓這個家像枷鎖一樣,使得每個成員都想逃離。
在這樣的家庭裡,莉迪亞的哥哥內斯急於逃跑,莉迪亞壓力巨大,痛苦不已,莉迪亞的妹妹從小被忽略,變得敏感。
不成熟的父母,對於孩子來說,像噩夢一般。作者幽幽說過一句話,不是每一個生了孩子的人都能成為父母,只有用愛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長,才算是真正的“合格父母”。
孩子們對父母的愛單純而純粹,如果一對父母做的不好,不成熟,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致命的傷害。
知乎上有網友爆出信息,長沙某小區一個六歲小女孩,經常被自己的親媽毆打虐待。
小女孩臉上常常有大大小小的血痂,頭髮也被撕扯的遮不住頭皮,小區裡的居民看不下去,報警處理,然而換來的是,女孩媽媽更嚴重的虐待。
小女孩不敢求助,面對想要幫她的叔叔阿姨,是一句哀求:
不要告訴媽媽,否則會被打的更厲害。
大家很無奈,想到應該讓孩子爸爸出面,制止一下自己的妻子,沒想到女孩的爸爸全程強調的是自己的工作重要性,稱想讓他回家也可以,先幫他找一份工作就回。
自己母親的不知錯不悔改的虐待行為,和自己父親的冷漠,對於這個小女孩來說,成了一種悲劇,讓她有家害怕回,讓她對家的理解,停在了痛苦和無助上。
每一個孩子對於父母的依戀,都像一張白紙一樣乾淨,孩子等待的是父母拿起愛的彩筆,在他們的白紙上畫滿愛心,卻總有一些父母,拿著黑色的筆,在這張白紙上任意塗抹。
- 那些不合格且拒絕學習拒絕成長的父母,會成為孩子心底的陰影,一生追隨著孩子。
如果這個孩子足夠幸運,他可能會拋開這些陰影,活出自己。然而,大部分的孩子,會被這些陰影埋沒。
作家蘇西希的讀者告訴過她一個沉重的故事,讀者的表姐是個品學兼優的孩子。
一路以“學霸”身份升至高三,父母最開始全力要求她出國留學,表姐不負眾望,在放棄了可以保送清華的機會後,拿到了出國留學的機會。
但表姐還沒有從歡呼中出來,父母以國外太危險為理由,要求她參加高考。
表姐在極力爭取失敗後,參加了高考,以市狀元的成績報考了清華,沒想到,通知書出來,卻被本省的理工大錄取。
原來表姐的父母偷偷改了她的志願,這讓表姐很憤怒,可是經不住父母的勸說,表姐最終去上了這所大學。
大學裡,有人追求表姐,是她的同學,有家族企業,表姐一開始不同意,因為她想考取清華的研究生,然而表姐的父母為了自家利益,極力撮合兩個人。
表姐和同學在了一起後,同學的家族企業出事了,在自己男友最痛苦無助的時候,表姐的父母要求表姐和同學分手。
表姐死也不同意,父母便告訴表姐,她從能出國到不能出國,都是由同學家操縱指使的,表姐一聽怒而分手。
後來同學家經過調整,站了起來,表姐和同學解除了誤會,複合了。
可是就在兩人剛要準備結婚,在同學家族企業核心崗位的表姐的父母出賣了這個企業,同學的家族企業倒閉了,很多人也因此坐了牢。
表姐的父母再次要求他們分手,表姐苦苦爭取未果,同學不堪重壓喝藥自殺,表姐投河自盡。
讀者說,她聽的最真的一句是,表姐的媽媽怪表姐走的時間不合適,偏偏在她絕經後才死……
- 不合格的父母,無知的父母,自私自利不成熟的父母,像一劑毒藥一樣,決定著孩子的生命長度。
《無聲告白》裡,儘管莉迪亞以大愛和包容學會了怎樣和父母兄妹相處,卻最終躺在了湖底。
知乎上爆出的小女孩,面對不知悔改沒有愛的父母,未來不知何去何從;讀者的表姐,經歷父母給她的重重磨難後,選擇了離開世界。
我們總以為每對父母,都應該是充滿愛且全力守護自己孩子的,卻總有一些父母,不停地刷新我們的認知和想象力。
對待孩子,每一對父母要做的是,積極學習,努力成長,學會愛,給孩子更多的耐心,因為每一個孩子的到來,都是上天的厚賜。
有一首《挑媽媽》的詩溫暖了很多人,詩是一個八歲的孩子朱爾寫的,
你問我出生前在做什麼
我答 我在天上挑媽媽
看見你了
覺得你特別好
想做你的兒子
又覺得自己可能沒那個運氣
沒想到
第二天一早
我已經在你肚子裡。
你看,每一個孩子來的時候,也充滿了對你的期望和愛。
每一對父母,請在做好準備的情況下迎接他們到來,要知道,在父母不滿前,ta不一定願意成為你的孩子的。
請做好父母,用愛修行,和孩子一起成長,做孩子值得信賴的依靠。
閱讀更多 爸媽精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