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标准难定,替抗效果存疑?长沙博海:需龙头企业树立标杆

提起中草药,相信所有养猪人都不陌生,绝大部分猪场都使用过中草药产品,白头翁散、穿心莲、黄芪、大蒜素都是常见的中草药添加剂。

近年来随着行业禁抗呼声高涨,无抗饲料添加剂迎来了历史发展机遇。微生态制剂、酶制剂、酸化剂、植物精油、中草药等都成为替抗备选项。但相比起前几类产品,中草药受到的质疑较多。由于标准难定、量化指标缺乏,以及行业信息不对称(存在一部分企业“浑水摸鱼”的现象),导致市面上中草药产品质量良莠不齐。这令不少行业人士对于中草药形成了刻板印象,认为中草药效果或有或无。

事实上,中草药被证明在防病治病方面作用确切。许多中草药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比如大蒜泥中含有大蒜辣素、柠檬醛、水芹烯类、新大蒜素等,有抗菌止痢,减少仔猪腹泻等效果。

中药源于大自然,除少数人工种植外,大多数为野生,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华南农业大学邓近平教授认为,目前市面上无抗饲料多使用精油、溶菌酶、抗菌肽、微生态制剂等抗生素替代物,以期达到传统饲料的生长水平。但精油、溶菌酶、抗菌肽相比于抗生素价格都比较高,使用这些替抗添加剂,整体配方成本会增加许多,而中草药替抗成本优势明显。

一方面大获认可,一方面又备受质疑。

为何对于中草药的效果评价,行业内形成了“两边倒”式观点?近日,笔者采访了长沙博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沙博海)总经理邹亲朋。长沙博海成立于2003年,是湖南首家取得出口天然无抗饲料资质的企业,其产品最先在韩国打开市场,东南亚和国内市场也逐渐打开。对于无抗饲料添加剂行业现状,以及中草药标准等问题,邹亲朋感受颇深。

中草药标准难定,替抗效果存疑?长沙博海:需龙头企业树立标杆

△长沙博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邹亲朋

猪场动力网:能否介绍一下长沙博海的发展现状?

猪场动力网:当时为什么致力于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替抗)的研发?

邹亲朋:公司在2003年成立之初时,是以植物提取物等天然产物的开发为主,我们是2009年左右开始无抗饲料添加剂的研发的。而关于为什么致力于无抗饲料的研发,首先我们要想到的是抗生素的使用历史及其所带来的问题:

20世纪中叶,饲料添加剂以维生素为主,其后,随着养殖业的工业化,出于防病治病的需要,出现了抗生素、化学合成药和激素类的兽药添加剂。这些兽药添加剂的应用,为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满足人们对动物性食品的需求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传统饲用激素、有机砷制剂、抗生素及化学合成抗菌药物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即我们所熟悉的直接毒副作用、耐药性、残留、环境污染等等,对人和动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欧盟2006年起全面禁止抗生素类在饲料中作为生长促进剂使用,在禁抗的步伐上迈进了非常重要的一步。2009年开始,我们关注到韩国政府关于养殖上的一些变化,开始介入无抗饲料的研究,当时最主要的想法是,抗生素的禁用是迟早的事情,包括中国。2010年,我们逐步打开了韩国市场,随后韩国政府于2011年7月,通过修改《有害饲料范围和标准》,全面禁止在动物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所以后来我们的产品在韩国市场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功,包括韩国主流的大型饲料企业都有用到我们的产品。

而我国呢,2012年的新版饲料原料目录增加了可饲用天然植物,为我们中草药在饲料的应用创造了条件。农业部2013年公布了《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办法》,从2014年3月1日起施行,抗生素在养殖业上将按处方药管理,迈开了禁抗的第一步,包括去年硫酸粘杆菌素不再允许作为促生长剂添加到饲料中使用等。整体来说,抗生素将会逐步退出饲料舞台。我们当时只是稍微走在了政策的前面。

猪场动力网:目前无抗饲料添加剂行业的现状如何?主要有哪些替抗手段?

邹亲朋:首先要说的呢,就是无抗饲料添加剂现在应该是处在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时期了,过去一年无抗饲料生产飙升,根据瓦特国际传媒2017营养与饲料调查的结果,有14%的受访者表示完全无抗,有43%的人表示无抗饲料占比50%以上,比2016年基本翻倍。

目前主流的无抗饲料主要有:有机微量元素、含植物精油、植物提取在内的中草药制剂,微生态制剂及其代谢活性产物、酶制剂等等。都是在一些方面有应用前景的,目前我们一些同行在微生态、酶制剂等领域都做得不错。当然这其中,我们认为中草药在替抗上面还是有它独特优势的,除了具有新型的无抗饲料产品的无毒副作用、无残留、无耐药性等优点外,与其他的替抗产品相比,中草药具有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兼有营养物质和药物的两重性,既可防病治病,又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作用范围广,且在我国应用历史悠久,配伍、制剂、效果等方面的经验丰富,中草药种类繁多、资源丰富。这些都是其他的替抗产品所不具备的。

无抗饲料前景应该是非常光明的,具体到产品层面,应该会是品类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细,组合使用越来越合理。通过高效的饲养管理与新型无抗饲料添加剂的结合,逐步去解决以前那些由抗生素来解决的所有问题。

猪场动力网:目前来说,行业对于微生态制剂、酶制剂、酸化剂等替抗手段比较认可,但是对中草药提取物的质疑多过认可,您怎么看待?

邹亲朋:单就中草药这类产品而言,做得粗放的企业比较多,导致现在很多人认为中草药是个概念性的东西。目前行业对中草药就是玩概念这个认知,我们不去回避,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前期有的企业为了搭便车,把市场声誉做烂了。目前来说,中草药领域需要有龙头企业来树立行业标杆。

有很多中小企业本身不是做天然植物提取物的,也不是做中草药的,根本就没这个实力去做,就搬一个《中国兽药典》出来,随便搞几味中药一搭配,就弄出来一个产品。

实际上中草药的技术门槛非常高,单就选材来说就有很多学问。药材的产地、有效成分的含量等等都对药效有较大影响。

举例来说,在饲料中运用很普遍的黄芪多糖,市面上有些只卖十几元一公斤,但实际上质量合格的黄芪药材本身就是十几元一公斤。那么这样的黄芪多糖的含量可能就只有1-2%,完全起不到作用。按道理黄芪多糖六七百元一公斤才是正常水平。因为多糖的含量没办法通过常规的仪器检测出来,所以质量就没办法评估。

再者就是中药的配伍问题。中草药并不是说一味药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它是几种药物相互作用的个结果,配伍应该是最终效果上比较关键的一环。

猪场动力网:中草药的标准问题怎么解决?

邹亲朋:中草药标准问题很关键,市场推广的难度也在这里。我们对内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容易,属于专业性问题,比如我有含量指标、指纹图谱或者说一些其他的重要数据来评价。但是对外比较难,比如一个产品是由20味中药组成,若是给每一种成分定指标,然后跟客户解释,这样实际意义不大。因为这些数据不能让客户转换成有效认知。所以我们现在给客户的标准尽量是通俗易懂的,比方说生物碱总含量、有机酸总含量等等,以这样的方式暂时性地解决标准的问题。

后期的话,还是要从定量的角度来解决标准的问题,考虑从天然植物里面去筛选那些含量较高的单一化合物,把这些单体做成添加剂。那么就可以通过含量高低来衡量效果好坏。比如刚刚我们说到的黄芪多糖,再比如金银花里面的绿茵酸,直接把它们当做添加剂申报,评价指标就是黄芪多糖、绿茵酸含量的高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