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全国Ⅱ卷考察老舍语言的幽默,如何分析幽默的小说语言?

高考语文全国Ⅱ卷考察老舍语言的幽默,如何分析幽默的小说语言?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老舍先生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且获投票第一,由于老舍已不在人世,此次诺奖遗憾颁予川端康成。 2017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这是该作自发表以来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 。

高考语文全国Ⅱ卷考察老舍语言的幽默,如何分析幽默的小说语言?

老舍与夫人胡絜青

读完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离婚》《二马》等作品,都会对文章中幽默的语言印象深刻,特别是被搬上银幕后,更是家喻户晓。人们对老舍的认识更深了一步,老舍的语言里有幽默,老舍的幽默在语言里。人们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老舍是幽默的,但是在老舍幽默之外,他还有不幽默的一面。我们看到老舍的《骆驼祥子》,看到他的《月牙儿》,都是很沉重的,是不幽默的。那么在幽默与不幽默的背后,老舍还有一种感情,那就是对人的关爱,他始终用一双关爱的眼睛关注他笔下人物的命运,我们读《骆驼祥子》我们读《月牙儿》,我们会看到一双关爱的眼睛在注视着他们,这里面包含着同情。

那么在现当代作家中,除了老舍幽默以外,鲁迅、钱钟书、赵树理也是幽默的,而他们的幽默和老舍的幽默是不同的。鲁迅的幽默是老辣深刻,入木三分。像庖丁解牛一样,一刀进去正中要害。而钱钟书的幽默是学者型的,他的幽默非常灵动、迅捷,带有一种智慧。比如在《围城》的开头,有一个鲍小姐,穿得很暴露,别人就给她起了一个外号叫“局部真理”,而这一句话是来自一句名言“真理是赤裸裸的”。如果没有那么大学问的人是不会想到这句话的,在这句话背后,流露的是一种学问。而赵树理的幽默则是一种农民式的幽默。老舍的幽默和他们都是不同的,老舍的幽默是温和的、温厚的,不需要你有多大的学问。读老舍的文章就像和邻居家的大哥和大叔在说话一样,让人觉得特别可亲。

高考语文全国Ⅱ卷考察老舍语言的幽默,如何分析幽默的小说语言?

请通过全国Ⅱ卷的老舍《有声电影》,感受下先生小说语言的幽默效果:

有声电影

老舍

二姐还没看过有声电影,可是她已经有了一种理论,在没看见以前,先来一套说法,不独二姐如此,此之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也,她以为有声电影便是电机嗒嗒之声特别响亮而已,不然便是当电人——二姐管银幕上的英雄美人叫电人——互相巨吻的时候,台下鼓掌特别发狂,以成其“有声”,她确信这个,所以根本不想去看。

但据说有声电影是有说有笑而且有歌,她才想开开眼。恰巧打牌赢了钱,于是大请客。二姥姥三舅妈,四姨,小秃,小顺,四狗子,都在被请之列。

大家决定看午后两点半那一场,所以十二点动身也就行了。

到了十二点三刻谁也没动身。二姥姥找眼镜找了一刻来钟;确是不容易找,因为眼镜在她自己腰里带着呢。跟着就是三舅妈找钮子,翻了四只箱子也没找到,结果是换了件衣裳。四狗子洗脸又洗了一刻多钟,总算顺当。

出发了。走到巷口,一点名,小秃没影了。折回家里,找了半点多钟,没找着。大家决定不看电影了,找小秃更重要。把新衣裳全脱了,分头去找小秃。正在这个当儿,小秃回来了;原来他是跑在前面,而折回来找她们。好吧,再穿好衣裳走吧,反正巷外有的是洋车,耽误不了。

二姥姥给车价还按着老规矩,多一个铜子不给。这几年了,她不大出门,所以现在拉车的三毛两毛向她要,不是车价高了,是欺侮她年老走不动。她偏要走一个给他们瞧瞧.她确是有志向前迈步,不过脚是向前向后,连她自己也不准知道。四姨倒是能走,可惜为看电影特意换上高底鞋,似乎非扶着点什么不敢抬脚,她过去搀着二姥姥。要是跌倒的话,这二位一定是一齐倒下。

三点一刻到了电影院,电影已经开映。这当然是电影院不对;二姐实在觉得有骂一顿街的必要,可是没骂出来,她有时候也很能“文明”一气。

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一进门,小顺便不干了,黑的地方有红眼鬼,无论如何不能进去。二姥姥一看里面黑洞洞,以为天已经黑了,想起来睡觉的舒服;她主张带小顺回家。谁不知道二姥姥已经是土埋了半截的人,不看回有声电影,将来见阎王的时候要是盘问这一层呢?大家开了家庭会议,不行,二姥姥是不能走的。至于小顺,买几块糖好了,吃糖自然便看不见紅眼鬼了。事情便这样解决了。四姨搀着二姥姥,三舅妈拉着小顺,二姐招呼着小秃和四狗子。看座的过来招待,可是大家各自为政地找座儿,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观众们全忘了看电影,一齐恶声地“吃——”, 但是压不下去二姐的指挥口令。二姐在公共场所说话特别响亮,要不怎样是“外场”人呢。

直到看座的电筒中的电已使净,大家才一狠心找到了座。不过,总不能忘了谦恭呀,况且是在公共场所。二姥姥年高有德,当然往里坐。可是四姨是姑奶奶呀;而二姐是姐姐兼主人;而三舅妈到底是媳妇;而小顺子等是孩子;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大家打架似的推让,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叫老天爷。好容易一齐坐下,可是糖还没买呢!二姐喊卖糖的,真喊得有劲,连卖票的都进来了,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

糖买过了,二姥姥想起一桩大事——还没咳嗽呢。二姥姥一阵咳嗽,惹起二姐的孝心,与四姨三舅妈说起二姥姥的后事来。老人家像二姥姥这样的,是不怕儿女当面讲论自己的后事,而且乐意参加些意见,如“别的都是小事,我就是要个金九连环。也别忘了糊一对童儿!”这一说起来,还有完吗?说也奇怪,越是在戏馆电影场里,家事越显着复杂。大家刚说到热闹的地方,忽,电灯亮了,人们全往外走,二姐喊卖瓜子的:说

起家务要不吃瓜子便不够派儿。看座的过来了,“这场完了,晚场入点才开呢。”

只好走吧。一直到二姥姥睡了觉,二姐才想起问:“有声电影到底怎么说来着?”三舅妈想了想:“管它呢,反正我没听见。”还是四姨细心,说看见一个洋鬼子吸烟,还从鼻子里冒烟呢,“鼻子冒烟,和真的一样,你就说!”大家都赞叹不已。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塑造了市井妇女的群像,同时对其中人物也分别作了较为精细的刻画,如“外场”人二姐、“特意换上高底鞋”的四姨、“不大出门”的二姥姥。

B. 在公共场所电影院观看具有私密性的“电人巨吻”并发狂鼓掌,或是在这一场合大谈家事而心安理得,都是作者眼中当时社会生活的怪现象。

C. 小说开头部分写二姐等人对有声电影无知,结尾写大家对有声电影“赞叹不已”,较为完整地描写了普通市民令人啼笑皆非的思想意识转变过程。

D. 小说标题为“有声电影”,既是指有声电影这一新奇事物, 也可指二姐等人在电影院里一系列“有声”的喧哗表現,可谓一语双关。

5. 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折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6分)

6. 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6分)

解析:

4.C 【解析】“思想意识转变过程”这一表述有误,通读全文可知,面对新事物,主人公们的思想意识并未有丝毫转变。

5. ①还没亲见就先有说法,揭示出二姐等人傲慢无知的自大;

②听说真有新奇就想“开开眼”,是一种从众、趋新的心态;

③也不真想看电影,不愿进一步了解,实质上是一种固步自封的心态;

④胡乱作出“共识”评价,隐含的是无所适从的焦虑不安。

6.①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或“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借用并改换了经典语句,以造成幽默效果;

②如出门时二姥姥找眼镜、三舅妈找钮子,四狗子洗脸,同一行为模式重复多次,产生喜剧效果;

③如“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或“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将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庄谐并出;

④如“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使用了排比手法描写人物窘态,带有打油诗的诙谐意味;

⑤如二姐等人打架似的推让座位,“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喊叫老天爷”,把抱怨说成“感化”,反话正说,既讽刺又幽默;

⑥如二姐喊叫卖糖的,声音之大令人“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这种夸张令人忍俊不禁。

关于老舍先生的幽默语言研究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高尔基语)。伟大的作家都是出色的语言艺术大师。老舍无疑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语言的一部“教科书”。张清常先生曾认为老舍的语言是“提炼过的,艺术性的有丰富表现力的精粹国语”,并认为他在探索并推动中国新时代的文学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做出了伟大贡献。①与老舍同时代的著名作家冰心也说:“我感到他(指老舍)的作品有特殊的魅力。他的传神生动的语言,充分地表现了北京的地方色彩,本地风光;充分地传达了北京劳动人民的悲愤和辛酸,向往与希望……每一个书中的人物都同他或她的最合身份,最地道的北京话说出了旧社会给他们打上的烙印或创伤。这一点是在我们这一代的作家中独树一帜的” ②研究和回顾本世纪来的文学创作与语言发展,老舍的确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可靠而且充满生命激情的语言范式。无论从口语艺术、遣词造句特色,还是意韵俱全的形象描写,多姿多彩的修辞。或者人其作品所展现的民俗风情、民族文化心理都是让一个有良心的后来者在欣喜惊叹之余惭愧不已,倍感肩上责任之重。从本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或者更早些),到今天止,研究老舍的相关专著或文章已不胜历数了。虽然其系统性还有待加强,但研究老舍似乎已走到了需另僻蹊径的阶段。笔者才疏学浅因为热爱文学画作曾从语言学角度老舍作品进行过一些粗线条的梳理。笔者认为以纵向的无时的方向来看,老舍一学语言经历了一个由实录到提炼,由铺张到凝重的艺术化过程。1922年,老舍短篇小说《小铃儿》发表,我们还可以看出它的试验的影子。到1925年,《老张的哲学》,老舍的语言风格就初见端倪了。此后的一大批中短篇小说面世,到六十年代《正红旗下》,老舍文学语言已炉火纯青。这过程中体现了老舍对白 文的探索过程。“老舍早年的作品似乎是把注意力放在从北京土 提炼生动活泼的文学语言;他后来的作品似乎就是有意识地在使北京话向普通话靠拢得更近,水浮交融” ③老舍对国语的探索,从张先生这一论述就可见一改五。从横向来看,老舍坚持了他语言的民族性、艺术性和独创性。这些也已有相关论证④在此不赘述。让笔者感慨良深的是老舍先生幽默的语言艺术。就这一方面来讲,前面也已有专家反复论述过了。但笔老在此仍不惜浪费笔墨,是欲通过对老舍诙谐幽默语言艺术的分析来探求他幽默语言艺术的构成和形成方式,以期有些新的发现。

曹禺先生曾说:老舍作品中的幽默,是今天中国任何作家所没有的。美国的马克•吐温以其幽默在美国和国际上享受那么崇高的地价,那么我们的老舍生也是可以与之媲美的。⑤虽然曹禺先生在此只突出了老舍的幽默,但实际上,当时中国的一大批作才都有着幽默或滑稽,讽刺的风格。虽然在“幽他一默”方面老舍独树一旗,但透过鲁迅、钱钟书、梁实秋等先生的作品,我们事实上可以发现那个时代文学家们所崇尚的语言风格。无疑,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现象。老舍出生于一个下属旗人家庭,自小生活在北京。幼时身体赢弱,童年性格抑郁寡欢。就心理学方面分析,有过这种个性经历的人善于创造一种冷幽老舍擅母演讲,喜欢如相声,快扳之类的民间艺术,又受英国幽默大师狄更斯的影响,因此使他一下笔就以“幽默辛辣的特色震动了文坛。”被人们誉为“幽默小说家。在此后的创作中,老舍虽在某段时间曾“故意禁止幽默”但不久就认为自己“是个爽快的,教我哭丧着脸讲严重的问题与事件,我的心就沉下去,我的话也上不来”幽默一直必是老舍文学语言一大特色。老舍认为幽默是执有同情的理解之心的人,运用智慧,聪明和技巧创造的使人发笑而富于教育意义的作品。⑥譬如:

“说起‘胡涂’来,我近几日非常的高兴,因为在某画报上看见一段文字——题目是老舍,里面有这么两句:‘听说他的性情非常胡涂,抽经抽得很厉害。从他的作品看来,说他性情胡涂,也许是很对的。’‘抽经’的‘经’字或者是个错字,我不记得曾抽过《书经》或《易经》。至于‘性格非常胡涂’在这个年月,是很不易得的夸赞。” ⑦

这就是老舍式的幽默。“他主张幽默须有思想性和艺术性”、“幽默的作家也必须有极强的观察力与想象力”、“有极强的正义感”,“决不褊袒自己” ⑧樊骏评价老舍说:“在某种意义上,失去了幽默,就没有了老舍,更谈不上他在文学史上取得那样的成就与地位” ⑨可见幽默特色于老舍作品的重要地位。老舍笔下的幽默是以不同的技法表现出来的。我们试着从这方面来进入老舍多姿多彩的语言世界。

高考语文全国Ⅱ卷考察老舍语言的幽默,如何分析幽默的小说语言?

一、语言要素的变易技法

语言里语音、语义以及词汇、句子、标点等都有着它们应遵循的语法规则,以维持语言系统的平衡。但老舍常通过打破语言表达常规自造一个“非凡”的言语体系,从而幽他一默。

1、语用错位,幽默俏皮

①张大嫂一边刷洗家伙,一边落泪,还不敢叫丈夫看见,收拾完了站在炉前烤干两个湿眼睛。(《离婚》)

②沙老师有时说句笑话,马虎过去:“教什么?拿开水浇吧!”(《断魂枪》)

③谁也没看重这个老人:小干巴个儿,披着件粗蓝布大衫,脸上窝窝瘪瘪,眼隐进去很深,嘴上几根细黄胡,肩上扛着条小黄草辫子,有筷子那么细,而绝对不像筷子那么直顺。(《断魂枪》)

④他一哭,六只小脚全往这儿跑。纪妈先到,太太居中,刘妈殿军。(《牛天赐伟》)

①句中“烤干两只湿眼睛”是事理错位,眼睛如何去烤干?但张大嫂那害怕而又无可掩饰的举措让人感觉生动无比,产生一种致笑的伤戚。②句中沙子龙借“教”与“浇”在口语中同音,把“教”错位成“浇”,使整句话的意义发生转移,俏皮而逗笑。③句中对老舍那黑不溜鳅的形象进行了细致刻画,用“扛”字更显老舍的干瘦和他头发的枯燥。④句用“殿军”带动平平凡凡的“先到”和“居中”使它们的意义滑向威猛雄壮的一面,却被用来修辞“六只小脚”。两相对照,让人忍俊不住。

高考语文全国Ⅱ卷考察老舍语言的幽默,如何分析幽默的小说语言?

2、易境易色,幽默活泼

①他长着一对阴阳眼,左眼的上皮特别长,永远把眼睛囚禁着一半;右眼没有特色,一向照常办公。(《离婚》)

②张大哥知道的,大嫂也知道。大哥是媒人,她便是副媒人。(《离婚》)

③自由轻快的走出去,穆女士想起来:方先生家里落了丧事,二少爷怎么办呢?无缘无故的死哪门子人,又叫少爷得荒废女子几天的学! (《善人》)

④一条不很高的鼻子,因为脸上不很胖,看着高矮正合适。嘴唇儿往上兜着一点,和他笑迷迷的眼睛正好联成一困和气。(《二马》)

⑤两个人在德胜门关里找了一个小绾,老张怒气填胸,把胃的容量扩大,越吃越勇。直到“目眦尽裂”、“怒发冲冠”!(《老张的哲学》)

①句里讲右眼在履行坐班制,②句里媒人也要经由大选决出正副,③句里死了人还得找出名正言顺的“理由”,④句鼻子仿佛有了某种地平线上的海拔意义,眼睛与嘴唇互相作秀,⑤句中把人的胃与人本身拉开距离,像是在做一种把人拆开分成部件的工作。本来每一个词都有它约定好的语境,有它比较稳定的语体特征。但在老舍笔下,既改变了它们最经常出现的语境(语域),也改变了它们本有的语体色彩。从而显得活泼诙谐,引人发笑。

高考语文全国Ⅱ卷考察老舍语言的幽默,如何分析幽默的小说语言?

3、逻辑离奇,幽默滑稽

①她长着一部小黑胡子,挺软软挺黑挺长;要不然伊牧师怎么不敢留胡子呢,他要是也有胡子,那不是有意和她竞争吗!(《二马》)

②他真爱中国人:半夜睡不着的时候,总是祷告上帝快快的叫中国变成英国的属国;他含着热泪告诉上帝:中国人要不叫英国人管起来,这群黄脸黑头发的东西,怎么也升不了天堂!(《二马》)

③他把字典在夹肢窝里一夹,嘴里哼唧着“A•Noun is……”把得三十五分的羞耻,算是一扫儿光,雪得干干净净。(《二马》)

④马夫人呢,把脸上的胭脂擦浅了半分,为是陪衬着他的小黑胡子。(《二马》)

⑤她越这么想,越恨德国人,好象德国故意在她丈夫死后才开仗,成心不叫温都先生得个“战士”的英名。杀德国人?鸡犬不留?(《二马》)

⑥有人说妇女好说话,所以嘴上不长胡子证子赵姑母,我相信这句话有几分可信。(《老张的哲学》)

⑦没有充分的知识而作事,危险!有学问而找不到事作,甚至于饿死,死也光明;没学向而只求一碗饭吃,我说的是你和我,不管旁人,那和偷东西吃的老鼠一样,不但犯了偷盗的罪过,或者还播散一些传染病!(《赵子曰》)

①句伊牧师不留胡须自有他的道理。但老舍这么一扯,把二人微妙的关系和各自性格刻画的入考三分、滑稽得令人喷饭。②句写伊牧师的殖民野心,却以他自个儿掩人耳目的歪逻辑从反面来进行刻画、让人在幽默之中体会到一种凝重。③句老马本来英语成绩就糟糕,但他总渴望掩饰这一点。老舍以反逻辑的笔调把马创仁(老马)的心态充分暴光,让他丑态毕现。④句同前三句一样,出自《二马》。马夫人胭脂擦得小了是因为手头紧了的缘故。老马留小胡子是为显身份。夫妇两人争着打扮自己。老舍此句虽貌似有违逻辑,而深居正反映了老马夫妇的生活现状。似是而非的谬误真实凸现了它的幽默。⑤句温都太太的心理则显然定反逻辑了,这样正夸张地显现了她的爱财和利已。却又一场空。有着强烈的喜剧意味。⑥句以人物的有违逻辑的推理。体现了人物的滑稽。⑦句表现李景纯不伦不类的说敌,体现老舍语言风趣、幽默。

颠倒是非式的风马牛不相及式,任意奢饰的等违逻辑语言手法在老舍笔下经常见。这类幽默在来源上可分为二:一是言语本身;二是言语创造的情景。老舍不仅仅从主体的角度考虑了语言的工具性,言语的情境性,也从受体方面考虑了它的平民化、多样化。老舍的语言是质朴而多姿多彩的,不同层次的读者可以从中领略不同的幽默味。老舍作品就如一个兼容并包的大观园,既有高贵的牧母,稀有的天外兰,也有常见的芙蓉,甚至里而还有农夫喜闻乐见的小白菜。

实际上,欲对老舍幽默作个分类几乎只能是一个妄想。他的语言技法太娴熟了。就前面分三类而言事实上就已存在互相包容的部分、只是侧重点。或者欲窥探他幽默境界产生大致途径不同而已。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不对其进行更细的分述了,譬如“望父生义”、“曲意别解”、“将错就错”、“巧用标点”、“随意搭配”、“同形异句”等变易技法。这里从语言要素(实际上已涉及了生活情境)角度来谈老舍的幽默语言。

高考语文全国Ⅱ卷考察老舍语言的幽默,如何分析幽默的小说语言?

下面试从修辞的角度来看看。

二、语用角度的修辞技法

老舍是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的先天式的语言优势成就了他。老舍常不拘一格地远用各种修辞手段来实现的艺术目的。在创造幽默艺术这一层次上,老舍堪为大家。

1、奇比怪喻

①人家老孟自然,糊涂得象条骆驼,可是老那么魁梧壮实,一声不出,能在沙漠里慢慢溜达一个星期!(《听来的故事》)

②他一点不晓得大家为什么让他作校长、可是他也不骄傲,他天生来的是个馒头幌子——馒头铺门口放着的那个大馒头,大,体面,木头作的,上着白漆。(《听来的故事》)

③鼻子不十分高,可是眼睛特别的深,两个小眼珠深深的埋伏着,好象专等着帮助脸上发笑。(《二马》)

④有了这点简单的分析,我们再说祥子的地位,就像说——我们希望——一盘机器上的菜种钉子那么准确。(《骆驼祥子》)

⑤夫妇是树,儿女是花;有了花的树才能显出根儿深。(《我这一辈子》)

⑥稿子登出去,酬金就睡着了,睡得还是挺香甜。直到我也睡着了,它忽然来了,仿佛故意吓人玩。(《又是一 草绿》)

⑦赵科员的长相与举动,和白听戏的红票差不多,有实际上的用处,而没有分毫的价值。因此,耳目口鼻都没有一定地位的必要,事实上,他说话的时节五官也确随便挪动位置。眼珠像炒豆似的,满脸上蹦。(《离婚》)

⑧衣服都是很好的丝织品,可是花样很老裁法很旧、金像是为从箱中拿出来晒一晒,而暂时以唐先生作衣裳架子。(《文博士》)

老舍曾说:“比喻是生活知识的精巧联想。在生活中没有仔细的观察、广泛的注意,这种联想便无从得头” ⑩老舍的深厚生活基础和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让他的比喻如同张异了翅膀的风,常让读者防不胜防。老舍的比喻非常奇特。其喻体通常为接受者心理上不曾预料或难以想到的东西,在接受者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跃入其视野。譬如上面例举的八个例子。其本体却又常常是那些严肃而不可亵渎的人或事物。再从喻体和本体的关系看,喻体往往是本体的某个特征的放大,对本体形成一种解构力。这样一来,从而形成强烈幽默感。

高考语文全国Ⅱ卷考察老舍语言的幽默,如何分析幽默的小说语言?

2、论诞夸饰

夸张是老舍另一犀利幽默武器。老舍的夸张不同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再流到海不复回”的壮美。而是一种“让乞丐炫耀自己”的诙谐。

①杓儿盛着肉片,用腕一衬,长长的舌头从空中把肉片接住,尝尝滋味的浓淡。尝试之居,把肉片又吐到锅里,向着炒锅猛虎扑食般的打喷嚏。(《老张的哲学》)

②自从伤风好了以后,鼻子上老绉着那么几个笑纹,好象是给鼻子一些运动;因为伤风的时候,喷嚏连天,鼻子运动惯了。(《二马》)

③在洋人家里剪草皮的时候,洋人要是跟他过一句半句的话,他能把尾巴摆动三天三夜。(《柳家大院》)

④天一馋得直咽唾沫,非常的恨恶子敬;要不是看他是病人,非打他一顿不可,把清血药汁全打出来!(《同盟》)

⑤……(金三爷)倒在床上,登时鼾老像拉风箱似的,震得屋檐下的家雀都患了失眠。(《四世同堂》)

⑥买过两元钱的东西,老板便亲自让客人吃块酥糖;不吃,他能往人家嘴里送!(《老字号》)

⑦嘴里只有一个牙,因为没有什么陪衬,这一个牙看着又长又宽,颇有独霸一方的劲儿。(《二马》)

老舍所用的夸张从事理上看往往到了近乎荒诞的地步,在一片喜剧气氛中使夸张对象得到极度变形的表现。而这样又往往有违常理,有一种隐性的“自贬”意味,从而产生幽默。

夸饰的另一视点是饰,即修饰。老舍的语言修饰技巧堪称一绝。同样,修饰语从读者意想不到的角度飞出,宛如一个严肃威武的是人戴了一顶女人帽,给人新奇,别致的幽默感。

①龙村古的父母,是一对只赌金钱不斗志气“黑头到老”的夫妻。他们无限惭愧的躺在棺材里,不曾践履人们当他们结婚的时候所给的吉祥话——“白头偕老”。(《老张的哲学》)

②跑到街上,找了个清静地方才低声的说:“他妈的!为两个破中国人……(《二马》)

③他的脸是两头翘,中间洼,象个元宝筐儿,鼻子好象是睡摇篮呢。眼睛因地势的关系——在元宝翅的溜坡上——也显着很深,象两个小圆槽,槽底上有点黑水;下巴往起翘着,因而下齿特别的向外,仿佛老和上齿顶得你出不来我 为的。(《牺牲》)

④我很艺术的把几个英国字匀派在中国字里,如鸡兔之同笼。英国人把我说得一愣一愣的,我可也把他们说得直眨眼。(《头一天》)

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句子的修饰语就像树干逸出的技条不动声色地和主词结合在一起,却双不动声色地利用自己的能指给与主词以补充,同时也使自己所指偏离能指。给读者一种“不论不类”的审美感受。这一审美感美正是在有背常规的情形上取得的。可以说,拉长距离更有利于制造幽默。老舍正是利用他浓厚的生活积累和雄浑的语言功底以及对幽默感这一人类共有的审美机制的深刻把握,再运用各种语言技巧,修辞技法来创造幽默这一艺术的。老舍用来创造幽默的修辞手法远不止上文两种。比如语形倒反、飞白法、仿拟等。但无疑比喻和夸饰是其中最主要的两种,特别是夸饰,几乎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也是老舍幽默论在创作中的实践。

高考语文全国Ⅱ卷考察老舍语言的幽默,如何分析幽默的小说语言?

高考语文全国Ⅱ卷考察老舍语言的幽默,如何分析幽默的小说语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