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P2P平台必将退出历史舞台

具有以下特征的平台必将退出历史舞台。不投,是我们尊重历史的唯一的选择。

1、有资金池嫌疑的平台

资金池是促发非法集资的最大帮凶,而运用资金池的平台必然不会采用第三方托管甚至银行存管的制度来"作茧自缚",以达到最容易触碰资金的目的。合规将成为互联网金融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触及法律底线,说查就查,多年老平台、大平台绝不会例外。实施证明,越是大平台,越需要资金托管来约束自己,贪念可不是仅凭意念就能够克服的。

2、有自融嫌疑的平台

自融就是有自己实体的企业或私人老板,开设网贷平台,用网上融到的资金给自己的企业或者关联企业输血。判断自融,调查比较复杂,但当投资者看到喜欢反复多处强调、鼓吹平台或者老板背景,且此背景是建立在传统实体行业的,甚至收益高出同类平台两三个点的,需要重点分辨。

3、项目不靠谱的平台

看项目靠不靠谱,关键看收益、保障、风控。任何资产项目都有其项目类别特定的市场收益区间,而担保措施是否具备、抵押物是否足值则很大程度成为项目收益率的调节系数。风控决定项目是否可以上线,因此风控是平台生存发展的根本。此外,平台的风格和模式也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平台的资产质量。

4、信息不透明的平台

作为信息中介,平台本应对投资者提供足够透明的信息,这不仅仅包括项目信息透明,还包括自身信息的透明展示。无论互金是否出在整治时期,平台如果连信息都不够透明,关键信息遮遮掩掩,客服解答无棱两可,那么黑中介的特征已经表漏无疑。再次特别针对部分有光环的"高大上"平台,项目信息披露不仅没有具体图片证据,连项目基本的信息披露都是千篇一律的公式化编写,如果不是因为发标项目过多导致人手不够,那就是有意而为之的隐瞒。

5、背景虚头巴脑的平台

真实可靠的背景是重要的保障,但要防止在背景上做文章。你看到的上市公司背景也许只是港股上市公司的一只"仙股",你看到的风投背景也许只是投了1%不到的股份,你看到的国资背景也许只是一个国有公司"从孙"公司入股了一点点。所以,要特别警惕宣传有背景但其他方面却不像有背景的平台,要知道,中国资本运营有"壳"文化。

6、发厚羊毛的平台

发厚羊毛有两个根本原因,一是紧急自救,这个属于高风险,不必多说;二是促销,但羊毛出在羊身上,补贴的钱总要赚回来,所以往往羊毛厚的平台会压低老投资人的收益,以此来补贴羊毛。即使是纯薅毛,也要注意选择烧得起钱的平台,避开那些对羊毛抱有不切实际期望的平台。尤为小心那些长期发羊毛的平台,很可能是借新还旧,不断滚雪球,积重难返已然不能刹车的续命做法。

7、弄虚作假的平台

虚假宣传、过度包装依然成为当前网贷不实营销的常态。警惕只是框架签约并没有实际业务往来的"战略合作"。警惕只是对公账户开户在某银行而宣传的"银行存管"。警惕只是一个普通账户安全险的"保险公司本息担保"。警惕只是平台人员与名人普通合照公关的"名人代言站台"。

在网贷的世界,侥幸心理要不得。网贷世界永远都会有不想踏实打基础,却又想削尖脑袋一朝出头的平台;网贷世界也永远会有不想认真研究,却又想赚取高额回报的投资人。但作者希望你不是这里说的任何一种情况。努力成为一个合规且合格的平台,努力成为一个专业而理性的投资者,让平台和投资者都能获得长久而健康的回报。要做的是看项目的真实性、看风控的水平、看是否有足值的担保物。

P2P行业正向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网贷行业的成交量成交量为1826.6亿元,环比4月上升5.53%,P2P网贷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达到了71584.64亿元,突破七万亿大关,截至2018年5月底,P2P网贷行业贷款余额增至13113.91亿元,环比增加了1.06%,也说明行业资金流入的增加,投资人对行业发展的信心未减。

尽管P2P行业在中国十余年发展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平台鱼龙混杂,关 停 并 转的比例如此高,但P2P投资理财依然受到如此多投资人的青睐,行业还能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民众资产配置中的一支新的力量,随着行业监管的到位,行业进一步优胜劣汰,行业风险越来越低,P2P正被越来越多的投资人所熟知。

投资人、借款人以及交易额均向大平台、规模平台靠拢,当平台的规模上期后,各种行业资源会向这些平台靠拢,资产端优势愈发明显平台的安全稳定性越强,行业二八趋势越来越明显。

2017年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行业监管政策密集落地,金融科技创新方兴未艾,经历了行业洗牌到渐入佳境,2018年将成为互联网金融走向成熟发展的新起点,只要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就一定能让互联网金融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2018年互联网金融将稳中求进,在引领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继续发挥作用,同时规范进程也将加速,互联网金融生态将在金融科技创新与监管制度创新的双驱动下向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这类P2P平台必将退出历史舞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