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的家风家训」你不知道的毛泽东

「党员的家风家训」你不知道的毛泽东

「党员的家风家训」你不知道的毛泽东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许多先贤烈士留下的家风家训,蕴含了许多家国情怀的人生道理。家风家训不仅是家庭的核心价值观,也是民风、社风的根基。在党的97周年来临之际,南宁市妇联今日起开设【党员的家风家训】栏目,摘录各个时代的家风家训和格言警句为主要内容创作的,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党员的家风家训」你不知道的毛泽东「党员的家风家训」你不知道的毛泽东

毛泽东:恋亲,但不为亲徇私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曾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等职。

毛泽东严以律己,他为自己定下三条原则: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讲规矩,守纪律,是毛泽东在亲情面前的选择。一次,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写信给毛泽东,要求到北京工作,这一请求却被毛泽东严词拒绝了,他在写给杨开智的回信中说:“希望你在湘听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同时,毛泽东还给当时的长沙市军管会副主任王首道写了一封信:“杨开智等不要来京,在湘按其能力分配适当工作,任何无理要求不应允许。”后来,杨开智也听从了毛泽东“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的教诲,根据自己的专长,安心留在了湖南的农业部门工作,直到文运昌(1884-1961),是毛泽东八舅文玉钦的次子,比毛泽东长9岁,早年毕业于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和湘乡县立师范学校,是当时湘乡亲戚中文化程度最高的人,他不仅极力帮助毛泽东走出风气闭塞的韶山冲到湘乡东山学校就读新学,而且多方寻找各种新书报供毛泽东阅读学习,用新知识开阔毛泽东的眼界。毛泽东青年时期与文运昌交往非常密切,对这位表兄一直是心存感激的。

「党员的家风家训」你不知道的毛泽东

毛泽东1925年曾以“养病”为名,回韶山发动组织农民运动,与文运昌在一次聚会时险遭被捕,反动军阀派兵来抓毛泽东,文运昌长得有些像毛泽东,结果他掩护毛泽东脱险,自己被捕,经多方营救才获保释。文运昌与毛泽东这一别,直到1951年才得以重逢。

「党员的家风家训」你不知道的毛泽东

可能是寄予这样深厚的感情,新中国成立之初,文运昌就给毛泽东办公厅主任田家英写了封信,并随信开了一张14人的名单,都是文家老少,有的是毛泽东的表兄弟,有的是表侄和表嫂娘家的亲戚,要求照顾安排工作、职务或保送升学。

文运昌的这封信现收藏于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信中列举亲属如下:

文泽湘 17岁初小

彭述英女 17岁高小 “系赐生之子媳”

文仙山 14岁高小

文星山 12岁高小

周力仁女 17岁高小 “系砥兰之子媳”

文商山 12岁初小 “系南松的孙”

文期深 16岁高小

文上国 17岁高小

文上禹 15岁高小

文上元 14岁高小

文葭知女 15岁高小 “系墓冲伯外公的子孙”

文锡祥 15岁初小

文爱兰 15岁高小

文美秀 16岁初小

文杰娥 15岁初小 “系西头叔外公的子孙”

文运昌说:“以上14名(实为15个人)均是高小生,体格强壮,可为技工学徒,内商山一名可入育才学校,葭知和爱兰二女子‘最优’等,可深造。均请田秘书设法培植一下并候指示祗遵。”

追溯毛泽东的童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外祖父家的“棠佳阁”度过,他得到了舅舅、舅母等亲戚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也与表兄弟表姊妹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文运昌认为,情同手足的表弟毛泽东当上了中央人民政府的主席,一句话就可以解决亲戚们的工作、学习问题,信中提到的这些人有一定文化、身体健康,并没有要官要权的非分之想,只是想离开家乡外出工作、学习,谋得一条生活路子。

「党员的家风家训」你不知道的毛泽东

这份名单不久被周恩来转到毛泽东手里。毛泽东看后,不悦地说:“我不管其他领导是不是有这样为亲人做安排找位置的事,这种事,我毛泽东是不会答应的,共产党不同国民党,是因为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而不是为自己的私利去奋斗。”于是毛泽东大笔一挥,在文运昌的名单上批示:“许多人介绍工作,不能办,人们会要说话的。”

「党员的家风家训」你不知道的毛泽东

毛泽东与子女

一句“不能办”,让我们看到,毛泽东将他的大爱和无私来替代那种基于血缘和亲情、乡情的“小爱”与“自私”,他把对家乡亲友的关怀和挚爱化作最严格的要求。毛主席深知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对待亲情与权力、亲友利益与人民利益,总是保持非常清醒的头脑,值得我们永远借鉴。

「党员的家风家训」你不知道的毛泽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