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及濟寧地區第一個黨組織——“中共二師支部”的建立與發展

  

曲阜及濟寧地區第一個黨組織——“中共二師支部”的建立與發展

  在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曲阜市中心,座落著一所聞名全國的歷史名校——山東省曲阜師範學校。該校始建於1905年,歷經中國近代、現代和當代百年風雨,為社會培養了三萬餘名各級各類人才,其中最著名的是萬里、吳伯簫、陳楚、曹宇光等。這裡不僅是文化與學術的聖地,更曾是思想與革命的搖籃,早在“1926年建立了曲阜乃至濟寧地區的第一個中共黨組織——中共曲阜省立二師支部”(《中共濟寧市黨史》)。早期共產黨人如楚圖南、萬里、任白戈等在此積極開展黨的活動,使曲阜成為土地革命時期本地及周邊革命活動的中心,為黨培養了大批革命力量,為我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在建黨88週年和新中國成立60週年之際,作為一名中共黨員和原二師的一份子,回顧“二師支部”的建立和初期發展的艱難歷程,探討其在曲阜建立的歷史和文化必然,對於告慰革命先烈、弘揚文化傳統、堅定理想信念、戰勝當前困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曲阜及濟寧地區第一個黨組織——“中共二師支部”的建立與發展

  “二師支部”建立的政治和組織背景。1924年國共開始第一次合作,山東黨的早期領導人王燼美、鄧恩銘等以共產黨員身份加入國民黨,王燼美還擔任了山東國民黨臨時黨部執行委員。“1925年2月,中共山東地方執行委員會成立…全省黨員人數達500多人,到1926年7月,不僅濟南、青島、淄博等大城市和鐵路沿線重要車站有了黨的組織,而且益都、壽光、濰縣及魯西北也建立了黨支部”《中共山東黨史大事記》。1925年下半年,國民黨省黨部直轄曲阜分部在二師成立,1926年人數發展到80多人,“乃成立縣黨部,假二師為活動機關”(民國版《曲阜縣志》卷四,政教志),二師成為國民黨在曲阜及周邊的活動中心。隨著“國民黨員來曲就學者日眾,師範學生對於黨義漸加註意”(引處同上)。1925年下半年,二師開始出現了共產黨的活動。當時上級黨組織委派楊蔭鴻、張觀成以學生身份來校活動,與時任圖書管理員的中共黨員辛成智接上關係,但並沒開展發展黨員的公開活動,但為此後二師支部的建立奠定了人員和組織基礎。在革命形勢迅速發展的形勢下,曲阜特殊的地理、歷史、文化和教育地位,使中共上級認識到在二師建立黨組織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曲阜及濟寧地區第一個黨組織——“中共二師支部”的建立與發展

曲阜及濟寧地區第一個黨組織——“中共二師支部”的建立與發展

曲阜及濟寧地區第一個黨組織——“中共二師支部”的建立與發展

曲阜及濟寧地區第一個黨組織——“中共二師支部”的建立與發展

  二師支部的曲折發展。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和“分共會議”後,範明樞校長憤而辭職,國民黨縣黨部聯合校方採取打壓、清黨、開除、逮捕等手段對待二師黨員,黨員人數急劇減少,活動被迫轉入地下。1931年6月,中共二師支部改組,負責人為程照軒,新發展10餘名黨員,同年11月改造為特別支部,又在曲阜明德中學、聊城省立三師新建兩個支部。“年底,又據省委部署,組織發動了以二師為主的魯南七校兗州截車南下請願抗日鬥爭,迫使津浦路停運四晝夜,聲震全國”。“1933年3月,中共山東臨時省委書記張北華到曲阜檢查工作……要求將黨的工作擴大到省立二師和名德中學以外地方”“特支放手發動群眾……開展抗日救亡活動,並聯絡四周數縣工農,造成進步力量的強大聲勢,打擊和震動了國民黨反動派。”(以上三處均引自《中共濟寧市黨史》)。1933年5月20日,二師進步師生遭到反動軍閥韓復渠大逮捕,共產黨員、進步師生24人入獄,二師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1936年支部重建,改名“中共曲師支部”(學校於1934年改稱“山東省立曲阜師範”),“並於1937年擴大為特別支部,受山東省委直接領導,負責人周藍田,領導曲阜、泗水、兗州、濟寧等地學校黨的工作”(《曲阜師範學校百年史》)。抗日戰爭爆發後,學校被迫撤離,廣大黨員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或隨學校南下進行抗日宣傳,或深入曲泗寧農村組織群眾抗日鬥爭,或直接參加抗日遊擊隊,同侵略者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